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集中度、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
2020-12-14马巾英盛涵秋
马巾英 盛涵秋
【摘 要】 2018年底我国A股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业绩爆雷潮,商誉减值作为爆雷潮最重要因素之一,引发了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证监部门对商誉减值的特别关注。文章以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能够通过抑制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来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以此促进上市公司计提更多的商誉减值准备。研究还发现,行业的竞争程度越高,越会促进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商誉价值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以及商誉减值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政府及监管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审计师行业专长; 行业集中度; 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24-0020-08
一、引言
2018年底,A股市场突然大规模出现“业绩爆雷”,预报业绩骤降为负,商誉减值损失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营业收入,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商誉减值损失作为这次“爆雷”的幕后最大推手之一,究其原因是这类公司大部分都赶上了2014—2016年的并购重组热潮。资本市场的频繁并购固然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但相对宽松的并购政策、对发展前景的过于乐观也导致了诸多高溢价并购,以及由此而来的巨额商誉。随着2017—2018年业绩承诺大部分基本到期,一旦标的企业实际运营无法达到预期的承诺,随之而来的就将是极大的减值风险。
商誉相比于其他的资产,在确认、计量和减值的计提都更加具有难度,而且更加依赖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誉账务处理的主观性以及操纵动机[1]。审计师作为外部监督机制之一,在对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判定商誉减值计提是否合理就对审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师在被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专业能力意味着更加丰富的执业经验和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审计过程中更可能揭示财务报表中的问题,抑制管理层的操纵动机和盈余管理行为[2]。2016年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重视事务所的专业能力、品牌文化建设,表达出对发展事务所提升行业专长、制定行业专门化战略的要求。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试图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审计师作为外部监督机制对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行为的影响,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文献的补充。此外,在加入行业竞争这一外部市场特征变量后,发现市场集中度越低,即行业竞争越激烈,越能促进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商誉减值的积极作用,这为市场环境对审计师发挥监督机制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补充。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目前对商誉减值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众多学者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商誉减值的影响。刘爱明等[1]以独董比例、董事会规模等变量来代替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他们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能限制管理层在商譽减值中的操纵行为,计提的商誉减值也会比较多。张新民等[3]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越好,越能够抑制并购形成的超额商誉金额,提升商誉的质量。
关于外部治理环境中的公开监督机制对商誉减值的影响,学者们则主要从商誉减值影响审计收费的角度来研究,叶建芳等[4]、郑春美等[5]认为并购商誉中含有很大的确认、计量风险,容易被管理层利用以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对于并购商誉大、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企业,审计师会通过增加审计收费来确保审计质量,并且越容易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
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意味着对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特点、背景、业务流程和适用的会计政策有更深的了解,他们的审计经验、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更加丰富。他们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公司的财务风险,揭露客户的违规行为,发现和抑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等行为,从而提高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水平[6],提供更高的审计服务质量。
具有行业专长的企业出于维护声誉的动机,更有义务履行监管职责,约束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审计质量[7]。除此之外,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在发现公司违规行为后,通过发布非标准的审计意见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一旦审计失败,对事务所声誉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大,也更容易受到行政制裁和诉讼的风险。
综合来看,学者们对于审计师这一监督机制对商誉减值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收费对商誉减值的影响,还有一些学者将审计质量作为调节变量来考虑,直接从审计角度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审计师这一角色本身对商誉减值的促进作用,为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文献补充。
(二)研究假设
