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生英语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14周鹏
周鹏
摘 要:高职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各有偏好,本研究通过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掌握情况,并提出相應的教学对策。同时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风格;个案研究;英语教学
一、个案研究的展开
1.研究问题
“个案研究(case study)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来处理一个课题的方法。它通过详细地调查一个案例来了解这一实例所属的整类个体的情况。”个案研究是以个别的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作直接地和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是不仅是对问题的前因后果求得了解,而且更希望由个案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研究是希望通过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之间的关联性,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并采取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学生是否能够充分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研究对象
笔者通过第一阶段的英语学习风格问卷调查,选择了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对象来主要来自于大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二、高职生学习英语风格的现状
笔者对252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大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如下:
1.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不一致。
在对于学习英语的风格上,大部分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他们对英语的学习表现不一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的学习更多的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学习。通过视觉、动觉、听觉来到达学习的目的。而有些同学则要在小组的帮助下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个人型与小组型学习获得学习效果有差别。
个人型学习更加注重自身的努力。而在小组型学习中,学生更加愿意互相学习以达到学习效果。虽然两种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别,但是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虽然不能说明哪种学习风格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是学生普遍一致认同的。他们更加喜欢两种方式结合,所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有效地结合这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3.英语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英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传授的方式,浇灌知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吸收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讲授的内容非常少,没有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3.英语学习风格及教学的总体情况
学习风格基本描述统计。下表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被调查的252名被试的学习风格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学习风格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Descriptive Statistics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主要是触觉型,其次为动觉型和听觉型,视觉型不是学生主要偏爱的学习风格。学生更倾向于小组型的学习风格,不喜欢个人型学习风格。
为了全面了解学与教的关联性对英语学习的的影响,笔者对所观察班级的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并进行课堂观察。主要围绕:①师生是否了解“学习风格”;②“内初班”与本地班学生的区别;③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要;④学生及教师是否应该改变或调整自己的学习或教学风格;匹配和错配对语文阅读是否有影响。
三、结论
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造成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学习风格,不能和学生偏爱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主要偏爱触觉型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英语教师由于教学进度和课时的限制不能用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来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表明,与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从产生班级授课制以来,对于学与教的风格及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以赫尔巴特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学派认为,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称为教师中心论。在实际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支配地位,客观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性,甚至无视学习风格的存在,学生主要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重视学与教的风格的趋同性,忽视学与教风格的差异性。所谓学与教风格的趋同性主要有两层意思:广义上指不相匹配的学与教风格之间信息的可沟通性;狭义上指能相匹配的学与教的风格之间信息的易沟通性。所谓学与教风格的差异性是指学与教的风格不可完全重合性,即信息沟通的不易实现性。这主要是由人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被称为学生中心论或活动中心论。他们强烈地批判赫尔巴特学派扼杀学生的个性,否定班级授课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客观上强调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并努力适应之,否定学与教风格的趋同性。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姚梅林,当前外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趋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5,123-129
[4] 辛涛,李茵等,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41-44
[5]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