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勒市小麦机械化播种试验

2020-12-14任孝忠鲁海燕李惠吉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弥勒播种量播种机

任孝忠,鲁海燕,李惠吉,李 平

(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弥勒652399)

弥勒市是云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种植面积居云南省第3 位,常年稳定在10 000~13 333.33 hm2,产量2.4~2.98 万t。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和小麦产值偏低的影响,生产上,广种薄收、管理粗放、土壤污染、效益低下的现象日益突出,单产低一直是困扰弥勒市小麦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的生产潜力[1-2],2015—2016 年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入3 种小麦播种机械,开展小麦机械化播种试验,同时整合机耕、机防和机收作业技术,应用小麦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稻麦联合收割机,检验以机械化播种为主的机械化作业在弥勒市麦类作物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探索其在节本增效、提高产量、降低污染、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的发展模式,为弥勒市乃至云南省小麦生产提供新的技术储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安排在弥勒市虹溪镇白云村委会小马料田村民小组,前茬为烤烟。试验田海拔1 460 m,北纬24°09′59″、东经 103°30′19″,交通便捷,土地平整,利于机械作业,无灌溉条件。

表1 试验田土壤养分状况

前茬收获后、机耕前,每种机型的试验田(含对照),采用五点取样法,各取1 个混合土样进行化验,化验结果表明,A 系列试验田土壤pH 值呈弱酸性,有机质、碱解氮低,有效磷一般,速效钾极高;B 系列试验田土壤pH 值呈中性,有机质、碱解氮低,有效磷高,速效钾高;C 系列试验田土壤pH 值呈弱酸性,有机质、碱解氮低,有效磷极高,速效钾高。

1.2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主要以四川产2BMFDC-6 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行距23 cm、播深3~5 cm、条播)、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小麦带状匀播机(行距20 cm、播深3~5 cm、条播)和甘肃农业大学研制的自走式种植机(行距14 cm、播幅13 cm;播深3~5 cm、穴播,简称机械穴播)3 种播种机为试验材料,小麦品种为云麦53。

1.3 试验设计

试验以播种机型为主因素、播种量为副因素,播种机型设 A1(半旋播种)、A2(带状匀播)、A3(机械穴播)3 个水平,播种量设 B1(150 kg·hm-2)、B2(165 kg·hm-2)、B3 (180 kg·hm-2)3 个水平,小区面积 0.0667 hm2。A1、A2、A3 各设 1 个对照,对照采用人工撒播后机械旋耕,小区面积0.067 hm2,播种量为180 kg·hm-2,试验不设重复,参试小麦品种不计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各处理和对照的小区面积东西长68.6 m、南北宽9.72 m,顺序排列,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机械准备:试验前及时对播种机械提前进行维修保养,进行下种速度的调试,准确掌握下种速度与播种机开口的标准,做到地完种完。

播种:2015 年10 月28 日播种,播前大型拖拉机旋耕,3 种机型同时机械化播种,做到田完种完。播后即遇透雨,出苗整齐。对照为大型拖拉机旋耕后人工撒播,播后再旋耕。

施肥:9 个处理和3 个对照,每个小区尿素10 kg、硫酸钾10 kg 作底肥一次性施下。

追肥:2015 年11 月26 日雨后,处理和对照每个小区各追施尿素15 kg 作分蘖肥。

田间调查:每个小区(含对照)从出苗开始进行定点田间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物候期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一直持续到收获。

防治病虫草害:2016 年1 月20 日无人机防治两病一虫、2016 年3 月2 日无人机一喷三防(加入磷酸二氢钾),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草害呈零星发生,采用人工直接拔除。

水分管理:整个生育进程,由于无灌溉条件,靠的全是自然降水。

自然灾害对试验的影响:2016 年1 月23—27 日出现冰雪天气,2016 年 2 月 25—26 日低温,2 月 27日、28 日、3 月1 日霜冻等极端天气,一直贯穿在小麦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试验的结实率明显降低。

收割:2016 年4 月19 日,应用稻麦联合割机对试验进行收割,各个处理、对照全部实收计产。扣除水分和杂质后得出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调查与分析