1.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测试的初衷原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能力,Alves[8]、吴虹雁等[9]发现商誉减值测试较之前的摊销方法而言,能够提供与企业未来现金流相关的信息,这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促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但由于减值评估的技术不完善,大部分依靠于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加之所使用的内部信息难以被外界获取,商誉减值在计提时机和金额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操纵空间。有学者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管理层会通过操纵计提商誉减值的金额、确认时间等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10]。
然而管理层会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来对公司的盈余进行调控。在公司业绩下滑甚至达到亏损时,出于保牌等目的,管理层有可能倾向于通过少计提或不计提商誉减值来调高利润,向外界传递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讯息[11],本文称之为正向盈余管理。在预计盈余高于预期盈余时,管理层亦有可能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调低或延迟计提利润,来平滑利润。在利润过低的时候,管理层也有可能计提过量资产减值损失,通过“洗大澡”为以后轻装上阵打下基础[10],这种类型本文称之为负向盈余管理。
审计师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具有识别和抑制企业计提商誉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能力,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商誉减值计提过程中的不合理性,促使被审单位对商誉进行合理的后续计量,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
但是,由于正向的盈余管理通常是不合理的较高的利润水平,审计师会持以更为谨慎的态度,并施加更多的审计程序来进行检查和识别,从而促使企业计提必要的商誉减值损失。而对于负向盈余管理,理论上来说审计师应当也能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导致被审单位减少对商誉减值的计提。但出于会计谨慎性的原则,尤其是商誉减值这种基于会计政策进行操作的,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审计师一般不会或者较少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进行查证和识别[11]。综合来看,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被审单位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响是以抑制了管理层利用商誉减值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动机为主,从而导致被审单位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或者金额提升。据此,提出假设1。
H1:审计师行业专长水平越高,被审单位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或者金额越高。
2.行业集中度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两者的影响
任何一个上市公司都是无法脱离外部环境单独存在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作为公司重要的外部市场环境特征之一,必定会显著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但是目前关于行业竞争程度如何影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学者们的研究尚存在两种对立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行业中的竞争越激烈,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更高,管理层面对更加严重的经营压力,有更强的动机去操控盈余管理,来维持特定的盈利水平[12]。但另一些学者从代理成本理论来分析,发现行业中的竞争越激烈,意味着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更加严格,基于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管理层会在操纵盈余管理方面有所收敛。此时,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趋于一致,代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13]。从信号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视角上看,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会使得管理层有更强的动机聘请更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向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号[14]。
对审计师来说,一方面行业内集中度越低,意味着公司数量、披露的公开信息越多,这将越有利于审计师收集和对比行业内各个公司之间的财务数据,并据此判断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可靠,从而降低检查风险[15]。另一方面,审计师本身为了应对激烈市场环境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出于降低审计、诉讼等风险的动机,他们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也会主动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提升审计质量,从而应对和控制审计风险[16]。综合来看,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激烈,越能促进对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商誉减值计提之间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被审单位所在行业集中度越低,即市场竞争越激烈,越能促进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之间的正向作用。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从2007年开始正式对商誉实施减值测试进行后续计量,因此本文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收集了2007—2018年共12年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的数据,同时剔除以下样本:(1)没有披露商誉、其余变量有缺失的公司;(2)剔除了五个样本数量过低的行业(低于50个):住宿餐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水利和公共设施业、居民服务和教育业。最终得到12 751个观测值。使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本文共构建了两个模型,分别对应前文提出的两个假设,在式1中,加入衡量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式2补充验证了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师行业专长之间的关系,为解释H1做补充;式3中加入行业集中度的调节变量,以及对应的交互项,通过观察回归系数来验证前文的假设。
GW=c0+c1IMS+c2DA+∑Controls+∑Industry+
∑Year+ε (1)
DA=β0+β1IMS+∑Controls+∑Industry+∑Year+ε
(2)
GW=β0+β1IMS+β2CONCEN+β3IMS×CONCEN+
∑Controls+∑Industry+∑Year+ε (3)
