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浓与中国市场有缘无分?
2020-12-14周一泽
周一泽
2020年“双11”前夕,“露华浓为申请破产做准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一片哗然,之后露华浓又传出和债务人达成和解的消息。经历了一次“仰卧起坐”,露华浓促进了一波销量,引发抢购热潮的黑管口红月销量达1.5万+,据说总销量超过100万笔。另一平价粉底液同样卖出了1.8万+的好成绩。一次疑似营销的举动,把露华浓推向了中国市场上更尴尬的境地。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世纪初,美国的化妆品行业借着好莱坞和百老汇的东风飞速发展,诞生了一大批美妆品牌如伊丽莎白·雅顿、雅诗兰黛、美宝莲等,1932年,露华浓也趁此机会通过全球首款不透明指甲油在化妆品市场扎根。1937年,露华浓开始在百货公司和药店销售,1940年开发了一个完整的美甲系列,并开始销售口红,随后成为美国第二大化妆品生产商。此时的露华浓主要经营彩妆、护肤品、美容工具、美发产品、香水等,1955年正式宣告上市。此时,露华浓的野心也开始慢慢展现,一路通过收购扩展品类,逐步建立自己的美妆品牌矩阵。如今,露华浓旗下包括蜜丝佛陀、可伶可俐等大众熟知的美妆个护品牌14个,消费品品牌21家,足迹遍布150多个国家。
1962年,广州友谊商店专柜上出现了第一支Revlon唇膏,知名作曲家、主持人黄霑将其译为“露华浓”,取自李白《清平调》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凭借着诗仙李白的东风,露华浓高调打入中国市场。产品优质时尚,彩妆色泽艳丽,在专柜直营和代理商制度尚占据优势的早期阶段,露华浓在全国省会城市曾有过50多家专柜,露华浓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最“深入美人心”的品牌之一。
20世纪90年代,化妆品市场竞争白热化,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国际品牌逐渐站稳了脚跟,而露华浓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2013年年底,露华浓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微博,才再度勾起了人们的“青春回忆”。
背后的原因是露华浓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不断下滑。眼看国际各大品牌前赴后继挺进中国市场,作为老牌化妆品“大户”,露华浓在华之路可算“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此番重组的大背景,是露华浓连续数年在中国业务范围内遭遇滑铁卢。2013年前三季度,露华浓除在美国市场销售同比略增长0.2%外,其在亚太地区、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加拿大市场均处于负增长。而截至目前,进入中国已有37年的露华浓,在华业务仅占其年度营收的2%,不足3000万美元。
随后,互联网时代来临,露华浓对美妆市场又燃起了新的希望。2016年,露华浓一手收购老品牌伊丽莎白·雅顿,一手上线露华浓海外旗舰店;2019年,露华浓海外旗舰店升级为官方旗舰店,自此正式回归中国市场。
露华浓究竟是怎么走到这种地步的?
“慢一拍的营销策略”
“江山易攻不易守”,虽然露华浓已进入中国37年,在50多个城市搭建了渠道网络,但其产品知名度、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对于热衷国外化妆品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来说,露华浓定位并未显示出其作为国际品牌的应有“素质”。产品相对保守、创新能力较差、专业性缺失等因素,都使其看起来更像“地摊货”。
在雅诗兰黛通过广告和产品包装集中进攻“高端”概念的时候,露华浓的营销策略仍旧与20世纪80年代相同:在一、二线城市大量铺设销售网点,价位偏低端,甚至在超市内也可轻易买到。但打着“平价”的概念却完全不考虑三、四线城市市场,错失了成为大众品牌的机遇。原因极有可能是露华浓大中华区的CEO一年换一个,高管几乎都是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外籍人士。直到2000年以后,露华浓才把中国分成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华北五大区,根据各地人群不同的肤质和上妆习惯,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只用半年就扭转了账面亏损,9个月后实现销量翻倍。但靠谱经理人一走,又故态复萌,一盘散沙。
相比之下,同样售价相对低廉的美宝莲,在中国却有着不同命运。该品牌虽1995年才进入中国,国际知名度也远不及露华浓,但铺天盖地的广告,接地气的代言人甄选,随处可见的专柜铺设、强大的口碑营销方式,都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成为目前中国市场份额最突出的平价彩妆品牌。
可见,露华浓在中国的失败,是其不愿“屈尊”适应中国市场的营销方式,导致品牌定位高不成低不就而造成的。