物候期:由于供试小麦品种均为云麦53,各处理物候期一致。

基本苗:机型A1 平均为227.9 万苗·hm-2,机型A2 平均为 233.0 万苗·hm-2,机型 A3 平均为 242.6 万苗·hm-2,均高于对照的 223.2 万苗·hm-2。表明机械化播种比人工撒播能有效提高小麦出苗率。3 种机型的基本苗 A3>A2>A1>对照。

最高茎蘖数:机型A1 平均为730.35 万·hm-2,机型 A2 平均为 715.35 万·hm-2机型 A3 平均为829.85 万·hm-2,对照为 735.00 万·hm-2,3 种机型中,A3 明显高于对照,A2 明显低于对照,A1 与对照差异不大。

抽穗期茎蘖数:机型A1 平均为353.80 万·hm-2,机型 A2 平均为 333.85 万·hm-2,机型 A3 平均为312.80 万·hm-2,对照为 317.85 万·hm-2,A1、A2 高于对照,A3 略低于对照。这跟播种机型设计的播种方式和规格有关系,A1、A2 为条播,行距分别为23 cm 和20 cm,而A3 则是穴播,行距只有14 cm、播幅13 cm,在群体结构上明显不如其余2 种机型。

株高:机型A1 平均为93.73 cm,机型A2 平均为91.67 cm,机型A3 平均为91.33 cm,均高于对照的90.40 cm。3 种机型的株高高于对照。

穗长:机型A1 平均为10.24 cm,机型A2 平均为10.40 cm,机型A3 平均为10.29 cm,均高于对照的10.04 cm。

从上可以看出,机械化播种的处理,基本苗、株高、穗长均高于对照,只有最高茎蘖数的A1、A2 和抽穗期茎蘖数的A3 低于对照,试验的农艺性状指标无规律可循。

表2 弥勒市2016 年机播试验小麦物候期和农艺性状

2.2 产量性状调查与分析

有效穗:机型A1 平均为324.10 万·hm-2,机型A2平均为 313.00 万·hm-2,均高于对照的 304.10 万·hm-2,只有机型A3 的290.55 万·hm-2略低于对照。成穗率机型A1 为44.38%,机型A2 平均为43.75%,对照为41.37%,而机型A3 平均仅为35.01%,明显低于A1、A2和对照,给产量结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穗实粒数:虽然机型A1 平均为38.33 粒·穗-1,机型A2 平均为 37.67 粒·穗-1,机型 A3 平均为 36.67 粒·穗-1,均高于对照的33.67 粒·穗-1。但是与云麦53 正常的特征特性相比(穗实粒数45 粒·穗-1),差异明显。这与试验期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有着极大的关系。

千粒重:机型A1 平均为53.3 g,机型A2 平均为51.8 g,机型 A3 平均为 51.4 g,对照为 52.8 g,只有机型A1 高于对照,但与云麦53 正常的特征特性相比(千粒重52 g),差异均不明显。

产量:机型A1 平均产量为6 530.00 kg·hm-2,机型 A2 平均为 5 931.70 kg·hm-2,机型 A3 平均为5 484.10 kg·hm-2,分别比对照的 5 248.65 kg·hm-2增产 1 281.35 kg·hm-2、683.05 kg·hm-2和 235.45 kg·hm-2。分别增长24.41%、13.01%和 4.49%,A1、A2 增产效果明显。

