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
2020-12-14陈明明段满珍李铮李秋明
陈明明 段满珍 李铮 李秋明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线上教育综合平台为依托,基于线下课堂教学探索物流管理课程更为高效的管理及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挑战,结合课程实践暴露的问题,针对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关于教学资源结构、模块、考核方式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给出改革建议,以期为混合式教学课程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物流管理;创新改革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各高校不断深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教师互联网学习指数在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模式[1]。线上教学具有空间、时间等方面优势,线下教学具有互动丰富、课堂反馈及时等优点。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教学难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混合式教学能够使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更高效的保障教学效果。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情和教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整优化迫在眉睫。
一、混合式教学面对的新挑战
(一)线下线上教学内容侧重点新转变
现阶段是线上教学蓬勃发展时期,也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重要过渡期。全面线上教学中对教学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直播授课、课程作业布置、课程拓展知识在线学习等较为简单的方面,线上教学资源以拓展知识为主,教学形式单一、较为枯燥、因材施教体现不足。采用“全覆盖式”和“打补丁式”的线上教学方式显然不能保障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如何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教学侧重点,协调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使线上线下教学不是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结合,是下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调整的首要方面。
(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新模式
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往往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不足。经常出现“学生线上学习不认真,线下学习跟不上”现象,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授课存在知识脱节,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线上知识真实掌握程度[2-3]。混合式教学仍然面临着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创新性体现不足、课程教学效率低等难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未来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节奏及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能力获得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仍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线上线下教学课程质量新要求
根据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教学侧重对知识的讲授,通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出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在各高校积极打造金课背景下,课程建设显然不能停留在教学任务完成度上,结合“两性一度”教学要求,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会了多少、能够掌握多少、是否具备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以学生能力获得为成果导向,落实OBE教育理念,着重调整教学设备、教学组织形式、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
物流管理课程为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知识的先修课程。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培养学生专业视角,搭建学生对物流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自2016年开始物流管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经过四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线上线下教学基础,但随着时间、学情不断变化,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
(二)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课程资源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学习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也瞬息万变,除经典案例外,历史资源不能体现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不足以支撑现代教学。第二,知识模块划分、知识能力培养、知识应用能力考核需进一步细化。以章节、小节为知识模块,割断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生产实际中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主动性较差,互动参与度较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存在刷学时、不参与讨论等现象,线上讨论积极性不高。第四,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考核不足。混合式教学更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学习精力分配、教学活动覆盖全面性等限制,学生考核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
三、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进重点
(一)科学优化教学资源内容、结构,搭建课程建设师生队伍
第一,针对物流管理课程前沿性教学内容,建立“新视野、新视角、新论点”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思考问题的教学资源。第二,针对物流管理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完善难点知识线上讲解、讨论、答疑和测验,对于基础知识,增加知识运用能力测试。例如,在物流管理课程仓库管理中,结合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相关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为了更好地达到混合式教学效果,高效的师生课程建设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优质的课程不仅需要多名教师集思广益、一门心思建设,更需要学生信息的反馈,只有经过师生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磨合,才能逐步提高物流管理课程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
(二)合理調整知识模块,搭建层次化知识体系
以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为教学基础目标,将分散的、碎片式的知识,按照知识模块分类汇总,梳理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建立起真正让学生能够“学得会、记得住、用的好”课程知识体系,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达成基于OBE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为此,物流管理课程对每个知识模块均绘制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按照知识层级循序渐进掌握知识,通过线上讨论、小组活动加强学生对于系统化知识的理解,搭建适合于学生自身特征的知识体系。同时,以打造一流课程为课程改革的最终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结构、学生特征,设置两性一度教学内容,为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分别设置个人挑战内容和小组共同挑战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运用,也需要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使学生不断开拓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
(三)创新过程性考核方式,建立成果导向的评价机制
传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的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出混合式教学效果。考核方式需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这就要求考核方式多样、全面,能够区分出学生综合素质层次。经过多次改革,物流管理课程采用“期末考核+线上活跃度考核+小组活动+课堂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考核,优化过程考核,教师结合考核结果,因材施教、查漏补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5]。其中线上活跃度需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时长、讨论积极性、线上测验及个人作品优良情况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评分;小组活动为教学过程中需多个学生共同完成的翻转课堂等复杂度较大的活动,首先对其小组方案完成情况、汇报流畅度和PPT制作综合评分,其次根据学生在小组中任务分工、难度及表现不同给予个人分数,均纳入个人总成绩;课堂表现为线下课程学生出勤、听课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积极性等情况的得分。以上是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评分机制,能够较为合理的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四)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互助、共进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传统线下授课不同,对于混合式教学应严格杜绝教师高高站在讲台之上,学生稳稳坐在讲台之下现象。宜采用互动式教室,拉近师生之间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建立多渠道师生互动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对学生提出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及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疑答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通过问卷、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物流管理课程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讨论话题,内容不仅包括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还包括生活中与专业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打造“一課一德”。例如,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章节,探讨我国未来物流发展趋势,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敏感度,形成学生对物流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视角,了解学生物流专业知识基础及未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相应调整教学活动。
四、总结
物流管理课程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充分利用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环境的可用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过程控制,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知识运用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物流管理课程将继续依据学情,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董辉,钱晓雯,曹晓婕.信息化改革中的教师:政策认知与专业处境——以“一师一课”政策为中心的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2):39-47.
[2]王渊,贾永兴,朱莹.混合式教学法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03-305.
[3]赵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与提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20(16):195.
[4]张蕾.关于高校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16):203.
[5]王祎玲.“互联网+”背景下《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8):33-34.
项目:本文系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平台建设”(项目编号:Q17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