即便是到快破产的地步,不少人也还是第一次听说露华浓。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露华浓只在1999年投放过一次不褪色唇膏的电视广告,直接让这款单品风靡全中国,销量大幅上涨。
但露华浓并没有乘胜追击、再造声势,这一次胜利也迅速地淹没在激烈的美妆市场争斗之中。据说是因为美国总部认为广告成本太高,只带了一个货,太不划算。毫无营销意识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广告层面,露华浓在中国市场選择的代言人也令人摸不着头脑。要知道,露华浓在美国的代言人是奥黛丽·赫本和辛迪·克劳馥等明星。但进入中国市场后,露华浓并未选择中国人熟悉的面孔,而是起用了黑人女演员哈利·贝瑞作为在华代言人。
直到2020年,露华浓才如梦初醒,努力追赶潮流。首先,2020年3月签约歌手刘宇宁为中国代言人、6月邀请前少女时代成员郑秀妍作为全球品牌大使;其次,启用直播带货,2020年618电商节,露华浓口红登陆罗永浩的直播间,当天单场卖出2万支,销量亮眼,紧接着露华浓宣布与李佳琦合作,Super Lustrous 口红系列销售额显著增长。露华浓想依托中国市场“重振雄风”的意图并不难被看出,但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试图盘活“电商”盘确实给露华浓带来了一定的流量,但仍是杯水车薪。
截至2019年年底,露华浓长期债务高达29.1亿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亏损了2.14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1.27亿美元。
债务缠身、发力太晚,露华浓还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吗?
露华浓与中国市场的
缘分
2020年,露华浓全球品牌总裁 Silvia Galfo曾表示,中国有望成为品牌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再度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交易“你情我愿”,是否买单,权力还握在消费者手里。
上海某大学有一项针对90后的消费调研显示,超过60%的90后表示不会关注平价品牌。更多年轻女孩的目光,早已被高端化妆品牢牢抓住。
而即便是预算有限,可选择的平价美妆品牌琳琅满目,足够让消费者挑花眼。
《2020年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小众美妆品牌发展迅猛,在线上占比66%,线下占比51%。随着社交网站和电商平台的发展,国内美妆品牌迅速崛起。2012年~2018年间,市场份额跻身前20的国产化妆品公司合计市场份额由7.6%增长至14.1%,崛起趋势明显。
国外平价品牌纷纷受到冲击,此前,爱茉莉太平洋预计在今年关闭90多家门店,旗下的悦诗风吟在去年便已关闭40多家门店。据《金融时报》2019年9月披露的报告,韩妆2018年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仅为20%,远低于它过去五年里平均每年66%的增长数字。
不止外来平价品牌的日子不好过,本土品牌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2013年“双11”,天猫美妆销售前十榜上有60%是相宜本草、御泥坊、膜法世家等平价品牌,彼时,它们尚能与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品牌平分秋色;而2015年以后,这些品牌基本销声匿迹。
即便是后来取而代之,青出于蓝的完美日记,处境也未必舒适,据悉,2020年前三季度完美日记共耗费20亿元营销资本,占净收入比重激增至62.2%,而同期公司的毛利率也不过63%,几乎入不敷出。
艾媒咨询分析师王清霖表示,每年大约有32%的新化妆品品牌进入市场,但同时有25.5%的产品消失。战场硝烟之盛,根本不容露华浓从长计议。
然而战场已然发生转移。对于新兴美妆品牌而言,最大的蓝海早已不是中国,而是东南亚。
英敏特报告称,东南亚已被列入全球化妆品行业重点开发的“未来市场”。正处于人口红利期,潜在消费群体大,电商消费规模飞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其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30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高于中国市场。
露华浓接下来要如何应对债台高筑的局面,是否会再次退出、甚至彻底退出中國市场?风雨飘摇中,露华浓需要的不止是“早占位”的运气了。
化妆品高端化趋势兴起,
更多年轻人开始用高端化妆品
近几年国内化妆品高端化趋势兴起,高端化妆品增速明显快于大众化妆品
在消费升级、品牌认知度提升的驱使下,95后成为高端美妆消费的潜力人群。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天猫有超5000万的95后购买化妆品,MAC、雅诗兰黛、YSL、纪梵希、海蓝之谜等奢侈美妆成为95后最爱购买的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