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董事长和儿子的“三年之约”:母子共同成长
2020-12-14正道
正道
名校硕士培训机构当老师,
母亲要“揍”不听话儿子
冉秀清今年48岁,老家在重庆云阳。小时候家里姊妹多,成绩优秀的她读到高二就辍了学。20岁那年,冉秀清嫁到重庆云阳堰坪镇高新村,丈夫家很穷,冉秀清生下两个儿子后,生活更加艰难。那时候,冉秀清最羡慕的就是那些有稳定、体面工作的人,她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让冉秀清欣慰的是,大儿子卢鑫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2009年8月,卢鑫考入有西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四川大学,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更让冉秀清骄傲的是,2013年8月,卢鑫又被保送至中科院攻读硕士,能到中科院读书,乡亲们都说,将来卢鑫可能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儿子的优秀让冉秀清扬眉吐气。4年前,卢秀清在当地创办了自己的菊花合作社,菊花种植、加工事业也有了起色。 2010年开始,冉秀清开始尝试新品种栽培,培育了黄金菊、云皇菊等新品种菊花,开发了菊花枕头、菊花蜂蜜、菊花酒等菊花系列产品,大家都喊她“冉菊花”,她将“冉菊花”这个名字注册了商标,冉秀清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
看到母亲做得越来越好,卢鑫很是钦佩,说将来毕业了会助母亲一臂之力。冉秀清却不以为然,她让儿子专心学业,将来或到高校当个老师,或者考公务员,找一份稳定体面的职业。
冉秀清之所以一直想让儿子将来拥有个稳定的职业,原因在于她觉得自己一路走来太艰难了,虽然自己办企业还算成功,但是投入精力非常多,未知风险也很大,儿子能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将来成为大学教授或国家公务员,她这个当妈的也脸上有光。
转眼到了2016年7月,儿子卢鑫顺利获得硕士学位,正式步入了社会。冉秀清十分关心儿子的职业选择,经常把从网上查到的招聘信息或从熟人那里打听来的用人信息提供给儿子。卢鑫对冉秀清提供的信息起初还说声“谢谢妈妈,我会考虑的!”到了后来,儿子回复的短信渐渐变为“对于我的工作,我有自己的考虑,希望妈妈能尊重我的选择!”
卢鑫毕业后就去了成都,后来,冉秀清意外得知,儿子竟然在一家中学生作文辅导机构任职,不由大吃一惊,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卢鑫终于向母亲交了底,他说自己从上学起就喜欢阅读、写作,当个作家是他从小就有的愿望,他现在的打算是在辅导机构先打打工,时机成熟了自己出来创业,边创业边写作是他的职业规划。
堂堂中科院研究生去当辅导作文的老师,还说将来想当作家,这让冉秀清震惊了。此后,她接二连三给卢鑫打电话,劝他改变主意,找个稳定的职业,没想到儿子越来越不听话。2016年11月的一天,冉秀清给卢鑫打去电话,声称要到成都找到他,狠“揍”他一顿解解气。
父母兴师问罪,母子定下“三年之约”
再说卢鑫,自从那天接了妈妈情绪近乎失控的电话后,他心里清楚,父母很快就会找过来兴师问罪。为此,他做足了心理准备。
果不其然,三天后的上午,刚上完辅导课的卢鑫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让他下来一趟,卢鑫挂了电话,然后下了楼。到了一楼大堂,卢鑫看到父母正坐在休息区等他。母亲眉宇间藏着一股怒气,父亲在一旁脸色铁青。卢鑫走过去,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爸、妈,你们来到我地盘上,我请你们吃火锅去!”
到了附近一家火锅店,卢鑫要了个包间,他给父母倒上茶水,还没有等他解释,母亲就抛出一连串的质问, 听妈妈语调激昂地训斥自己,卢鑫没有言语,冉秀清说了一大通不解气,仍气咻咻地说:“卢鑫,你从小在妈妈眼里就是个乖孩子,为什么长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呢?妈妈现在经商虽然有了起色,可背后的艰辛有谁知道?妈妈不想让你活得这么累,这么辛苦,希望你找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可你现在这个样子,跟那些没考上大学的打工仔有什么区别?”
