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知识性铺垫设计策略
2020-12-14靳静
靳静
所谓知识性铺垫,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情实际而设定投放的铺垫性内容,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认知的重要补充,促进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环节,形成重要学习启迪。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还比较零散,难以形成体系和关联,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些知识支持,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一、筛选知识资源,建立学习起点
语文知识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学生对此也不是很明白,会将所有语文关涉的东西都看成是语文知识。教师在语文知识资源整合时,需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选择,以便建立崭新学习起点。教师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没有掌握的知识有更多梳理,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搜集和整合,为正常学习提供更多参数。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专利,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实际需要,以便做出教学布设和调整。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关于宇宙生命相关内容,学生都会有充裕的探索热情,但其自然知识积累还相对薄弱,教师先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为学生准备了地理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前期为学生做投放,让学生对地球、太阳系、宇宙、银河等地理知识有一定了解,特别为学生准备了太阳系的相关图片信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观察中,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为宇宙生命学习提供更多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学生找出生命存在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学生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内容,对地球和宇宙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投放了更多的地理学科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学习环节,能够结合自然科学展开阅读学习,在宇宙生命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二、切准铺垫时机,激活学习思维
学生有太多知识短板,这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东西。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定了解,也要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对文本生本思维对接情况有更多认识,以便找到最佳知识渗透时机。教师及时给学生投放知识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便利和支持,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进入更高学习境界。
语文学科教学启动后,教师需要先期为学生补充一定的知识,以便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做好准备。如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预习阶段,给学生投放了故宫平面图,要求学生借助多种工具展开研究,能够看懂平面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虽然没有给学生讲解平面图的知识,但要求学生自己储备,也是一种知识投放,因为文本阅读梳理时,需要用到“参观法”,自然要运用到平面图,教师让学生先期准备,就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之初,教师还为学生投放了“总分结合”相关提示,要求学生在逻辑梳理时,能够建立说明顺序认知。学生对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不是很熟悉,教师前期提示和布设,其目的也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先做探索,自然积累这些知识,为后文的学习探究做好准备。实践证明,教师适时投放知识要点,发动学生展开自主搜集和内化,为顺利展开文本阅读学习作好基础铺垫,其助学效果极为鲜明。
三、丰富打开形式,营造学习氛围
补充多种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教师在知识整合中要做推演和创新实践,为知识的大开准备更多方式,这对丰富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定帮助。学生自主阅读、互动讨论、读写训练、课外阅读等环节,都需要更多知识储备,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知识渗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关于环保话题,学生大多是比较熟悉的,也能够建立一些知识储备,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地球大环境之中,还需要更多关联性思考。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为学生做出对应设计: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却远远不够,展示你知道的地球知识,看能不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特别是环保方面的知识,更是重要的内容。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并自然展开对应讨论,很快就形成学习共识。在课堂展示时,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开始讲解掌握的知识。有学生认为,地球虽然很大,自然资源也极为丰富,但很多资源都不能再生,一旦出现资源短缺,便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温室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还有学生说,我们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都是非常珍贵的,不可轻易消耗,一些工业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是非常危险的。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讨论话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学科知识,集合了大家的学习智慧,确保阅读学习顺利推进。教师让学生展开互动性学习,这样的知识打开方式更为自然,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丰富而鲜活。
四、延伸教學视野,打造学习经典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资源,能够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直接的帮助,也能够顺利延伸教学视野,对全面提升教学品质有重要现实意义。语文学科教学不能停留在书面上,还接轨生活和社会,教师在知识传授和渗透时,要从学生实践角度展开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知识内容,让学生自觉运用知识展开语文学科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月光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要求学生具体说说音乐聆听感受,学生大多不具备更多音乐知识储备,在具体展示时出现了困难。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内容,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这首世界名曲,有一个特定的诞生机遇。乐曲来自生活,自然与生活有更多对接,聆听乐曲时,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你能够想到的映像,就是音乐形象。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再度聆听这首乐曲,其感知开始丰富起来。教师为学生更换了乐曲,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展开思考,让学生展示能够触及到的音乐形象。学生开始了创造性体验,并结合感知展开展示。有学生认为,乐曲是舒缓的,给人带来的感觉是温馨的,这应该是一首小夜曲,让人沐浴在温柔的夜色中。也有学生展示,乐曲非常的委婉,好像是一个少女在娓娓叙说,让人产生无限联想,教师也加入到学生展示行列,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却成功打开学生的感知大门。学生对音乐有更多敏感性,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引导,从音乐视角进行思考,让学生逐渐进入特定情景,自然形成深刻阅读感知。
知识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支撑力量,教师需要有关联意识,利用更多学科知识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借助语文知识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在不断地融合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如何对语文知识进行整合性处理,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多成长契机,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2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