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
2020-12-14刘嘉欢
刘嘉欢
摘 要: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环境中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方式可以帮助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架构,内部审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快审计信息化的步伐是现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做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
内部审计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企业需要更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方式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架构,这需要内部审计从中发挥作用。因此,加快审计信息化的步伐是现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做的。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将内部审计目标由单纯的查出错误转变为提前预防,为企业增加价值,由只查账簿转向更广泛的范围,由之前的事后审计事转变为事前控制。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1、审计模式创新。对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需要亲自到达现场,实时、实地完成审计工作。而在新的审计信息系统的框架下,审计人员主要使用审计软件来实施开展审计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云审计”。上级对审计资料和审计人员都可实现信息化管理,创新了审计模式。
2、提升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完成审计工作相较于人来说提升了速度,提高了准确性。以往的人工抽样由计算机代替,抽样变得方便快捷。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审计预警系统协助内审部门预防风险。
3、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项目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提前實施,以便于审计人员提前发现被审单位的问题,有利于更深入的开展审计工作。管理层也可以通过系统实时关注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对项目及时的监督和管理。
4、审计风险降低。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可是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这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风险的遗漏。抽样过程可以变得更加客观、有效,使样本更加具有说服力,降低抽样风险。
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动因与模式
1、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动因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开始逐步加快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电算化和会计核算已经广泛应用,并利用ERP等软件实现业财融合。企业的各类信息都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得到全面、准确的反映。因此大多数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完成,以数字的形式存在,导致企业的数据量呈几何式增长。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对象已经由账簿变成了数据。如果不适用信息化的审计,那么日后的审计工作将很难开展。
2、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
(1)信息门户系统:审计信息门户是指审计与信息化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建立审计门户网站,在网站上添加信息交互、员工系统、项目流程管理、审计法规实时发布等模块。在审计信息门户中,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基本信息,知晓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状态。内部审计部门在网站上发布准予公开的审计信息,展现实时项目动态、通知公告、公司文件、领导信箱等信息。
(2) 审计作业系统:主要是将审计方法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将计算机技术植入审计工作。无论被审单位从事何种工作,有何规模,审计人员都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来完成审计作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国家审计中通常采用的是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内部审计用的是嵌入式审计和测试数据法。
(3)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于数据的充分分析,并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企业风险进行较为综合的定量计算和分析,并能在风险超过一定程度自动报警,以体现审计风险预警系统的价值。同时运用计算结果,通过一系列数据挖掘技术,最终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审计结果得出定论性结论。在研究中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审计风险,使原来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并可准确度量。
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建议
1、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规划
做好统筹规划,应当贯穿于企业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全过程,确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的。企业在建立审计信息系统时,要做好各系统间的协调统一,保证各个系统口径相同,能够轻松地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以便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组织信息化技术人员实时排除系统故障、在项目开始前做好各方面的计划,准确编制预算、预估建设时长、明确各系统间的相对关系等。
2、 加大信息系统审计力度
信息系统保证了企业高效运行,但其本身也时常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比如信息系统缺乏统筹管理,有时会导致系统与系统间无法兼容,口径不匹配等问题。当企业引进新的系统时,无法将信息系统与新系统匹配,只能进行重大改造。因此,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也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一是在一个审计项目开始前检查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方便内部审计系统对接;二是在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三是培养专业人才,定时培训、考核,提升自身素质;四是加强审计人员与IT人员的合作,及时改进。
3、 构建审计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审计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时,要明确系统建立后能否实现计划所要求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运行是否流畅,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在我看来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应当包括成本、运行效率和功能作用三个一级指标。在成本下设立二级指标,分别是首次建立成本,系统维护成本、维修成本等。在运行效率下设立减少审计费用量、节约审计时间量、减少审计人员人数等二级指标。在功能作用下设立审计系统数量、系统安全系数等二级指标。将审计信息化利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更有助于及时发现审计信息系统中的不足,然后及时改进更新,这是评价审计信息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叶静娴,王天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178-179
[2] 李国忠. 神华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煤炭,2014,(40):522-525
[3] 陈安.基于信息化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的建设[J].现代商业,2016,(3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