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碗来自唐朝的羹

2020-12-14临渊

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王建香芹莼菜

临渊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其三》

诗词释义:新娘进门的第三天,来到厨房开始洗手烧菜做汤。由于不知道婆婆的口味,就叫小姑尝尝味道。(谙ān:熟悉;姑:婆婆;小姑:丈夫的妹妹)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由于国力强盛、民族高度融合以及政治开明等原因,唐朝成就了我国古诗词的“高峰期”——生活在唐朝的文人,不会写诗简直不可想象。

唐朝不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组成的“高能必背天团”,留下了不少诗让我们背个没完,还有一些没那么著名的诗人,也留下了很有趣、很值得一背的诗歌,比如王建的《新嫁娘》,既写出了唐朝民俗(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饭烧菜),又写出了这位聪明又细心的新娘在“三朝下厨”的“家庭考试”中的上乘表现。

而我们在为这位机灵新娘点赞的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是不是也很想尝一尝新娘精心制作的“羹”?琢磨一下在那个热热闹闹的唐朝,人们都吃过哪些羹?又或者想知道,羹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历史?

毫无疑问,唐朝人一定吃羹。原因很简单,羹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可能就开始煮羹了,因为那时的人们已经学会磨制石器、种地以及烧制陶器,这三项技能给制作羹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火、容器和食物。等到商朝,羹出现在了甲骨文中,这充分证明羹已经深入民心:从字形上看,甲骨文的“羹”上部左边是一块肉,下有小点表示汤汁,右边则是一把勺子(匕);下部是盛食器。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最早的羹很可能是指浓浓的肉汁。

但是,显而易见,热衷于口腹之欲的人们绝不会止步于此。渐渐地,人们开始在做羹时尝试加上各种野菜、各种调料,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味,上至权贵下到百姓都愿意来一杯羹。

等到了隋唐时期,“羹”与“汤”连到一起,成了“羹汤”,这才有了王建的“洗手作羹汤”。这时的羹汤不仅有荤也有素,随着不同调料、不同原料的加入,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像唐玄宗李隆基曾经宴请臣下的驼蹄羹,就是以驼蹄为主料,配上姜、葱、胡椒等熬制而成的。比起皇帝,平民百姓享用的羹接地气多了,但一样可口。据考证,唐朝人不仅热衷于用鲜鱼做生鱼片,还乐意烹制鱼羹。要是在制作时加上莼菜(莼菜,又名马蹄菜,是一种能吃的水生草本植物),再用豆豉、盐等来调味,就成了鲜美的“莼菜鱼羹”——岑参曾在诗中专门提到“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可见其美味。还有一款雌乌鸡羹,是将母乌鸡煮熟之后细细切碎,加上姜、花椒、葱、酱等炖成羹。还有用兔肉做成的“卯羹”。这还不算,海鲜当然也能做成羹,比如用蛤蜊熬的“冷蟾儿羹”,一定要等到放凉以后才品尝呢!

总之一句话,简直没有什么动物不能煮成羹的。

各种蔬菜以及野菜也是煮羹的重要原料。杜甫老人家曾寫过“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其中的碧涧羹就是用香芹为主料制成的羹。不过,现在常吃的玉米羹,唐朝可是没有的——玉米直到明朝时才传入中国哦。

现在,馋虫大动的你是不是也想来一碗羹?

猜你喜欢

王建香芹莼菜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绿色”的莼菜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活干好了不吃亏
活干好了不吃亏
香芹及管理技术
盆栽紫玉香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