母亲越说越激动,还流了泪,卢鑫给她递了张纸巾。这时,服务员把火锅锅底及所点菜品端了上来,卢鑫一边照顾父母用餐,一边诚恳地说:“妈,爸,我从小爱看文学书,喜欢写作文,我写篇好作文比数学考100分还开心。中学阶段,我的作文被老师和同学推崇。高二分科,我想学文科,妈说学文科出路窄,挣不了多少钱,我就学了理。其实,我最想上的是四川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结果在妈的建议下读了软件工程,上大学我喜欢看名著,写文章。当然,我是个好强的人,自己的专业也没落下。在中科院读研时,我心里经常有个声音在呐喊:‘卢鑫,你最喜欢的是文学,只有当作家才能圆你的梦想!硕士毕业后,我决定顺应内心,真正地做一次自己,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说到这里,卢鑫停顿了一下,分别给父母夹了菜,继续说下去:“爸、妈,你们就尊重一下我的选择吧,我的想法是先在辅导机构做着,时机成熟后就去创业,边创业边写作,如果我撞到了南墙,无路可走了,再按你们的建议利用所学去求职,当一名大学老师,甚至去考公务员!”
听着儿子入情入理的解释,冉秀清与丈夫交流了一下眼神,缓缓地说:“既然这样,咱们定个三年之约,如果三年内你的想法没有实现的可能,那就回头吧!”
对母亲的提议,卢鑫立马同意了。其实,提出创业不成再按母亲的建议去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想法,也是他以退为进的策略,他把母亲的“三年之约”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
就这样,一顿火锅让卢鑫和父母达成了君子协议,两代人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受鼓励48岁上大学,
观念转变母子同成长
与母亲订下三年之约后,卢鑫在作文辅导领域力求创新,成了所在辅导机构的一块招牌。2019年11月,他注册了自己的辅导学校,创业资金没向母亲伸手,而是自己筹集的。
辅导学校开业两个月后,冉秀清来成都办事,卢鑫邀请母亲来参观。看到儿子在一幢写字楼租了两百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共有4间教室,除了作文辅导外,还有书法、绘画、英语等辅导科目,员工也有十多名,卢鑫的称呼变成了“卢校长”。冉秀清心想:这小子有胆有识,敢于拼搏,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啊!
领母亲参观完教室,卢鑫把妈妈带到他的办公室,从书柜里拿出三本散发着油墨清香装帧精美的书,递给妈妈,冉秀清看到三本书的名字依次为《年代野说》《爬山虎骑士》《不鼓自鸣》,一本是诗集,另外两本是散文,三本书的封面无一例外地写着“卢鑫著”。
想到和儿子的三年之约,卢秀清暗暗佩服他的拼搏及勤奋,同时也心有触动。她觉得也许此前让儿子求稳定的想法有失偏颇,只要敢想敢干,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创一片天地,活出最好的自己,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儿子在自己的事业上渐渐启航,冉秀清的菊花事业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她成立的鑫焘菊花合作社种植菊花5000亩,年产值将近2000万元。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冉秀清还带动了800多户农民发展菊花种植,户均增收入15000元以上,她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创业标兵”“重庆市十大农民女状元”等称号。
开拓事业过程中,冉秀清常受到知识不足的困扰。 2019年下半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面向退役军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特殊群体开办大专班,这个消息让冉秀清十分动心,但她又覺得自己年龄大了,接受知识能力较差,有些信心不足。
于是,冉秀清打电话向儿子征求意见,卢鑫毫不犹豫地说:“妈,这是个让你圆梦上大学的好机会,时代发展快,你要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淘汰,别担心,学业上的事情我会帮你!”
儿子的支持给了冉秀清很大的底气,随后,她报名并顺利通过了面试。2019年10月,冉秀清从山里的“农业大学”坐到了城里真正大学的课堂上。
2020年疫情期间,卢鑫的辅导学校关闭,冉秀清也在家上起了网课。卢鑫回到云阳老家,在父母身边生活了三个多月。他边写作,边辅导母亲学习,每天还替她打理网站,母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如今,疫情缓解,冉秀清和儿子又在各自的事业领域忙碌着,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当代社会的缩影,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幸福的奋斗者。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