被解釋变量:商誉减值(goodwill,GW)。本文以是否发生商誉减值的哑变量(dummy,以下简称“GW_D”)以及商誉减值金额除以期末商誉总额(净额+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的连续变量(continue,以下简称“GW_C”)进行衡量。
解释变量:(1)审计师的行业专长。本文选择了现有学者使用最多的行业市场份额法(Industry Market Share,以下简称IMS)来衡量。借鉴冯银波等[17]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审计师的对被审公司收取的审计费用(fee)和被审公司的营业收入(revenue)为基础来计算衡量行业专长的两个变量(以下简称“IMS_F”和“IMS_R”),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2)应计盈余管理:本文借鉴以前学者的研究[12],采用使用最多的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DA),作为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指标。首先依据式4计算出总应计利润TA,再根据式5对样本进行分年度分行业的回归,取得参数,代入式6,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后用式7倒挤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其中INi,t为i公司在第t期的净利润,CFO代表经营现金净流量,?驻REVi,t和?驻RECi,t为第t期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相对于t-1期的变动额,Ai,t-1代表第t-1期末总资产。
TAi,t=INi,t-CFOi,t (4)
■=α0■+α1■+α2■+εi,t
(5)
NDAi,t=■0■+■1■+
■2■ (6)
DA=■-NDAi,t (7)
(3)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以下简称CONCEN):本文选取了HHI和CR4两种指标来衡量。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是指在一个行业中所有公司各自营业收入占市场总额的平方和,CR4为行业内前四大公司市场份额之和,结果均应在0—1之间。指标越高,代表该行业的集中度越高。
本文借鉴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在模型中添加了相关控制变量[17],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
1.样本的行业与年度分布
横向来看,发生商誉减值的样本占比是逐年上升的,在2018年商誉发生减值的样本已经占据了整体的一半,说明商誉减值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其背后的问题有很大的研究意义。纵向来看,在剔除样本过少的行业之后,发生商誉减值占比最多的为文化娱乐业、公共管理业和房地产等行业。总体来看,新兴行业较之传统行业,发生商誉减值公司的占比更高。见表2。
2.描述性统计
从表3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中发现,商誉减值发生概率(GW_D)的均值为0.371,商誉减值占商誉总值比(GW_C)均值为0.091,初步可见上市公司发生商誉减值的比例较大。IMS_F、IMS_R的均值为0.098和0.096,表示按照审计费用、市场份额标准这两种方法衡量出的审计师行业专长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控制变量中,SIZE的标准差(1.309)相较于其他的控制变量更大,主要由于不同行业间公司规模的差异导致。
3.相关性分析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如表4所示,IMS_F与GW的相关性系数为0.045,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初步验证了本文的H1,说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越强,越能促进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性越大。GW与SIZE、LEV、ROA、OPNION、STATE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除此之外,各相关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小于2,说明本文选取的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三)进一步检验
1.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的回归分析
表5对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做了一个初步的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商誉减值和审计师行业专长各有两个变量,共进行了四组回归。IM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410、0.076、0.029,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果支持了前文中提到的H1。说明审计师行业专长越高,能够促进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DA与GW呈现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在正向盈余管理中,商誉减值金额随着正向调增利润而减少;同理,商誉的减值金额会随着负向盈余管理程度增强而增加,但是由于本身的符号为负,综合起来,正负盈余管理与商誉减值金额的系数都是显著为负的。观察控制变量的系数,总资产收益率与审计非标意见商誉减值概率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越好,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和比例都更低。
表6是对于模型2的解释,absDA代表应计盈余管理的绝对值,数值越大,代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总体来看,审计师行业专长IMS与absDA的系数是显著为负的,这说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有抑制作用。将应计盈余管理按方向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IMS对正向盈余管理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负向盈余组的抑制作用则相对不显著。
2.行业竞争度、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的回归分析
为了衡量外部市场环境对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发挥作用的影响,文中还选取了行业集中度作为调节效应来进行研究。表7汇报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发现行业集中度变量本身对商誉减值计提的作用尚存有争议。但是行业集中度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交互项则全部显著为負,这意味着,当行业集中度越高,即行业内竞争越不激烈,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计提商誉减值的促进效果是被抑制的,即行业内竞争越激烈,越能促进审计师发挥其行业专长,促使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再使用IMS_R来进行回归检验,结果保持一致(未列出),这支持了前文提到的H2。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衡量方法有多种,本文还使用了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总营业收入代替审计费用计算出行业专长的数值重新进行了回归检验;其次,在行业竞争度的计量上,除了主检验所使用的HHI和CR4,还使用了行业前4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总数占整个行业市场份额的比例CR8作为替代变量,来对模型3进行验证,发现本文的主要结果没有发生变化。