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

2020-12-14张萌萌张铁慧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辞格陌生化陶渊明

张萌萌 张铁慧

内容摘要: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萧统曾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影,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与当时华丽的语言风格有极大的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以陶渊明的125首诗歌为研究对象。从陶渊明诗歌的的平淡自然特点、辞格、陌生化三个方面来研究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陶渊明 语言 平淡自然 辞格 陌生化

一.陶渊明诗歌的平淡自然特点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与他的出身、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但从整体上来看,陶渊明诗歌的语言是平淡自然的,本文主要从以三个方面来体现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特点。

1.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也曾做过官。母亲也出身名门。但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从此之后,陶渊明就开始了艰难的生活。陶渊明在20岁的时候开始了求学考官的道路,但是三年求仕都无疾而终,虽然后来被提携,但是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最终选择与锄头为伴,过起了田园生活。

这样的生活经历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和诗文风格。在他回归田园的二十多年里先后创作了诸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酬刘柴桑》等著名的田园诗。在这些诗中既描写了“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农家欢乐时光;还描写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乡村美景;但更多描写的则是“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的无限欣慰以及“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生活艰辛还有“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的人生感慨。这些文字“质而实绮”,在平淡朴素的诗句中蕴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2.陶渊明的意识形态

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内容,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都会受到其所生活的社会的影响,刻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社会长期分裂、动荡不安。他的诗歌内容和风格必然会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当时玄学兴起,佛教盛行,这对他平淡自然的诗风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形影神三首》、《连雨独饮》中诗人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诗人的这种认识是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并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以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不同。这种自然人生观的特点就是保持自由和独立,“今我不为乐,知有來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在这样自然人生观的影响下,便容易形成平淡自然的风格特点。此外,也可以看见佛教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影响。例如:《杂诗》(十二首)感叹生命的短暂。

这些意识形态的淡然特点便作用在了陶渊明的诗歌中,使诗歌风格表现为平淡自然的特点,“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他的作品无论描写景物还是表达真理,在表面上都毫无矫揉造作和刻意雕琢。可以说正是在魏晋玄学和佛道思想相互融合下,铸造了其诗歌的审美情趣和特有艺术风貌。

3.《诗经》对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陶渊明创作的众多诗作中,数量最多的是田园诗,其以“田园诗人”著称。可以说,正是这些数量众多的田园诗才形成了他主要的风格特征。他的田园诗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复杂的情绪,无论是在诗中表现劳动时的愉悦心情还是从大自然中领悟道德人生哲理。他的语言都真实,朴素,通俗但又不失意义深厚。陶渊明的田园诗很多是受到了《诗经》中的农事诗的影响。在《诗经》中有不少的描绘农事方面的诗歌。如《豳风七月》作为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描写了农民一年之中的艰苦劳作和他们的生活情况,让后人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幸和艰辛。《周颂丰年》描写了周朝初年农业丰收的场景。《周颂·《载芟》记载了耦耕方式等等。正是这些《诗经》中的农事诗和写劳动场面的诗歌让陶渊明吸收到了艺术养分,但是陶渊明田园诗中那种隐士的潇洒与坦然却又和《诗经》有很大不同。他过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自然地书写出来,没有一点刻意雕琢的痕迹。

综上所述,陶渊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平淡自然的特点不仅受到了他的出身,生活经历的影响,还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诗经》中的农事诗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到渊明身上才产生出独特的陶渊明式的诗文风格。

二.辞格

修辞是指通过对语言加以修饰、改造、整理,以收到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常用修辞手段有借喻,对偶、拟人、设问、反问、用典等等。修辞的作用是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准确,生动形象。语言是表达感情的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最终的效果。陶渊明的诗没有刻意使用华丽的语言,反而运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再加上修辞的使用,给人不同以往的审美感受。

(一)借喻

借喻能更深刻地表达道理。例如:1.《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陶渊明以青松自喻,来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品质。2.《杂诗》(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诗人以鸟写出了自己少年时的踌躇满志。3.《归鸟》“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陶渊明以“归鸟”来自喻,表达诗人并没有因为黑暗社会的打击下,放弃自我,反而勉励自己,坚守自己的远大志向。4.《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以“精卫”和“刑天”自喻,作者在古代天神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值得学习的高尚品质,借此来勉励自己,他们意志坚强,不屈不挠,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没有躲在一旁,反而勇往之前,以自己的勇气抵抗黑暗的势力。尽管诗人最终归隐田园,但他的内心依然心系国家社稷。5.《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以孤云、独鸟自喻,表达诗人无依无靠的境遇。除此之外,还有《拟古九首》(其六),该诗以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饮酒》(其十七)以幽兰自喻,以艾草比喻世俗,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不随波逐流。

(二)对偶

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高度精炼地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1.《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该诗中绝大多数都用对偶句,来列举所见的事物。该诗共十句,除第二句外,每句词语都分别相对。虽然这首诗对偶句很多,但却写得很自然流畅,把诗人那种回归田园生活的轻松之感写得酣畅淋漓。2.《拟古九首》(其七)“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中的“皎皎”和“灼灼”,“云间月”和“月中华”相对,来比喻美好时光的短暂。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敏远》“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中的“凄凄”和“翳翳”,“岁暮风”和“经日雪”相对,描写景色,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平淡中字字贴实。

