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测量对质量提升的意义

2020-12-14张胜利刘佳伟赵亚玲

品牌与标准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测量质量评价

张胜利 刘佳伟 赵亚玲

【摘要】 本文阐述了在质量提升过程中测量的相关概念知识及重要性,对测量的步骤、方法进行了分解和论述。建议重视基础工作,通过测量将会获得价值和收益。

【关键词】 测量;质量;评价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0.05.029

On the Significance of Measurement to Quality Improvement

ZHANG Sheng-li,LIU Jia-wei,ZHAO Ya-ling

(Xi'an Shaangu Power Co.,Ltd,Xi'an 71007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concept knowledge and importance of measurement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improvement,and decomposes and discusses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work and obtain value and benefit through measurement.

Key words: measurement;quality;evaluation

“量”是多音字,作名词时(读liàng)意思为:数的多少,古时计算体积的器物,限度等;作动词时(读liáng)意思为:用尺、斗等计量器具计算物件的大小、多少、轻重、长短,还有猜测、估计之意。测量通俗地讲就是用标准器具或参照物与未知要素做对比的过程。按照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的解释,是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亲自去尝一尝。要了解你不知道或者不清楚的东西,就去测量它,你一定会收获颇丰。

比如,汽车行进的速度、山峰的高度、森林的面积、人口的数量、空气的湿度、海洋岛屿的分布、煤炭的热值、金属的硬度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器具和方法去测量才可以得知,这些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较容易量化的东西。而要知道一辆新研制出的汽车物理性能的好坏,就必须从安全性、可靠性、適应性、动力性、操控性等诸多方面做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还有一些人们往往认为难以衡量的事物,比如社会环境、饭菜的质量、服务的优劣、满意度、质量意识、房间的清洁卫生程度等。其实,只要你去努力认真地分解和测量,你就可以感知它、描述它并得到它,继而持续改进和优化它。

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最关心的是拿回家的学分通知书,尽管不全面,但毕竟是对学习成绩在测量了之后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任度。若要进一步了解他的素质、潜力和能力提高情况,就要进行深入的多维度的测试和感知。比如,他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反应,执行任务的思路和实施路径等等,才能掌握这些隐性的能力。要知道一个人的欲望,就要和他交流信息,给他一定的环境和时间、空间来观察他的所作所为,这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

1 测量与质量

而质量,国际标准ISO 9000已有规范的定义,但通俗地理解可认为是品质的量化程度。

质量,已经从产品的符合性质量,逐步提升为涵盖服务质量、经营质量的大质量范畴。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从七大方面为愿追求长远卓越(大质量)的组织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其中的测量分析与改进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评价一个事物的质量状态和所处的水平,首先就要去测量,之后对照标准再作出判断。如果发生不合格,那就予以处置并实施纠正;如果对标了,那就寻找差距和原因,继而配备资源,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补齐短板而赶超。这也是质量环PDCA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否则,持续改进的目标很难实现。

2 实施测量

面对社会和自然界的某些事物,只要你有求知的欲望,你就去测量它,你一定会有收获。一般可按照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2.1 设定目标、范围和方向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当你迷惑不解和不知所措时,不要急于下结论或做决定,对于那些未知的要素一定要界定范围,制定计划、方法和目标,准备实施测量。

例如,要确定一批产品的质量,抽样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抽样的数量很关键,抽样太少会使结果失实,抽样太多会增加成本,样本必须适当。又比如,要知道月球上的奥秘,就要制定登月计划,通过大量的研究、观测、实验之后才可实施,并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做出预案。对于一些难以分解量化的东西,如会议质量、招聘质量、培训质量、质量意识等,似乎无法描述和测量,其实不然。可试从数量、质量、成本、时间、效果、行为、动机等几个维度去分解,界定范围,设定目标,进行测量。

亲临实际,深入现场,搜集第一手材料。人们经常说“看景不如听景”,这种说法带有片面性。听到的东西经过他人的传播本身就已经失真,而自己亲身经历了的东西,感受最直接也永远难以忘怀。那种“假传圣旨”“以讹传讹”的故事说明了间接传播的效果损失。

