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民间故事课”教学设计
2020-12-14何欣孟婷婷
何欣 孟婷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酬、誓”等24个字,会写“酬、珍”等25个字,积累“猎物、酬谢”等32个词语;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和成语表达效果的不同。
2.能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经过预习,相信你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接下来,老师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24个认读字,学生自读自测识字情况。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如形声字与形近字比较记忆、象形记忆、放在词语中记忆等,教师相机指导。
3.出示词语,同桌互读互纠。
4. 出示25个生字,学生按结构分类。
5. 组内交流书写技巧,教师相机指导“酬、誓、延、嫂、妻”的写法。
6. 实践活动一:创设情境,连词组句。
(1)出示“猎物、酬谢”等16个词,交流加点词的意思,教师点拨“酬谢、迟延、相依为命”等词意。
(2)明确要求:从这组词语中选择两个或三个词,创设情境,连词组句,要求情境合理,语句通顺,再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组。
7. 实践活动二:闯关计时赛。
(1)组内四人接力完成任务单上的四道题(教师计时),公布答案后互查,全部答对并用时最短组为获胜组。
闯关任务单
第一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
读音
飞禽(qín qīng)
衰老(suāi shuāi)
崩塌(tā tà)
发誓(sì shì)
酿酒(liàng niàng)
咧嘴(liě lèi)
第二关:看拼音写词语
第三关:按要求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酬谢—( ) 叮嘱—
( ) 尊敬—( )
反义词:舒服—( ) 勤恳—( ) 镇定—( )
第四关:读一读,连一连
(要求:先读一读左右两组词语,再照样子把意思相同的词语连起来。)
鼻子都气歪了 孤掌难鸣
前怕狼后怕虎 饮水思源
一个巴掌拍不响 气急败坏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畏首畏尾
(2)结合第四关,引导学生体会左右两组词语表达效果的不同,交流并总结:左边通俗易懂的是俗语,多用于口语表达;右边言简意赅的是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
三、关注篇章页,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1.提出要求:單元学习的第一步是阅读篇章页,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第31页,读一读,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2.交流后总结: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就掌握了本单元学习的方向。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经典,读起来一定十分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读读这三篇课文吧。
四、快速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回顾速读方法,提出阅读任务。
(1)提问:同学们,民间故事都很长,我们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完三篇课文呢?简单交流。
(2)回顾并总结第二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相机出示: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读、抓住关键词读、带着问题读。
(3)布置任务:请运用第二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默读三篇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展开实践交流,检验阅读效果。
(1)利用记录卡梳理《猎人海力布》的主要内容并交流。
①开展活动:出示《猎人海力布》阅读记录卡,小组合作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猎人海力布》阅读记录卡
②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评议,教师相机补充阅读记录卡。
③总结:我们利用阅读记录卡,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填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提炼主要情节并概括小标题,有助于我们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2)利用故事图梳理《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并交流。
①提出方法:如果故事篇幅很长,我们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关键情节,绘制故事图。
②开展活动:出示《牛郎织女(一)》故事图,小组合作将故事图补充完整,并说说主要内容。
③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评议,教师相机补充故事图。
(3)小组合作绘制《牛郎织女(二)》故事图,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①自主实践:小组合作梳理《牛郎织女(二)》的故事脉络,发挥自己的创意,绘制故事图,形式不限。
②展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实践成果,全班评议,围绕是否理清故事脉络、主要情节是否完整、语言表述是否简洁等方面进行。
五、浏览教材,布置阅读
1.提出要求:快速默读课本第43~48页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2.交流预设:“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板块的内容,都和民间故事有关,我们要多读民间故事,学习讲民间故事。
3.布置阅读: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阅读民间故事,不仅能认识精彩的人物,还能领略动人的情节,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以下阅读任务。(出示《田螺姑娘》《八仙过海》《孟姜女的传说》《聪明的牧羊人 》《曼丁之狮》的封面)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读读其他地区流传的不同版本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的故事。
3.从五个阅读篇目中选读一篇民间故事,读后绘制故事图,下节课把故事简要介绍给同学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三篇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讲不同版本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拓展阅读不同版本《白蛇传》的故事,感受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
3.制作故事名片,交流民间故事,引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必读:《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田螺姑娘》《徐文长的故事》《望娘滩》《神奇的红石榴》。选读:《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等。用喜欢的方式,梳理故事内容。
2.了解不同版本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快速阅读《猎人海力布》,尽可能多地记住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海力布到深山中去打猎,射伤了_______,救下了_______。被告知_____的_____________有许多珍宝。
把神奇的宝石放在______,就能______。海力布有了宝石,____方便了。
几年过去了。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里打猎,听见_______议论,知道了_______(什么时候)大山即将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时间紧急,他不得已说出了宝石的秘密,救了乡亲们,变成了_____。
2.快速阅读《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二、阅读并交流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
1.下发阅读材料,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材料——《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另一版本的故事。
2.发现并交流不同之处。
3.学生讲课前搜集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不同版本的故事。
预设: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梳理不同版本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
学生一边交流,教师一边录入。(见左下表格)
4.听音频、读故事,了解《白蛇传》的不同版本。
(1)播放老人讲的《白蛇传》故事的音频。
出示结局:最终白蛇被永镇雷峰塔,许仙一生守塔。
(2)播放导游讲《白蛇传》故事的音频。
出示结局:小青幻化为男子,与白蛇一同修行,最终救下白蛇。
(3)拿出《中国民间故事》,快速阅读《白蛇传》,发现不同之处。
出示结局:小青救出姐姐白素贞,法海被小青打败,躲进蟹壳。
5.引导思考:为什么同一个民间故事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呢?
