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穴位药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34 例

2020-12-14李春平王美玲陈碧贞

福建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药饼子午流胃脘

陈 慧 ,李春平 ,王美玲 ,林 玲 ,陈碧贞 *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慢性胃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胃脘痛等症状,容易诱发胃癌。 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常伴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的疾病[1]。 流行病学显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占胃痛就诊人数的30%~40%,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绵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2]。 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以抑酸保胃、抗幽门螺旋杆菌(Hp)为主,停药后易反复,且个别患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耐药等问题,疗效不尽人意。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药饼灸利用药物及艾灸的温热作用,温脾胃,补阳气而达到止痛作用[3]。 子午流注理论将每天划分为十二时辰,认为人体经络气血循行流注有一定的时间节律和时相特性,遵循经络气血循行流注时间进行治疗可增强疗效[4-5]。 近年来,笔者采用子午流注穴位药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34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6]诊断为慢性胃炎。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辨为胃脘痛脾胃虚寒证。 主症: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次症:四肢倦怠,畏寒肢冷,口淡流涎,便溏,纳少;舌脉:舌淡或舌边齿痕,舌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主症必备加次症2 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60 岁;② 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 有严重传染病及心、肝、肺、肾等疾病者;② 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③ 对药饼、艾绒及气味过敏者;④施灸部位破溃者;⑤近1 个月有使用抗生素、抑酸药者;⑥ 哺乳或妊娠妇女;⑦无法全程正常配合治疗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9 月—2019 年 5 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住院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7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 例,治疗组脱落 2 例。 对照组男 22 例,女13 例;年龄 21~73 岁,平均(52.16±3.74)岁;病程0.50~3.65 年,平均(1.44±0.29)年;根据症状量化标准[1]分级:轻度 8 例,中度 17 例,重度 10 例。 观察组男 19 例,女 15 例;年龄 24~75 岁,平均(54.32±3.68)岁;病程 0.40~3.81 岁,平均(1.46±0.26)年;根据症状量化标准[1]分级:轻度 10 例,中度 18 例,重度6 例。 2 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 常规治疗: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次,2 次 /d,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 mg/次,3 次 /d,餐前口服。 疗程4 周。常规护理: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加强保暖,病室宜朝阳,避免受寒、劳累;② 规律饮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宜进温补食物,如莲子、龙眼、大枣等,忌肥甘厚腻、辛辣生冷之品;③严密观察病情,胃痛发作时应及时处理;④ 指导患者保持情志舒畅,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选择辰时(7∶00-9∶00)予穴位药饼灸治疗。 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护士操作,将中药(黄芪15 g,桂枝3 g,白芍 6 g,甘草 2 g,高良姜 3 g,木香 6 g 等)研粉,用姜汁调成糊状, 以不流动为宜, 制成直径约5 cm、厚约0.3 cm 药饼,现配现用;患者取仰卧位,暴露穴位皮肤,取天枢、足三里、神阙、中脘穴,清洁穴位皮肤后在穴位上放置药饼; 再在药饼上放置直径约3 cm、高约3 cm 的圆锥艾柱,点燃艾柱,每穴灸三柱,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灸完去除艾灰和药饼,清洁皮肤。 1 次 / d,疗程 4 周。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6]判定。 ① 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②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④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2.2 胃脘痛程度 采用由数字疼痛量表(NRS-10)和视觉类比量表(VAS)组成的长海痛尺[7]于治疗前,治疗 1 周、2 周、3 周、4 周分别对 2 组胃脘痛程度进行评分:0 分,无痛;1~3 分,轻度疼痛;3~5分,中度疼痛;5~7 分,重度疼痛;7~9 分,剧烈疼痛;10 分,疼痛无法忍受。

2.2.3 生存质量评价 治疗前后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8]评分评价,内容包括生理及社会功能、生理及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等8 个维度,共36 项条目。 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1。

3.2 2 组治疗前后胃脘痛长海痛尺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胃脘痛长海痛尺评分比较(±s) 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胃脘痛长海痛尺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35 34治疗前4.61±1.78 4.48±1.86治疗 1 周3.27±0.591)3.14±0.621)治疗2 周2.54±0.611)1.95±0.441)2)治疗3 周1.72±0.431)1.28±0.361)2)治疗4 周0.96±0.291)0.62±0.151)2)

3.3 2 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 SF-36 评分比较(±s) 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 SF-36 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治疗后85.63±2.821)94.35±2.671)2)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35 34治疗前69.13±4.08 67.33±3.82

4 讨 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导致的胃脘痛多由外邪入侵、情志过激、饮食失节等因素导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致,大部分中医证型是脾胃虚寒证,治则当以温中健脾,益气止痛[9-10]。 灸法治疗胃脘痛通过热力直达相应穴位,温补脾胃之阳气,达到止痛目的[11]。药饼灸是艾灸的一种,是以中药、艾灸、针刺穴位三者结合,共同发挥其疗效[5]。 本研究采用的药饼组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桂枝、高良姜散寒止痛,木香、白芍行气、健脾、止痛,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 再以性温的姜汁调糊,加强了药物的温阳之性。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引发的胃脘痛是足阳明胃经症候,足阳明胃经为脏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天枢等穴能有效改善胃动力,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治疗胃部疾病[12-13]。 而神阙属任脉,是和胃理肠之要穴;中脘是胃之募穴,亦是治疗胃脘痛常用穴。 在这些穴位上进行药饼灸,可通过药物和温热效应,有效疏通气血经络、理气和胃健脾、温经散寒止痛,从而缓解胃脘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治疗 1 周、2 周、3 周、4周胃脘痛长海痛尺评分均明显下降,与莫清梅[14]等研究结果相似,且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子午流注理论倡导“择时而治”“因时而护”,当气血流注到某脏腑经络所属时,则为每日该脏腑经络功能最为旺盛之时,因此选择该时辰进行施护,可大大增强治疗效果[14-16]。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气血于辰时流注足阳明胃经,此时足阳明胃经气血最旺盛,此时施以穴位药饼灸治疗,可以事半功倍,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子午流注穴位药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减轻胃脘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饼子午流胃脘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隔物(药饼)灸法治疗面瘫病60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不同温度隔药饼电子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灸疗药饼制备方法的研究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