表3 弥勒市2016 年机播试验小麦产量性状

2.3 效益分析

2.3.1 经济效益

机械化播种成本:种子平均为990 元·hm-2,化肥为 1 800 元·hm-2,机耕费为 750 元·hm-2,机播为 750元·hm-2,机防为750 元·hm-(22 次),机收为750 元·hm-2,合计 5 790 元·hm-2。对照成本:种子为 1 080 元·hm-2,化肥为 1 800 元·hm-2,机耕为 750 元·hm-2,播种为1 050 元·hm-(2旋耕机费为750 元·hm-2,人工费为300 元·hm-2),机防 750 元·hm-2(2 次),机收为 750元·hm-2,合计6180 元·hm-2。机械化播种比对照节省成本390 元·hm-2。收益:机型A1 平均产量6 530.00 kg·hm-2,对照为 5 248.65 kg·hm-2,比对照增产1 281.35 kg·hm-2;按市场价 2.30 元·kg-1计,比对照多收益 2 947.11 元·hm-2,加上节本 390 元·hm-2,增值3 337.11 元·hm-2。机型 A2 平均产量 5 931.70 kg·hm-2,对照为 5 248.65 kg·hm-2,比对照增产 683.05 kg·hm-2;按市场价 2.30 元·kg-1计,比对照多收益1 571.02 元·hm-2,加上节本 390 元·hm-2,增值 1 961.02元·hm-2。机型 A3 的平均产量 5 484.10 kg·hm-2,对照为 5 248.65 kg·hm-2,比对照增产 235.45 kg·hm-2;按市场价 2.30 元·kg-1计,比对照多收益 541.54元·hm-2,加上节本 390 元·hm-2,增值 931.54 元·hm-2。

2.3.2 社会效益

本次试验,选用高产品种云麦53,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实现了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试验地地处主要乡村公路旁边,周围全是农户传统的小麦种植区(人工撒播、机械旋耕),无形中与试验形成了大区对照。田间长势和产量实收与传统种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说是试验,却取到了示范作用,效果相当明显。

2.3.3 生态效益

试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土壤污染;机械化播种,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本增效;无人机绿色防控,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提升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机械化收割节省了人工成本;秸秆还田,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土壤污染,改良了土壤,生态效益显著。

3 讨论

3.1 机型

在参与试验的3 种机型中,四川产2BMFDC-6 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A1),产量居首位。其自带动力装置,机型设计的播种方式和规格(条播、行距23 cm)比较符合高产栽培的要求,对整地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在土壤板结的情况下,动力略显不足。

江苏产的小麦带状匀播机(A2),产量居第2 位。无动力装置,作业时需要配置动力(拖拉机头),运输、安装比较困难,配置手扶拖拉机头时,农机手操作辛苦,但其机型设计的播种方式和规格(条播、行距20 cm)也接近高产栽培的要求,对整地质量要求不高,操作灵活。

甘肃产的自走式种植机(A3),产量居末位。其自带动力装置,机型设计的播种方式和规格(穴播、行距14 cm、播幅13 cm)与高产栽培的要求有差距,对整地质量要求极高,但其轻巧、操作灵活、简便,适合面积较小、不规则的土地。

四川产2BMFDC-6 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A1)和江苏产的小麦带状匀播机(A2),在搭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群体通风、透光和抗倒伏等方面,从栽培学的角度来看,播种方式和规格明显优于甘肃产的自走式种植机(A3)。

3.2 播种量

试验设计的 3 个播种量,分别为 150 kg·hm-2、165 kg·hm-2和 18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四川产2BMFDC-6 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A1)和江苏产的小麦带状匀播机(A2),呈现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产量递减的规律。而甘肃产的自走式种植机(A3)则呈现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递增的规律。在风调雨顺或是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半旋播种机(A1)和带状匀播机(A2)播种量以150 kg·hm-2最为适宜,这也符合参试品种高产栽培所要求的密度,而自走式种植机由于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播种量以180 kg·hm-2为宜。

4 结论

小麦机械化播种能有效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量、节本增效。推广应用小麦机械化播种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快小麦生产中的科技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建议在面积较大、地块规则且平整的地方,推广使用四川产2BMFDC-6 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A1)和江苏产的小麦带状匀播机(A2),播种量150 kg·hm-2。而在地块较小且不规则的地方,推广使用甘肃产的自走式种植机(A3),播种量180 kg·hm-2。

猜你喜欢

弥勒播种量播种机
一部承前启后的剧本——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戏剧》的意义
基于PLC技术的播种机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究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图像·历史·信仰——五个庙石窟第1窟弥勒经变研究
免耕播种机使用性能的研究
播种机使用维修及用后保养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