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家的极目骋怀:汪俊林与白酒革命
2020-12-14李淳风
李淳风
吴家沟,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重阳祭祀,典礼场所四面被弧形高山紧密环绕,人在其中,犹如置身一个天然巨井。
庄严的古典祭仪,依序展开。
这一祭,宣告郎酒投资50亿元、历时8年打造、年产2万吨酱香白酒的吴家沟生态酿酒区,正式投产。加上原有的3万吨产能,郎酒每年的酱香白酒产能达到5万吨。
2万吨,不管是勾调、灌装成红花郎或青花郎,价值都超过百亿元。因此,“再造一个百亿酱香郎酒”,显非虚言。
然而,如果就此以为,一年之后,2万吨新酒酿成,郎酒就会进行大规模市场扩张,那恐怕就误解了郎酒。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是个战略家。战略的意思是,為了通往最终目标,可以前进,可以退却,可以直行,可以迂回,可以果断,可以坚忍,不以一时之得失,作为成败的衡量标准。
如果不能洞悉整体战略,而孤立、片面地看待某一策略阶段,都会经由正确的逻辑,通往错误的答案。
投资百亿建设郎酒庄园,是不是为了发展旅游,获取服务收入?
历时8年建成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增加2万吨产能,是不是为了通过倾销占领份额,迅速做大市场规模?
议论纷纭。逻辑合理,但不得要领,原因就在于,论者不知郎酒的战略意图。
真正的汪俊林
“8年来,我上百次站在吴家沟的土地上,满怀希望,期盼今天的到来。我今天站在这里,心情激动而复杂……8年的青春耗在了吴家沟,8年的心血流在了吴家沟,8年的眼泪流在了心里。”
这是在吴家沟投产当天,汪俊林在讲话中的真情道白。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几乎任何时候都是冷静理性的,很少有感性表达。这一次也就只有这几句,后面马上就转入了对各方支持与帮助的致谢。
为什么此时的汪俊林会有这样的表现?显然是长时间的战略隐忍,在特定节点无法完全压制的结果。
战略家着眼长远的、最终的胜利,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每迈一步都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必须默默承受,坚定不移地推进。但在某个阶段性胜利的关键节点,也可能表现出一种自我告解式的流露。
“上百次”“满怀希望”“期盼今天”“心情激动而复杂”“眼泪流在心里”……这不是在宣告胜利,而是在自我激励,因为“革命尚未成功”。
从他对9个类别的人士的致谢当中,还可以发现一点微妙的细节。
对政府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各级媒体、专家团队、经销商、消费者、施工单位,都只是“感谢+主语”这样的简单组合,而对公司领导的感谢,则提及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我同行”。
“革命与重塑”,这是他今年经常提到的词组。他在对郎酒进行一场怎样的革命呢?
“任何情况”,当然包括不理解的情况。“同行”,主要是执行。
不必专门求证,也能从逻辑上推断,这份只有1300字的讲话稿是汪俊林自己写的。
因为任何秘书,都不会自作主张给领导写“眼泪流在心里”这样的句子,也不会替领导写下“感谢家人和亲人的关爱和理解”这样的内容,这些,只有领导自己能知道,能感受。
这份讲稿里,隐藏着一个真正的汪俊林,一个革命性的汪俊林。“革命与重塑”,这是他今年经常提到的词组。
他在对郎酒进行一场怎样的革命呢?
汪俊林的白酒革命
首先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他的目标肯定不是在短期之内进行收入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扩张。
吴家沟每年为郎酒增加2万吨酱香产能,只是生产规模的扩张。
酱香白酒,产能扩大,并不必然意味着向市场进行产品放量。因为从产能到市场,还需要一个储存期。像茅台、郎酒这样的高端酱香白酒,储存期至少5年。
那么,能不能按照酱香白酒的生产规律,把产品放量期顺延到5年之后呢?
也不能。
因为虽然高质量的酱香酒总体来说是稀缺的,市场需求巨大,但这里还有一个企业主观意愿问题—它愿不愿意全卖?
有产品,有人要,还不愿意卖,这违背市场逻辑,对不对?这就是我们在开头所说的,逻辑正确,但可能结论错误。
酿酒工业也是制造业,酿酒企业也是市场主体,一般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在市场条件下,只要不受政治干扰(比如被强迫断供华为),一定会希望把产能和需求完全衔接起来,能生产多少就卖出去多少,这是由理性经济人属性决定的。
但高端酱香型白酒不一样。区别于一般的制造产品,它没有过期、过时和技术更新换代导致的产品代差的忧虑,相反,时间越长,价值越高。
因此,产品“积压”,非但不会造成产品报废、财富灭失,反而还会带来自然增值。企业如果能确保一定的收入规模,支持正常运转,承受得住仓储压力,只要市场趋势不发生剧烈动荡,那么它在长远的未来,身价将倍数增长。
最大的变数是市场趋势,下面就来考察这个关键变量。
酱香白酒的市场趋势如何呢?呈现为几个特点。
一、酱香型白酒以4%左右的市场消费量,创造了40%以上的白酒行业利润。
二、酱香型白酒行业内部,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是茅台,而郎酒紧随其后,是“多强”中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