要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效性,就要进行审核,对过程进行测量,查看资料和记录表格等证据。凡是做了的工作要看到依据,凡是规定做了的必须有记录。只有在现场从硬件到软件、从结果到过程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审核,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凭空想象和主观推断是不切实际的,凡是没有经过测量的结果和结论论都是不可靠的,不能轻易采信。当然,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和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也不必怀疑。

2.2 测量的复杂艰巨性

测量是一个艰辛、复杂、冗长而赋有创新和探索的过程,甚至意味着冒险,对于未知领域的测量尤其如此。

居里夫人正是在千万次的实验和测量中才发现了镭;革命年代,为了探测敌人的情报和信息,革命先烈冒着枪林弹雨深入虎穴,有的甚至被冤屈致死,危险可想而知;为了挑战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多少健儿勇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现实中的矿藏勘探、大地测量、质量和计量检测,不仅意味着劳禄和繁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细致分析、校核和假设推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徒劳的失望。没有这些过程,就没有今天我们稳定良好的计量准则和坐标参照系。

无论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过程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在基层计量检测工作中,因其不易出直接效益,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2.3 选择标准和标杆,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在实施测量前,必须准确选择标准,否则得出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古人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进行太空和航天航空工作中,时间、距离、频率等计量基准的微小误差,带来的将是巨大的偏差和损失,必须精确到一定数量级,其工具和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比如,要检测航空发动机的叶片形状等精密零部件结构尺寸,就要选用三坐标等精密测量装备,精度应达到微米级;而丈量土地或者在建筑工地上,只需要皮尺或钢卷尺即可满足。除了自己设定目标并把结果与目标标准对比外,还应寻找出同行业的优秀标杆,以此作为前进和追赶的目标及方向,定期比对,通过制定措施来缩小差距。

“哪里没有了愿景,哪里的人们就会死亡。”人不能没有目标和方向。有了目标就必须不间断地测量现状,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分析出自己优势和改进的机会,分别采取行动。

2.4 测量的价值和收获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里讲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因此,一些勇敢地向大自然挑战极限的人们是令人羡慕的,是他们向世人展示了未知的世界。

例如,那些徒步或单车旅行者,在执着的追求中也体味和感受着美妙的意境,在探索和体察中,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体能,也为社会的发展积累了财富。对于探索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大可不必在意,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然途径,是事物前进发展的普遍规律。

新兴的产业领域,例如管线石油和天然气的跨国输送贸易等,测量的是钱,而并非物料本身。其测量精度和作用意义不言而喻。

3 结语

测量,也体现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管理原则中。GB/Z 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也明确指出:测量、分析与改进是组织运作之基础。对过程和结果的测量,是一个組织领导调整和改进战略及方法的基本要素,否则,决策将成为“盲人摸象”,碰到哪儿算哪儿。

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好不等于经营质量一定好,产品、服务质量是经营质量的核心和底线。原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说:“我国企业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卓越绩效标准对于引导和促进我国企业适应新形势,加快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实现卓越绩效的框架,而且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例如:在战略策划时,注重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制定出超越竞争对手,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在评价绩效水平时,不仅要与自己原有水平和目标比,而且强调要与竞争对手比、与标杆水平比,在比较中识别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空间,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国际著名的质量大师戴明,被尊为现代质量改进之父。他的经典理论之一就是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即策划——实施——测量——改进。测量是螺旋式上升的关键过程。

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仅要关注自身,还要延伸到供应链去,那是整体产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一个螺钉有缺陷,也说明整体的产品不完美。因此,我们必须把一切不确定的要素进行量化,再进行测量和控制,才能做到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计量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张胜利(1966-),男,高级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计量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

刘佳伟(1987-),男,研究方向为技术标准化。

赵亚玲(1985-),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技术标准化、政策分析利用、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鉴定。

猜你喜欢

测量质量评价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