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探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020-12-14张亚娜
张亚娜
当下幼儿美术创作中存在两种现象:“自由式”创作及“控制式”创作。前者强调幼儿自由表现,但有时会导致美术创作的“不了了之”,后者侧重成人的主观设计,其结果常常是限定创作时间,作品符合成人的预期效果,却压制了幼儿的自身创想,使幼儿成为被动的美术创作者。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将高宽课程中的艺术教育方法——单项深度法运用于幼儿的美术创作中,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持续性及深度性,开发幼儿的思维创新力及表现力,从而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中的“三意义”
(一)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主动性及计划性
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同样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中,以幼儿为中心是必然诉求。单项深度法重视幼儿主体,而非艺术主体。美术创作中运用单项深度法,通过“在艺术中思考”和“思考艺术”两个方面进行双向促进和影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得到关注,美术创作本身得到支持与鼓励,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幼儿进行艺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能够逐渐专注完成自己的美术创作,虽然他们还是无法制定完整清晰的计划,但是他们开始有了下一步的想法,初步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产生计划性。单项深度法基于“幼儿本位”,转变“成人高控、成人唯美”的理念,教师在美术创作中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根据幼儿的动态变化,适时提供鹰架,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及需求,助推幼儿继续探索。
(二)以探索为基点,推进幼儿美术创作的持续性及深度性
“单项深度法常常开始于学生的独立探索,学生的探索对象可能是一种材料、一类技法、一段时期、一个幻想等。”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中,以幼儿的探索为基点,基于幼儿系列连贯性美术创作的开展,发现幼儿发出的探索需求。该方法以问题为核心,在探索过程中生成问题,对幼儿提出挑战,引导幼儿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技法。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媒介进行不断探索,由简单到复杂体验艺术媒介的相关信息,幼儿在反复探索中获得连续性关键经验。幼儿的兴趣不灭,保持想要创作的心情,探索就可以一直持续。幼儿对材料或媒介的认知不再停留于颜色、形状、材质等方面,而是上升到潜能层面,给了幼儿深度探索的动力。
(三)以发展为目的,提升幼儿美术创作的创新力及表现力
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中,以发展为目的是必然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发展幼儿的艺术认知,幼儿通过直接操作物体、反思行动、内在动机、发明创造及问题解决,在持续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构建发展性框架;发展幼儿的艺术技法,通过对艺术材料或媒介持续深入的探索,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艺术体验,进行新的创作;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勇于说明探索的观点,表达探索的想法,讲述探索的体验,变成“灵活与自信的人”;提高幼儿的艺术创新力,重视幼儿艺术探索过程,而非最终结果,且创作的结果本身追求创新性,而非一致性。
二、单项深度法运用于美术创作中的“四阶段”
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基于幼儿对“绘本媒介”的持续探索构成引入、拓展、创作和反思四个核心阶段,每个阶段对丰富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艺术感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新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引入——绘本层级化感知,让幼儿充分体验
绘本是图文的组合,以图为主,蕴含着丰富的美术价值,其鲜明的色彩、灵动的形象、生动的故事等元素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支持幼儿美术创作。故我们要有选择性地提供绘本,引导幼儿层级化感知绘本的形象美、色彩构图美、画面美及技法美等。
首先基于艺术维度,绘本蕴含了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如具象派风格的《动物也必须刷牙吗》、抽象派风格《小蓝和小黄》、民间风俗风格《小蝌蚪找妈妈》等绘本;具备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如拓印画《小黑鱼》、色彩画《温妮去太空》、手掌印画《动物园》等绘本;富有饱满的艺术创作情感,如自我情感《菲菲生气了》、其他情感《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等绘本。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之后,进一步以幼儿的兴趣为索引,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绘本的多维艺术性。
接着基于兴趣维度,我们从系列绘本横向向系列不同类型绘本纵向延伸,如幼儿对绘本《温妮去太空》的火箭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又提供了《宇航员》《我想去太空》等系列太空绘本,然后提供翻翻书《揭秘太空》、3D立体书《太空》等类型的绘本,丰富幼儿的绘本经验。幼儿对绘本层级化的感知,使他们的绘本阅历渐长,接着幼儿会有意无意地把所思所想画在纸上,各种火箭画作孕育而生,美工区“太空”主题活动也悄然而至。绘本的层级化感知,奠定了幼儿美术创作的基础。