(三)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称用典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诗人借用典故能跟深刻地表达自己情志。例如:1.《饮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辦已忘言。”其中的“欲辨已忘言”出自《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辨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表达了作者远离了官场的喧嚣,归隐田园生活,包含着对人生的哲理。换句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2.《九日闲居》“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中的“世短意常多”借《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意,用夸张的手法比喻诗人沉重的内心。除此之外,还有《饮酒》(其十七)“鸟尽废良弓”句借《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的背叛,在成功之后却杀害帮助过他的人,也表明自己归隐田园的原由。

三.陌生化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将描写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中移除,通过一定的创作手段,重新建构起对对象的感觉,不断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从而使读者产生审美的快感。也就是說通过作者对诗歌语言加以重新改造,使读者在面对习惯的语言之后产生新的感受。本文受到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启发,将他运用到陶渊明诗歌语言的分析中。

陶渊明诗歌语言很少用华丽的文字,与当时华丽文形成鲜明的对比,陶渊明诗歌语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很多是常见的事物,但组织起来却给人以新鲜之感,具有陌生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语言的化旧为新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陌生化主要通过对常见词语的强调、精炼、叠字等手法以达到强化常用词语的效果。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提到:“近世俄国形式主义文评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以为文词最易袭故蹈常,落套刻板,故作者手眼须使熟者生,或亦曰使文者野当以故为新,即熟见生。”陶渊明即“化旧为新”,以常见的词语表达出新颖的内涵,放弃当时追求的华丽的文风,精炼平淡自然的字词。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评价陶渊明的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首先,陶渊明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叠词,增强艺术效果。吴菘曾称赞陶渊明的诗:“词句温厚和平,不激不随,深得《三百篇》遗意。”例如:1.《拟古九首》(其一)“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其四)“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其六)“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其七)“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2.《归田园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3.《杂诗十二首》(其二)“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其三)“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其十二)“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4.《饮酒》(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其六)“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其十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其十三)“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其十四)“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其十五)“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其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其十七)“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其十九)“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其二十)“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5.《荣木》“采采荣木,结根于兹。“采采荣木,于兹托根”。6.《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敏远》“ 凄凄暮风,翳翳经日雪”。7.《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8.《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不驶亦不驰,飘飘吹我衣”,“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烨烨荣紫葵”,“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9.《悲从弟仲德》“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10.《归鸟》“翼翼归鸟”。11.《命子》“纷纷战国,漠漠衰周”,“穆穆司徒,厥族以昌”,“亹亹丞相,允迪前踪”,“浑浑长源,蔚蔚洪柯”。12.《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13.《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14.《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诗歌中多用重叠词,把这些略带感伤色彩的叠词以回环的韵律与当时的人文风貌相呼应,别出心裁。清乔亿在《剑溪说诗》曾称:“陶诗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为一格。”

其次,陶渊明诗歌形式复杂化,多次使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助词。例如:1.《止酒》“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止”字。2.《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的“一”字。3.《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中的“伊”和“哉”字。4.《咏三良》“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中的“惟”和“言”字。5.《命子》“桓桓长沙,伊勋伊德”,“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厉夜生子,遽而求火”。中的“伊”“焉”“止”“而”字。6.《示周掾祖谢》“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的“言”字。7.《劝农》“谁其赡之”的“其”。8.《还旧居》“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的“畴”字。9.《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的“曰”字。10.《咏贫士》“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中的“云”和“焉”字。11.《与殷晋安别(并序)》“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中的“薄”字。12.《赠羊长史(并序)》“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中的“逝”字。13.《岁暮和张常侍》“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中的“一”和“伊”字。

从上面可以看到,陶渊明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语气助词,这些词语在诗中并没有实际意义,却有使诗歌舒缓节奏的作用,有利于感情的抒发。这些虚词的使用使诗歌在形式上变得复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人难以理解,但更能充分体现出陶渊明诗歌语言的高超技巧。

(二)反复使用修辞技巧

在中国古代常常运用比喻、用典、拟人等修辞技巧,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文学之美。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云:“言有尽而意无穷。”什克洛夫斯基也认为反复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语言变难,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陶渊明诗歌多次反复使用修辞技巧,特别是大量使用用典,比如多次引用先秦文学经典和《古诗十九首》,使诗歌内容更加丰满,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举了大量的例子,这里不再赘述。此外,陶渊明经常在使用修辞技巧的同时,还加以设问、反问以及感叹等,一唱三叹,使诗歌富有层次感,在抑扬顿挫中表现语言陌生化的特点。

陶渊明诗歌用平淡自然的语言,诉说出了最真挚的感情,他用最常见的农村景物,最自然淳朴的语言,道出隐居农村生活的闲适,朗朗上口,还不忘警醒世人,寓理于景色之中,令人读者过目不忘;多种修辞的使用使他的诗歌又不至流于通俗,变得雅俗共赏;语言陌生化的使用是他的诗歌不呆板,平淡而不简陋。陶渊明的诗歌巧妙运用语言,值得我们细细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市群.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33-35

[2]蒋瑞琰.现代诗学视域下陶渊明诗歌的”陌生化”表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2):11-15

(作者介绍:张萌萌,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铁慧,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辞格陌生化陶渊明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陶渊明失败了
教学新思维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