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
2020-12-14柳玉云
柳玉云
[摘 要] 生態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基于此,本文阐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归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如逐步建立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全面启动生态农村建设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113-2
1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1]。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持续可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的高度,并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实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经济活动有机融合。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难点和重点均在农村,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建设生态农村和美丽乡村为基础[2]。农村生态文明是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构建优质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发展,也就是从村容村貌、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等协调统一发展[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城市工业逐步向农村进行转移,加之为了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收益,农药、化肥和地膜等使用量过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另外,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多年来,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的污染防治,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重视程度不高。农村地区是我国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直接供应地,如果农村环境遭到污染,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居民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本大幅度提升。
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
2.1 生活垃圾污染
一是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较差,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污水乱流、柴草乱堆、粪土乱丢以及畜禽满街跑、杂物和垃圾乱倒等突出问题,这样不仅仅影响农村村容村貌,而且长此以往会导致农村地区的土壤、大气和地下水源等遭到严重污染。二是以前农村垃圾来源简单,并且可以就地转化和循环使用。但是,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需要越来越容易被满足,使得因此而产生的农村垃圾成分日益复杂化,如农村地区的塑料制品、电子废弃物等越来越多,导致形成了白色污染。三是部分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堆积地,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且管理非常松散,因此一些近郊或者偏远的农村成为一些城市医疗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的乱倒选择地。四是由于农村布局不合理,导致广大农村的垃圾收集集散地、环卫设施和垃圾处理基地等缺乏,农村产生的大多数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造成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变差,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的生活垃圾被扔在田间地头和坑塘内,甚至堆积在水源地内造成水污染严重。
2.2 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农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相对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的过程更加复杂,而且污染源成分更多,因此控制难度更大。整体上来看,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种植方式、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等。据统计,因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和河流污染的占比在80%以上,其还会造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污染以及人畜排放物污染等土壤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还会造成空气污染,这种污染是焚烧垃圾和秸秆等造成的。
2.3 工业污染
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工业污染现象是因为废弃物排放不科学等造成的,这样会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及空气污染等。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无序开发,一方面会造成矿产裸露,降雨后会冲刷矿区的土壤,重金属等元素会随着地表水等进入河流和浅层土壤中;另一方面,如果在选矿中大量使用水资源等,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且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等,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
3 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难点
3.1 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农民没有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造成的深层次危害以及资源保护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等,加之农民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等导致难以转变自身的生产生活习惯等,缺乏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因而制约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2 基层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农村的重点工作集中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上,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而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认识、不够重视,甚至少数地方政府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不正确观念。
3.3 监管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统计由县市级环保部门负责。但是,许多县市级环保部门的工作受条件制约,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统计等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监测和统计资料。广大农村和乡镇基本上未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农村环境信息十分缺乏,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难度更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4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4.1 逐步建立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应在农村地区全面落实环境治理的目标体系和管理责任制度,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乡村振兴的目标,在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时应全面体现乡村生态振兴,将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纳入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标准体系中,并且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中,坚持把农村经济增长、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以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进行有机的协调统一,力求农村地区环境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应在农村地区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度,并且对农村地区的各种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及农村企业等开发项目进行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按照区域总量控制及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对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2 加强宣传和规划
4.2.1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针对不同经济發展水平地区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贫困地区,应由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进行精准扶贫时开展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等;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借助学校教育、村民委员会宣传等,全方位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4.2.2 做好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等。应以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为目标,由县级政府牵头,对本辖区内所有村庄进行规划,并且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贫困地区应结合精准扶贫等做好村庄的整体生态建设规划,规划制定完成后应坚持长期实施。
4.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修葺污水处理管网,在一个行政村或者若干个行政村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可采用生物氧化塘及并轨城镇污水管网等措施,按照雨污分流等标准要求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收集管网等。
4.4 大力推广使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
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农业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如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低毒杀虫剂、有机肥料等,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采用抗虫抗病能力强的种植品种等。
鼓励农村地区使用太阳能及小水电产生的电力等进行照明、取暖和做饭等。在养殖区域和秸秆生产区等集中建设沼气池,利用收集的动物排泄物和废弃的秸秆等产生沼气来供应农户日常生活需求。
4.5 有效保持村庄环境卫生
每个行政村每个季度搞一次全村卫生大清扫活动,彻底清除村内的三堆五垛等,彻底解决掉农村污水乱倒、垃圾乱丢及柴火乱放等问题。建立农村卫生的长效保持机制,采用社会化管理手段来运行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等。
参考文献
[1]潘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乡村科技,2018(3):108-109.
[2]高吉喜,孙勤芳,朱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谱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保护,2018(7):11-15.
[3]庄非非,刘洋.探析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J].农家参谋,2019(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