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模式及对策

2020-12-14唐志红罗广元阮国杰

乡村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新业态河西走廊生态农业

唐志红 罗广元 阮国杰

[摘 要] 河西走廊既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农业区,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构建并实施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一直是该地区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目前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发展对策,为相似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生态农业;新业态;河西走廊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38-2

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区,是黄河及河西三大内陆河流疏勒河、石羊河、黑河的发源地。河西走廊属于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山地、沙漠、戈壁、绿洲、湿地和盐渍化土地广泛分布,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地理位置和环境独特,其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1]。河西走廊依托其独特的气候和水土资源,灌溉农业发达,耕地面积67.53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3.30万hm2,是甘肃省的2/3,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河西地区在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水土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污染、肥力变差;农用薄膜、作物秸秆等生产废弃物处置不当等问题。如何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一直是当地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模式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融入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农业新业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农业内部的子产业之间或子产业内部细分的产业之间,通过生物链的有机连接发生融合,产生的不同于现有生产方式的一种农业新型业态,被称为内部融合型农业新业态,主要表现为以绿色、循环、低碳等为特征的生态农业[3]。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把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續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4]。河西走廊生态农业由此开始萌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生态农业已表现出区块化和多种多样的生产模式特征。

河西走廊有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和金昌5市,下辖32个县市区。目前,河西不同的县区基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条件来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并以此形成了各有特色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区块[2]。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区块:①制种产业区,主要生产优质玉米、春小麦、春油菜、油葵、瓜菜、牧草和花卉种子,是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之一,五市都有较大面积生产区分布;②酿制原料生产区,主要生产优质啤酒大麦和酿酒葡萄原料,其中啤酒花产量占我国1/2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产地在酒泉、张掖、武威、酒泉[2],而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产量和面积都居全国前列,主要产地在武威、张掖、嘉峪关;③马铃薯产业区,主要产区为武威和张掖;④蔬菜产业区,是我国“西菜东运”和“高原夏菜”的重要基地,主要产地为凉州区、肃州区和甘州区;⑤畜牧养殖产业区,主要产区为张掖、武威和甘州区。据统计,2017年甘肃省牛、羊存栏分别位于全国第10位和第4位,毛、绒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7位[5]。

不同农业区块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马铃薯种植—牧草种植—食用菌栽培—圈养家畜—沼气”模式、“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禽畜饲养—葡萄酒文旅”模式、“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特色林果业”模式、“制种玉米—暖棚养牛与小康住宅—沼气—日光温室蔬菜”模式、“工厂化养猪—沼气—温室葡萄”模式、“小麦—双孢菇”以及“小麦/玉米—大豆”模式等。

2 河西走廊现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现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来看,主要表现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相融合,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较浅,以农业为基础而从事加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和人员仍较少,产业链较短,带动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

二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现代社会各项先进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相关设备、人才及基础设施。

三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始终影响着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祁连山冰川资源迅速减少,三大内陆河流量进一步减少,将使这一问题更加尖锐。

四是围绕农药、化肥、薄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问题为中心的公益性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培育起来。

五是农、畜产品缺乏响亮的品牌,加之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大大削弱了产品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难以保障,不仅打击农民的自信心,而且使生态农业发展链易断裂,难以培养成熟、稳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3 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对策

3.1 提升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意识,加快打造产业集群

当前,河西走廊地区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按照省级“拓存创增”的思路,严格落实“四百机制”,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推进机制,全力抓促项目建设,以新增项目、新增投资创造增量[6]。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培育物流、农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围绕现有企业抓配套产业,推动育、产、加、储、运和销等关联企业聚合,着力打造产业集群。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支持市域、县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端项目、绿色项目,努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取得突破。

3.2 促进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发挥地区优势

河西走廊要想发展生态农业新业态,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气候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要以生态、绿色发展为目标和方向指引,积极尝试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效节水、绿色健康、不占耕地等新兴农业发展模式。例如,在戈壁上建设日光温室基地,通过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模式的示范、应用,提升高品质有机蔬菜、特色林果和优质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积极创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促进区域生态旅游品牌建设

在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的过程中,地区应积极促进生态农业旅游业态发展。地区可以积极开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农舍、园林场地、特色产业园和畜牧业养殖地等人文景观建设,以此为载体,开展人文景观旅游产品打造,让旅游者能亲身参与生态农业的生产和相关活动,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在耕作中感受劳作的不易等,体验收获的快乐。通过打造相关的主题活动和体验模式,让游客获得更多幸福感、滿足感,树立河西走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的区域品牌。

3.4 做好保障措施,促进生态农业新业态有序开展

为促进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取得理想成效,地区在完成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中,要狠抓任务落实,不能故步自封、沾沾自喜,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入一线、深入村屯提高工作本领。

地区政府要科学制定财务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加快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确保公权运行在阳光下;交通部门要高标准研究好道路、桥梁、空闲地绿化建设,做好道路养护,增进民生福祉;畜牧部门要做好项目规划,综合考虑、长远发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做好项目服务管理,持续做好产品深加工和冷链储存销售,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此外,地区要加快招商引资,为构建生态农业新业态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带动周边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4 结语

河西走廊生态农业新业态发展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新时期对现代农业、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唯有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随时而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传统农业不断焕发新生机,实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宏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翟同宪.基于水资源约束的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建设[J].人民黄河,2011(3):56-59.

[2]杨超.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困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4):26-27.

[3]陈慈,陈俊红,龚晶,等.农业新业态的特征、类型与作用[J].农业经济,2018(1):3-5.

[4]张平.张掖市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

[5]甘肃省“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J].甘肃畜牧兽医,2017(11):8-17.

[6]杜斌伟.全力抓开工赶进度补缺口,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N].陇东报,2020-02-27.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A-207)。

作者简介:唐志红(1973—),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林草植被建设的教学。

猜你喜欢

新业态河西走廊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继续向北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文博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