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平原不同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2020-12-14王燕平张鸿李洪浩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比较试验抗病性品质

王燕平 张鸿 李洪浩

摘要:为筛选适宜成都平原种植的秋马铃薯品种,以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比较了青薯9号、川芋彩1号和川芋50等16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成都平原适应性。通过对成都平原马铃薯晚疫病侵染进行监测发现,马铃薯晚疫病潜在发生程度严重,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中共出现49次侵染,以轻度、极重度和中度侵染为主,发生频率分别为26.53%、2653%和32.65%。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不同,与费乌瑞它相比均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在产量方面,青薯9号品种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42 520.35 kg/hm2,与其他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品质方面,干物质含量最高的是中薯18号,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金湘,华渝薯5号的粗淀粉含量达74.40%,还原糖含量最高的是川芋117。综合比较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品质和产量,青薯9号、中薯18号表现良好,比较适合在成都平原秋季种植。

关键词:马铃薯;抗病性;品质;产量;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32.0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0-0105-05

收稿日期:2019-12-15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广,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1]。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几乎在所有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其流行性和暴发性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全球每年因马铃薯晚疫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2-4]。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病原菌和寄主都存在的条件下,结合温度、相对湿度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进行预测[5]。

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和蔬菜生产基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成都平原海拔600 m左右,秋季气温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在1 000 mm左右[6]。马铃薯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成都平原可种植冬作和秋作马铃薯,销售渠道多、销售面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7]。秋作马铃薯在四川省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平丘地区和河谷地带,既是一种正常的增产增收途径,也常被用作救灾补偿栽培,弥补大春损失。

马铃薯品种的选择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选取优质高产的马铃薯品种,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关键[8]。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早期被引进国内,无论在食用还是工业加工等方面都很有市场前景。然而,四川省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马铃薯品种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铃薯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种源混乱等问题亟待解决[9]。针对成都平原生态环境条件,筛选抗病、高产、优良的适宜马铃薯品种对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布局、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意义重大[10]。本试验对1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抗病性、薯块产量和品质等性状的比较研究,以期从中筛选到适宜成都平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品种,促进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以川芋10、川芋117、川芋16、川芋18、川芋50、川芋802、川芋彩1号、东农312、红美、华薯1号、华薯2号、华渝薯5号、金湘、青薯9号、中薯18号、中薯5号和费乌瑞它等为供试马铃薯品种。马铃薯种薯来自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羊马镇,播种日期为2018年9月21日。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N ∶ P ∶ K=15 ∶ 15 ∶ 15)750 kg/hm2,单行垄作马铃薯,株距025 m,行距0.6 m。每小区面积20 m2,设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宽度为0.6 m的保护行。全程不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1.3 病害调查

每小区进行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5株,共取样25株,调查全部叶片,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品种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参考GB/T 17980.34—2000《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1]。

本试验以发病高峰期的病情指数作为品种抗性评价参数,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各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程度[12]。

1.4 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监测

采用无线自动气象站监测田间每小时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并将监测到的数据无线传输到服务器进行侵染程度分析,根据Conce的方法绘制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曲线,参考Guntz-Divoux模型计算马铃薯晚疫病的潜在侵染程度[3]。

1.5 测产

在成熟期称质量记录产量,计算各品种(系)单位面积产量,并测定大薯率(100 g以上个数比例、质量比例)和中薯率(50 g以上个数比例、质量比例)。测产后计算增产效果,增产效果=(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100%[11]。

1.6 馬铃薯薯块茎性状检测及方法

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马铃薯干物质含量[1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14]。

粗淀粉含量的测定。采用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测定淀粉含量[15]。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16]。

1.7 数据分析

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分析

利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崇州市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的发生,并实地调查不同品种发病程度和流行速度。CARAH预警模型显示,崇州市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时间为9月28日,属于轻度侵染。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共出现49次侵染,其中轻度13次、中度16次、重度7次和极重度13次,发生频率分别为26.53%、32.65%、14.29%和26.53%。在播种后至出现中心病株期间,日平均气温为 18.4 ℃,日相对湿度为88.76%,降水量累计达到 87.0 mm,非常适宜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每日调查各品种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情况发现,中心病株最早出现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上,出现时间位于CARAH预警模型第4代侵染循环中(图1);其他供试不同马铃薯品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时间均晚于费乌瑞它,其中川芋802最晚发病,较费乌瑞它晚发生16 d;其次为川芋50、青薯9号,分别较费乌瑞它晚发生14、11 d(图2)。

2.2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相对抗性

在马铃薯晚疫病第8代1次侵染得分为3.5分时,调查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结果发现,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相对抗性不同(图3)。此时,费乌瑞它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最为严重,平均病情指数为45.11。试验过程中未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大部分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均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川芋802、川芋50、青薯9号和中薯18号等13个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高抗(HR),红美、华渝薯5号和华薯2号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MR)。

2.3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中薯率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中薯率见表1,可以看出,17个参试品种的鲜薯产量差异很大,产量在10 755.75~42 520.35 kg/hm2之间,其中费乌瑞它平均产量最低,而青薯9号平均产量最高,为 42 520.35 kg/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明显。以费乌瑞它为对照,青薯9号增产率最高,为295.33%,其次为川芋彩1号、中薯18号、川芋50和川芋10,这5个马铃薯品种增产率均超过100%;其他品种产量均高于费乌瑞它。不同马铃薯品种未有单个薯块超过100 g,因此仅统计中薯率。在供试的17个马铃薯品种中,中薯率最高的是金湘,为3265%;其次是青薯9号,为2706%;华薯2号、川芋802与费乌瑞它一致,中薯率为0,其他不同品种中薯率在405%~22.37%之间。

