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言秋日胜春朝

2020-12-14臧明艳

阅读(高年级) 2020年10期
关键词:悲秋诗情刘禹锡

臧明艳

历代诗词中,惜春伤秋的主题最为常见,许多诗人笔下的秋天是“秋风扫落叶,一秋一离别。”张继在小船上感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圣”杜甫登高望远,惆怅满怀地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诗豪”刘禹锡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且看他的《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自古以来,文人们总在感伤着秋天的萧瑟,而我偏要说秋天比春日更美好。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天空中,排成一列的仙鹤扶摇直上,它们超然的姿态,仿佛把我的一片诗情也一同带到了辽远无边的天空之上。没错,刘禹锡眼中的秋天是明快高远的,“鹤有冲霄之势,我有凌云之志。”难怪清代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一定想说,诗人们悲秋是有原因的,许是离家千万里,思乡情切;许是身处战乱,漂泊无依。刘禹锡不悲秋,是不是一生都过得很顺利安宁呢?答案是否定的,刘禹锡的一生中,有二十三年都被贬在外,并且是一贬再贬,所以也有人说他是“贬官文化”的代表诗人。一个人的一生,有幾个二十三年呢?屈指可数。刘禹锡是中唐的代表诗人,他的父母曾亲眼见证过“安史之乱”,因为他字“梦得”,一些文学作品中也称他“刘梦得”。贞元九年仲春的长安还是一番繁华景象。那一年,二十二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荣归故里,心中一番家国抱负等待着用武之地。他加入了王叔文、王伾素的阵营,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参与了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遗憾的是,这场锐意进取、反对宦官专权的革新持续了几个月就遭到打压,二王先后身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位主要成员先后被贬任偏远之地的司马,史称“八司马”。

朝中风云变幻,被贬十年后,刘禹锡曾奉诏回京,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的棱角应该磨平了吧?然而,刘禹锡一回来就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这首诗完整的诗题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何止没有被挫掉锐气,简直越挫越勇了!长安城南有个著名的玄都观,里面有很多桃树,春日桃花盛开,一众达官贵人争相赏花。官员的紫袍与粉红的桃花融为一体,“紫陌红尘”,可见赏花人之多,仿佛能去此处赏花,便是彰显了身份的显贵。刘禹锡却不羡慕,他轻描淡写地说,这些桃树年轻着呢,都是他当年被贬后才栽下的。这样直接的讽刺又一次激怒了朝廷,宰相武元衡一怒之下,刘禹锡又一次被贬,去了更远的柳州,最后也终老在柳州。

一场“永贞革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柳宗元在茫茫天地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年迈的韩愈只想沉醉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但刘禹锡自始至终不改本色,不是武将胜似武将,一身英雄气概。朗州、连州、夔州、柳州……他的一生被不断贬谪,但诗情却在每一个秋天到来之际,随白鹤翩然于飞,天地广阔,豪情万丈。

猜你喜欢

悲秋诗情刘禹锡
古人为什么喜欢“悲秋”
新语
赏牡丹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刘禹锡与《陋室铭》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
诗情空间的创造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