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添加了行业集中度这个调节变量,进一步探讨市场环境对审计师这一监管机制和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认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审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越高,越会促进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这是由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能够抑制被审单位计提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动机,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实证发现,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于正向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负向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综合起来最终的方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的结果。在加入行业竞争这一外部市场特征后,发现市场集中度越低,即行业竞争越激烈,越能促进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公司商誉减值的正向影响。
(二)建议
1.审慎制定并购重组方案
首先,在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方案时,应当对标的企业的交易价格和业绩承诺的条款审慎考虑,更加理性客观。不断加强对标的企业质量及其所处行业的洞察和判断,协商合理的并购溢价,避免出现高额、不切实际的商誉,减少日后出现大幅商誉减值的情况。
2.细化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测试的操作性
为了合理保证商誉金额的可靠性,在测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当充分认识到商誉减值的风险,加强对测试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在技术和人员方面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在监管方面,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亟待进一步改进,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压缩商誉减值的操纵空间,加大对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进行盈余操纵的惩罚;同时依据市场内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的执行效果,对准则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增强商誉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增强行业专长
从事务所的角度来说,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时候应当加强对商誉减值测试的重视程度和审计监督,制定严格的审计程序,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操纵的动机。除此之外,事务所还应结合自身地区、行业、规模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战略,注重对行业特定领域知识的资源投入,专注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发挥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效应,以增强事务所的综合实力。
(三)研究不足
对于行业集中度指标的衡量,单纯使用行业内部的数据有可能难以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因为某些公司的竞争对手并不一定仅限于本行业内部;此外,由于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对行业集中度的计量并未包括非上市公司,虽然这一部分公司的规模较小,但是的确会对行业集中度指标的计量造成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劉爱明,黄媛媛.董事会特征、审计师声誉对商誉减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5):5,35-40.
[2] 李璐,姚海鑫.共享审计能抑制并购商誉泡沫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5):36-46.
[3] 张新民,卿琛,杨道广.内部控制与商誉泡沫的抑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9-69.
[4] 叶建芳,何开刚,杨庆,等.不可核实的商誉减值测试估计与审计费用[J].审计研究,2016(1):78-86.
[5] 郑春美,李晓.并购商誉与审计服务定价[J].审计研究,2018(6):115-122.
[6] 黄超,王敏,常维.国际四大审计提高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了吗[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31(5):91-107.
[7] 李然.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5(3):127-131.
[8] ALVES 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oodwill impairment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portuguese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Business & Management,2013,20(2):84-98.
[9] 吴虹雁,刘强.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34(9):55-67.
[10] 卢煜,曲晓辉.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7):92-104.
[11] 李小军,李夏.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可以抑制盈余管理吗——以新三板为样本数据[J].财会月刊,2017(6):94-98.
[12] 周夏飞,周强龙.产品市场势力、行业竞争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8):62-68,99.
[13] 邢立全,陈汉文.产品市场竞争、竞争地位与审计收费——基于代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双重考量[J].审计研究,2013(3):52-60.
[14] 吴昊■,吴春贤,杨兴全.产品市场竞争、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5,37(5):119-130.
[15] 谢盛纹,王洋洋,张淑一.审计师行业专长、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重述——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5):73-78.
[16] 王芳,沈彦杰.产品市场竞争如何影响了审计师风险应对[J].审计研究,2018(6):83-91.
[17] 冯银波,叶陈刚.审计师声誉、行业专长与审计定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5):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