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020-12-14孙杨
孙杨
西安提出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和“一带一路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要解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与目前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回应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期盼,必须从政府扶持、园区聚集、产业融合、国际化水平和区域协同发展五方面着手。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西安市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率先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积极贯彻落实陕西省《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剧、做大在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 关于补短板加快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 西安市建设“丝路文化高地”行动计划(2018—2021) 》《 西安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 大西安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西安市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 关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意见 》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西安文化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强劲的发展动力。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340家,相比2013年猛增156家,同比增长45.9%。其中,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为76.5%,营业收入占比39.7%,利润总额占比68.3%。由此可见,文化服务类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体量上来说都处在主体地位。西安市主城区依托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产业规划、配套设施、交通环境等要素优势,不断集聚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产业布局。截至2019年,西安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陕西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个,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1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1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类)1个,还有省级园区和基地60个。文化产业不仅逐渐成为西安的支柱性产业,更在西安转变增长方式、追赶超越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1.做好组织和政策保障
除了出台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和支持措施外,还应针对企业关注的问题出台细化的政策,设立全市统一的文化产业信息平台,为产业集聚、项目运作、资金管理、交易展示、人才建设等活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服务,同时协调各区的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和管理,有效地解决条块分割所导致的管理服务混乱问题。
2.关注民营、中小企业和本地企业发展
一是设立扶持专项资金,不仅对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进行奖励,还要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二是政策扶持上做到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组织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为本地企业发展搭建平台,邀请文创企业、创投机构和政府机构参加,推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畅通,同时也使创投机构的投资更有针对性。
3.支持行业协会做大做强
文化行业协会是企业的代表,是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应充分保护文化行业协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协会的事务在监管的基础上给予更大的自由,在与协会的沟通联系中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相关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积极创造协会发展的健康良好环境和氛围。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政策建议、项目实施、经验推广、合作交流、业务培训、行业规划、等级评定等活动,确保协会真正发挥其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等职能。
(二)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效应
1.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
在对全市文化产业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制定文化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各个文化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加强园区与周边文化资源和特色深度融合,从而避免发生园区间恶性竞争、产业相关度不高、主导产业同質化等问题。
2.塑造产业特色
文化产业概念丰富、领域宽泛,园区发展决不能追求“高大全”,搞全领域的“百花齐放”。应结合园区定位和产业基础,选定自己的核心优势,发展特色品牌。西安文化产业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原创内容IP开发、文化旅游、文化装备制造、文化科技、影视演艺等细分行业。吸引与西安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文化企业、文化创意项目落地,实现特色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
3.产城融合发展
对于远离主城区的文化园区,应着眼于提升城市功能,以园区的功能替代部分城市功能的缺失。在软服务方面,应引入市场主体认可的专业管理团队,做好孵化服务,帮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信息、市场、政策等相关问题。在硬件设施方面,尽快完善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交通、网络、生活服务设施,提供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入驻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三)注重产业深度融合
1.推动“文化+科技”发展
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业和行政壁垒要发挥西安的科技优势,用科技赋予文化多元的创意,其目的是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变成鲜活的文化产品,增加游客和市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一方面,在科技产品中植入文化创意和理念,将西安独有的文化元素与互联网、多媒体等科技手段相结合,催生出网络游戏、动漫、手机媒体、数字出版、影视特效等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科技业态;另一方面,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打造一批文化惠民的科技项目,让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2.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要把文创的理念和要素融入产业链的相关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如在装备制造方面,可在工业集聚区周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设计、包装与模型设计、家电轻工产品设计等;在电子信息方面,可以围绕数字游戏、数字动漫、数字影视等大力发展数字娱乐业;在出版方面,大力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此外,还可依托各大建筑设计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力发展园艺设计、城市色彩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建筑设计业,新城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现代民宿、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
3.推动文化与其他行业的高质量融合
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景区规划、线路开发、旅游节庆策划、市场推广、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都可以与文化创意进行融合,实现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与工业融合。在西安城区有很多工业遗产,比如在原有厂址上开发建设的老钢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城市再生”和“设计创意”为特色主题,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业优势,打造西安市首家设计类产业集中地,起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置换的作用。三是文化与游戏融合。西安在文化与游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电竞游戏为龙头,互联网、数字内容为载体的产业链,将电竞产业打造成西安新的文化名片。
(四)提升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传播能力
1.利用自贸区搭建文化贸易平台
国家对陕西自贸区的定位之一是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利用自贸区积极打造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示范基地,文化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对出口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以及叠加保税区、自贸区的开放创新政策。因此,文化产业要探索以自贸区机制为创新突破口的文化外贸发展之路。
2.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传播必须立足西安本地民俗和历史文化特色,提炼出能够打动“他者”心扉的生活话语。要让西安文化的基本特征、价值和功能获得最广泛的理解,就要学会通过生活和日常的叙事让西安的文化通过鲜活的生活叙事和行动故事显现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从而打动世界人民的心扉。
3.利用“互联网+”提升文化输出力
“互联网+”的本质是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零距离”和“全接触”。这种线上传播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广告效应,随之而来的便是消费经济下的产业链。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西安故事、提升西安影响力,让“文化之都”的品牌更深入人心。
(五)推動区域协同发展
要想推动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眼光切不可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与陕西乃至整个西北进行合作,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可以通过成立协调服务各地的文化产业平台,使各地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进而使各地文化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另外,部门之间也要加强合作。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绝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个包括多个领域开放的系统,只有加强跨部门合作,才能使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文茗.加快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发展与建设势在必行[N].大连日报,2011-07-08(A03).
[2]深圳:探索“文化+科技”新模式[J].杭州科技,2012(3):60.
[3]韩震.寻找和构建“真诚”的中国话语[J].对外传播,2015(7):10-11.
(作者单位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