(二)拓展——绘本生活化拓展,让幼儿自主探索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美术能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生活带给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可通过绘画呈现出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及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故事情节会被绘本大量采用。因此,拓展阶段回归至生活,走进大自然,能扩展幼儿对绘本的审美意识,加强对绘本的探索,增进对绘本中艺术可能性的了解,从绘本中产生美术创作的创想,捕捉到如何使用纸、颜料、废旧物品等材料及線描、色彩、剪贴等技法表现自己的想法。我们借助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并行探索,如借助直观视觉看绘本,包括看纸质绘本、电子绘本、绘本动画;借助听觉听绘本感受故事情感;借助动觉演绘本进行角色扮演。幼儿绘本经验的构建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图书馆、绘本馆、网络等资源,源源不断地拓展幼儿的绘本认知,带给幼儿新的艺术创意。绘本内容与生活资源的对应拓展,如太空类绘本→科技馆,动物类绘本→动物园,海洋类绘本→海洋馆等,一一对应及相关经验的拓展探究,引起幼儿的艺术共鸣。如佳豪小朋友在参观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后,他认为“火箭的身体是钢铁做成的”,于是带了一张银色锡纸来到幼儿园,把锡纸粘贴在了原有火箭作品上,由平面色彩画《火箭》变成色彩粘贴装饰画《火箭》,后期他还利用纸芯筒制作了立体火箭。专注于火箭发射探究,孩子们带来火箭模型丰富了班级环境,扩大了主题辐射范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绘本生活化的拓展探索,提升了幼儿美术创作素养,加固了美术创作的支架。
(三)创作——绘本异构式创作,让幼儿敢于创新
在幼儿感知熟悉绘本,拓展相关绘本经验后,迎来创作高潮阶段。创作是幼儿的内在愿望,创作阶段是幼儿绘本探索或游戏意图的自然自发表现阶段。事关绘本引发的美术创作,已经发生在前面的任何一个阶段,而创作阶段,更注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真挚情感进行美术创作,采取同“书”异构的创作方式,挖掘幼儿的创新力。
实践一:“异想天开”,讲究“变”
绘本元素都能进行改变,变成什么取决于幼儿的异想天开。如东东把《温妮去太空》的星球及火箭组合在一起,加上了翅膀、弹簧、大炮和机关枪。“这是太空里的超级机器人,它能发出巨大的力量,用大炮和机关枪打跑太空兔子……”一幅科幻画就生成了,培养幼儿的改变意识,利于发散幼儿的思维。
实践二:“连续不断”,体现“续”
绘本故事都能进行续编,续写什么故事衍生于幼儿的奇思妙想。《温妮去太空》中温妮的火箭被太空兔子吃个精光,没有了火箭,温妮该如何回家呢?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开火箭去接她”“做个滑滑梯滑下来”“她会遇到一个公主,然后去公主家做客”……幼儿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创作了色彩画《温妮太空历险记》、线描画《太空游乐场》等美术作品。绘本故事还在进行,幼儿创造性思维也未停止转动。
实践三:“浮想联翩”,追求“新”
绘本情节都能进行想象,新设什么情节决定于幼儿的浮想联翩。《温妮去太空》中的火箭,佳豪尤为感兴趣,他自创了《我要上太空》的绘本,由火箭的系列美术作品装订成册,“这是火箭发射器,一按就会亮”“这个火箭打开就能立出来哦”。色彩与废旧材料锡纸、电子发光器的美术结合,色彩与手工制作的立体火箭的美术碰撞,最后加上繪画的字“我坐在火箭上……”,构成一本独一无二的绘本,再从美术的角度定义,即是美术作品集。
(四)反思——绘本多样化反思,让幼儿享受自由
反思有助于幼儿回顾美术创作的探索过程,帮助幼儿思考在美术创作中看到、做到、感受到什么,多样化反思能促进幼儿美术创作的内化:(1)分享反思法。幼儿与同伴分享作品,回忆创作的步骤、使用的材料、练习的技法以及创作的内容。(2)评价反思法。包括自评、互评及师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回忆创作过程、解析问题、梳理知识经验。(3)展示反思法。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机会,展示之处可为美工区的墙面、画框、展台、橱窗等,也可将作品用于班级环境及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同时也可举办幼儿创设的“棒棒棒”画展或其他展览,通过自我欣赏与被他人欣赏,帮助幼儿反思创作的意图,增强美术创作的自信心。(4)区域整合反思法。挖掘幼儿美术作品的其他效能,如幼儿创作的绘本作品《我要上太空》,既可以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阅读,也可投放在表演区,自制纸箱太空舱等道具、宣传单进行表演游戏等。美术创作的作品无固定归属区,通过区域整合反思创作的功能性,幼儿的情感通过美术创作得到有效释放。(5)家园反思法。家长对幼儿的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图书漂流会”让幼儿的自制绘本,飘进家长的眼中,飘进幼儿的心里,促进亲子互动,反思在亲子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进一步扩大了幼儿美术创作的张力。
综上所述,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单项深度法,为幼儿提供充分创作的条件和机会,滋长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创作力,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艺术习性。同时,单项深度法在美术创作运用中,还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如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支撑,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儿集体创作以打破个人创作的定式等,仍需捕捉幼儿的兴趣及需求,继续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在幼儿美术创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单项深度法的作用,助推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