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省一市再相聚 只为一个“小目标”

2020-12-14张明盼严艺祥朱琦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省长三角协同

张明盼 严艺祥 朱琦

未来30年,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最严峻的课题,没有之一!

数据显示,至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3.71亿,超过美国现有人口四千万。为破解困扰许多家庭的养老问题,发挥好地区协同养老作用,11月9日-10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民政厅、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等齐聚浙江湖州,共商养老服务工作协同发展。大家围绕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

会上,三省一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签订《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社会委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协同倡议书》,明确通过立法、监督、决定、代表工作等形式,积极探索创新,共创养老工作美好明天。

协 同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老龄化程度也相应较高。目前,长三角地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将近4700万,占总人口的21.8%,而去年此数字只有18.1%。养老服务等民生保障是老百姓最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领域,加快实现长三角养老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检验一体化成果的重要指标。

据了解,三省一市都有关于养老工作的法规,但随着养老服务的不断深化,特别是201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后,许多地方性法规已不符合工作实际。今年,上海市把制定《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作为立法正式项目,江苏省也正对《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进行修改,借此契机,三省一市加强养老服务条例协同立法,对整体提升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水平大有裨益。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中专门对促进养老服务区域一体化总体要求作出规定,为实现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资源互补、信息互通、市场共享、协同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认为,在人口老龄化集聚上升的重要时期,三省一市应本着依法履职、协同推进、共同发力、走在前列的原则,同心同力,携手共进。具体表现在:要商同开展养老服务履职工作,共同研究养老服务重点问题,协同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明波充满自信地说,今后将按照签订的《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社会委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协同倡议书》要求,以法治力量促进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工作协同发展,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精 准

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等内容。由此可见,养老服务对象已从过去面向少数困难老人转向全体老人,养老服务内容已从过去“老有所养”的单一需求转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多元需求。

可如何满足多方位养老需求?精准是关键之一,尤其是“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发展要告别惯性思维。“推动实现老年健康信息‘一张网,打通地区间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信息壁垒、联合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统筹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燕文表示,此举可以更好地做实精细化养老,实现健康信息共享。

“未来实现区域养老一体化不仅要科学界定区域内异地养老行为,而且要处理好政府、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和老年人在跨区养老中的相互关系。”说这话的是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长三角养老服务协会联合体主席徐启华。他认为,统一区域内各项养老标准、老年人评估标准及养老护理院水平评价标准,是实现区域内养老政策有效衔接、养老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

当前智慧养老已成为各地的首选。如何把“智慧”融入养老精准化,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委主任委员庄保斌说:“推动模式创新,探索医养智慧联动。”他建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搭建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线上购买服务、远程治疗方式使区域内优质医养资源落地社区、进入居家,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全方位、个性化、全天候的医疗、養老服务。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沙维伟对此也有相同看法,他希望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需求,鼓励企业重点推进适老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特别是围绕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量身定做”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智能产品用品。

温 度

有不少老人曾泣诉,“我很听话,为什么要将我送养老院”?针对老龄人被送去养老院问题,从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道德国情调查结果来看,有19%的人认为是不孝行为,有51.7%的人认为是部分不孝行为,只有29%的人不认可是不孝行为和0.3%的人选择了其他。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也应为人民。放眼长三角甚至全国,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是解决养老的举措之一,但不是最终方法。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资深教授樊和平担忧,集中养老或将成为“老人孤岛”。他认为,居家养老、离家不离乡、积极养老、融入式养老以及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才是有温度的养老归处。

“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服务之间不是割裂关系,也不应该人为分割,而应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道路。”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说,如何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为机构养老提供延伸、增值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的课题。

过去,老年人常常被社会边缘化,认为是风烛残年没有价值,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老年人也容易被这种氛围暗示,产生消极心理。这时“积极养老”就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高晓平表示,要提升老年人价值创造能力、机会和条件,通过建立老年人“弹性再就业” “轻创业”和老年人公益志愿服务体系,促进老年人价值创造活动。在高晓平看来,只有通过理念引领、政策支持和系统化制度安排,才能真正使“老有所为”落到实处。

制度化

“统一推行重点人群保障计划,在长三角地区推行长护险。” “坚持共建共治,着力完善有力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打破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体制壁垒,鼓励公办医疗机构与社会养老有机衔接。”……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家在发言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强调引入先进理念,发挥现有优势。

长护险是五险之外的“第六险”。目前,上海已在全市范围开展长护险试点,江苏已在苏州、南通两市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徐州、常州等五市进行自主试点,浙江宁波、安徽安庆也都进行了试点。从成效上看,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初步得到保障,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事务负担得以减轻,试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安徽省人大代表、九久夕阳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琼指出,长三角长护险试点既有先进典型,也有尚未启动地区,发展不均衡。为此,她建议,三省一市要同步启动全区域试点工作,制定多元化筹资机制,明确差异化保障水平。

“虽然长护险没有国家层面的立法依据,但在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可以通过试点,形成适应长三角地区养老需求的独立险种。”上海市人大社会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屠涵英认为,这有利于形成长护险是法定保险的集体意识,让参保人员明确了解自己前期投入和未来保障,有利于形成一条从资金筹措、政策制定到市场管理、发展谋划的闭环链,有利于量入而出的统筹安排,适时调整保障范围和保障深度。

不仅如此,积极研究推动完善异地养老政府间合作机制,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丰富、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也成为做好三省一市养老工作的关注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沙海林感慨,三省一市在應对人口老龄化及发展养老服务方面既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也有各自的优势,发展异地养老有利于促进地区间养老资源互补和供需对接,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养老模式,也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选择。

强化协同监管亦不可少。江苏已经出台养老服务市场联合惩戒名单管理办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养老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而未来,三省一市在建立长三角养老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异地处罚通报制度等方面也将不会“缺席”。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人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是新时代赋予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合力、全力、奋力书写好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篇章,老龄人的“养老愿景”才能最终变成“幸福实景”。

猜你喜欢

三省长三角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区域联动护流域
豪华的龙舟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