2.4 不同马铃薯品种品质比较

对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进行了干物质、蛋白质、粗淀粉以及还原糖含量测定,结果(表2)表明,干物质含量最高的是中薯18号,为19.37%,与其他16个马铃薯之间差异显著。与费乌瑞它相比,川芋117和川芋10这2个品种干物质含量降低,其他各品种干物质含量介于 15.23%~18.30%之间。

不同品种马铃薯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金湘,为10.80 g/100 g,与其他马铃薯品种差异显著。费乌瑞它蛋白质含量仅低于金湘,与其他马铃薯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华渝薯5号蛋白质含量最低(表2)。

不同品种马铃薯粗淀粉含量存在差异,华渝薯5号的粗淀粉含量最高,达74.40%,与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测试品种中有15个品种粗淀粉含量均在60%以上,川芋117粗淀粉含量最低,为4866%(表2)。

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还原糖含量最低的是中薯18号,为1.09%;最高的是川芋117,为9.01%。大部分测试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低于5%,有8个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低于2%,有5个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为2%~3%(表2)。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断加强马铃薯引进和筛选工作,以提高当地马铃薯品种的品质,加快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然而由于品种特异性的缺失,受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的主产区种植条件下长势、物候期以及种薯产量也有所不同[17]。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抗性高和产量好的马铃薯品种,建立成都平原马铃薯品种高效筛选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10]。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如气温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在秋作马铃薯品种生育期内由于前期气温高、相对湿度大,马铃薯晚疫病在9—10月极易发生和流行,因此品种自身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病性显得非常重要。本试验所用17个马铃薯品种中,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通过结合CARAH马铃薯晚疫病监控预警可知,供试大部分马铃薯品种抗病性较好。费乌瑞它是从荷兰引进的马铃薯早熟品种,作为本试验的对照品种,抗病能力差,四川省本地品种川芋系列比较适合作为抗病性品种的选择。从产量结果上比较,大部分马铃薯品种,与对照费乌瑞它相比较,均表现较好的增产效果;从商品薯率上看,测产过程中未找到大薯的存在,在提高商品薯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马铃薯块茎品质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指标[18]。对于马铃薯而言,不仅在营养价值方面而且在成薯加工上,淀粉含量的高低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19];干物质含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20];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糖类物质是马铃薯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的高低对马铃薯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21]。本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最高的是中薯18號,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金湘,华渝薯5号的粗淀粉含量达7440%,还原糖含量最高的是川芋117。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干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要求,要结合不同的生产实际要求进行判断,进而对马铃薯品种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对17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品质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看来,青薯9号、中薯18号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在薯块品质和抗病性方面,都表现优良,比较适宜在成都平原秋季种植。

通过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了较为优良的品种,并分析其在成都平原种植的适应性,结果可为品种的生产示范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庆芬,佟 卉,刘燕清,等. 天津春季马铃薯引种比较试验[J]. 种子,2019,38(7):131-134.

[2]Kamoun S . Nonhost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novel prospects for a classical problem[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1,4(4):295-300.

[3]Judelson H S,Blanco F A. The spores of phytophthora:weapons of the plant destroyer[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05,3(1):47-58.

[4]Haldar K,Kamoun S,Hiller N L,et al. Common infection strategies of pathogenic eukaryotes[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06,4(12):922-931.

[5]谢开云,车兴壁,Ducatillon C,等.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中国马铃薯,2001(2):67-71.

[6]张 碧,胡 毅,徐精文 .成都平原秋季农业气候特征的分析利用[J].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14(4):322-328.

[7]崔阔澍,王 斌,卢学兰. 四川马铃薯产业优势及发展思路[J]. 中国农技推广,2018,34(4):9-11.

[8]Wei P,Cheng C,Lin M,et al. Production of poly(malic acid) from sugarcane juice in fermentatio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kinetics and process economic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7,224:581-589.

[9]安 婷,杨成德. 7个马铃薯品种生产性状及产量分析比较[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7):65-66.

[10]汤云川,陈 涛,梁远发,等. 成都平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 四川农业科技,2017(6):10-13.

[11]颜 兴. 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41-142.

[12]龙 玲,刘红梅,熊 咏,等. 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49-5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5—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5]国家标准局.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NY/T 11—1985[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5009.7—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7]罗赛男,汤 睿,张 文,等. 五个马铃薯品种在湖南冬闲田种植的适应性[J]. 作物杂志,2017(3):25-28.

[18]杜 斌. 江汉平原6个马铃薯适应性研究及3个不同栽培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D]. 荆州:长江大学,2017.

[19]吴 娜,杨娜娜,刘吉利,等. 马铃薯‖燕麦对马铃薯氮、磷、钾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7,34(3):592-597.

[20]许建民,颜志明,史培华,等. 不同光谱及其组合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20,36(1):32-38.

[21]刘 姣,丁 華,王 婧,等. 重庆市主栽春冬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3):4595-4600. 王晓莉,李 哲,杨红福,等.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0):110-113.

猜你喜欢

比较试验抗病性品质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