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
2020-12-14冯伟
冯伟
青少年的人格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青少年群体处于一个身心趋向成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都处于尚未成熟的时期,面对激烈的情感冲突和新的社会环境,青少年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志力脆弱、思想消沉等问题,从而产生错误的人生定位。文章通过分析青少年人格形成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影响举措,从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人格形成的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新的价值观念不断形成,这些因素在滿足青少年好奇心理的同时也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甚至会导致青少年人格缺位。
(一)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理想和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远大崇高的社会理想对于青少年将来的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观现在某些青少年的理想追求,有的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认为现实人生毫无意义;有的认为金钱万能,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并具有拜金主义倾向;有的对人生毫无规划,认为学习就是家长和老师强压下的任务,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这些现象都说明当今青少年高尚的理想缺失比较严重。此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道德缺位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据《 中国青年报 》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从幼儿园到大学生的被调查学生中没有说过谎话的仅占0.48%。青少年本该是心灵纯洁无染的群体,但是通过数据却可以看出,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诚信缺失严重问题。此外,青少年虽然对“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是不道德的”这样的文明意识熟烂于心,但是随地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的现象仍屡见不鲜,比如教室在下课之后俨然成了“垃圾场”,各种塑料包装袋、废纸满桌满地。
(二)青少年人格形成中具有渴望独立自主与封闭性两极对立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就称青春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开始摆脱父母的规范,形成独立的人格特征。“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地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这一时期的个体具有精力充沛、追求上进、不安于现状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并开始对其所处的社会和人生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因而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渴望独立自主是其人格发展的重要表现。此外,在追求独立的同时,青少年由于丰富的心理变化,并不像儿童期那样容易透露自己的想法,他们渴望被理解但又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封闭的性格让他们感到孤独。他们更愿意对知心朋友透露自己的想法,但是面对父母、家长的批评教育,他们多是以沉默的方式来拒绝。
(三)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情商低下的特点
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青少年面对压力和风险或问题和矛盾时,往往会选择逃避的方式。比如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会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甚至以暴力行为来释放心中的不满。长此以往,青少年就会形成紧张的人际交往关系,个体逐渐会形成内向、郁郁寡欢、不与人交流、孤僻的性格特点。“《 中学生时事报 》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曾经进行一项针对中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心理调查,结果表明,每10人中至少有一人多次想自杀,32%的学生回答有自杀的念头。”另外,青少年在人格形成过程中情商水平也表现得比较低下。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时候,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主要是将个人的关注点集中到书本的知识上和科学技术层面的狭窄领域,很少触及个体的内心情感世界。长此以往,青少年虽然具备了较多的科学知识,但是却情感冷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缺乏同情和关心,甚至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培养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知识教育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向学生传输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教师作为主要的传播者,在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不考虑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等变化情况,而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判。但是在新时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特别是青少年,其思想品德状况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育理念也不应该再坚持原来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一言堂”模式,而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并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上。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除了理论教育外,更应关注学生情商和身心素质的发展,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人格形成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革新教学内容,注重青少年的人格教育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根据青少年人格形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人生价值观为例,处在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要思考人生价值观,领悟人生真谛,领悟人生的真理,培养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冲破青少年脱离社会现实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使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让青少年认清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及树立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意识。另外,青少年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以及需要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因此,培养青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乐观精神也很重要。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生动的事例来阐述内在的道理,教会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矛盾,从而提高自身情商的调控能力。
(三)加强队伍管理,发挥教师人格教育示范作用
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中,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体罚、打骂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教育工作者的言行能够影响学生已经被大多数的研究者所赞同。陶行知告诫我们:“你们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可见教育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掘生活中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让同学们参与到课题的思考中,在快乐中学习,并且要以实际事例感染学生,让他们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样青少年的人格魅力才能得以显著提升。
三、结语
总之,青少年人格形成是与社会发展和自身特点分不开的,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素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体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人格形成中的影响,能够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青少年才能够有更强的生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陈娇.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6):163.
[3]周慧娟.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2(12):52-54.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胡庆华.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情商培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6]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过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