民间故事一般在口耳间相传,由于流传的地区不同,讲述人也不一样,就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板书:口耳相传)
三、制作故事名片,交流民间故事
1.制作故事名片。
你还读过哪些故事,让我们把有趣的故事制作成故事名片,向你的朋友推荐故事。老师这里有一个已经完成的故事名片,大家可以当作范例,更希望你们发挥创意,自己设计并完成故事名片。(出示故事名片)
2.制作故事名片,先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绘制成果,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梳理故事内容,交流自己阅读的民间故事。
四、布置作业
1.继续阅读民间故事,必读篇目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巧媳妇》《金芦笙》《宝筒》《宫女图》,选读《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等。
2.记录你读过的民间故事,为
它们制作故事名片。
3.小组长统计本组同学读过的民间故事,并记录在阅读卡选读故事题目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民间故事,进行故事分组,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引发阅读期待。
2.学习用故事图梳理故事的情节,感悟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寄托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阅读,故事分组
1.交流阅读,进行故事分组。
出示学习提示:拿出故事名片,交流课前阅读,说一说哪些故事可以分为一组,在小组阅读卡上做出标记,并说明理由。
阅读卡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到台前拖拽故事进行分组,并说明分组理由。
预设:
智慧故事、神奇故事、故事中都有宝物、做好事会得到好报、故事的结局都是悲剧、动物故事。分组的依据不同,结果不同,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分组方式。
二、比较异同,发现特点
1.明確任务。交流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民间故事因为口耳相传,因此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现在让我们继续交流,感悟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活动提示)
小组交流,选择一组或几组故事探究它们的异同,说说你们的发现,并简要记录在阅读卡上,准备小组汇报。
2.小组汇报,感悟民间故事大都有重复的情节,便于口耳相传的特点。
(1)学生发现《金芦笙》《望娘滩》《宝筒》《神奇的红石榴》这几个故事中主人公得到宝物、与恶势力斗争的过程有重复的情节。
(2)教师出示《宝筒》故事图样例(见下图),引导学生梳理长故事的情节。
一些故事内容比较长,当交流、讲述遇到困难时,可以用故事图梳理较长故事的情节,便于交流、讲述。
通过梳理内容发现,亚丹几次得到宝物,奥乌多次抢夺宝物,这部分故事内容有重复。
(3)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提取重要情节,串联情节,绘制故事图,进而找到故事中的重复情节,请学生讲一讲这部分故事。
(4)通过梳理情节、讲故事,感受民间故事大多有重复的段落。(板书:重复的段落)
(5)引导思考:为什么这些民间故事会有这么多重复的段落或类似的情节呢?(故事中有重复的段落或类似的情节,这就便于讲述和流传,其实也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这一特点的表现。)
3.聚焦故事中的人物特点、美
好结局,感悟民间故事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预设一(感悟人物特点):
(1)学生发现多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有相同的主人公,将同一主人公的故事放在一起读。同一个人物,多个不同的故事,学生需要了解故事内容较多,梳理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图示归纳人物特点。
(2)指导学生补全图示(见右上图),交流发现。
(3)引导思考:人们总是把很多美好的品质寄托在同一个人身上,他们聪明善良,为贫苦人主持正义,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这是为什么呢?(寄托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预设二(感受美好结局):
(1)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的故事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故事较多,学生梳理困难,师生共同梳理,完成故事图。
(2)引导思考:善良勇敢的年轻人总會战胜重重艰险,与神奇的、美丽的姑娘过上幸福的日子。不同地区的故事却有着相似的美好结局,这是为什么?(板书:美好愿望)
4.你还有什么发现?(语言口语化、东西方故事内容相似等,相机板书。)
5.总结自己的发现,验证“快乐读书吧”小贴士的内容。
三、布置作业
继续读《中国民间故事》,选读《非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等。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四小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