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4崔道珍
崔道珍
(安顺市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 安顺 561000)
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是近年来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概念,随着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大大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甚至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环境损伤。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重视程度,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1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作用
1.1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植被开始退化,并引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让人们开始提高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土地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泥土流失,降低风沙侵袭,从而减少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2 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可以用于耕种的农田并不多,大量的沙化地、盐碱地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林业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覆盖植被和在先进的林业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不利于耕种的荒漠化土地进行治理,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地质量。
1.3 气候条件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
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增强植物的附着能力,扩大绿化面积,通过植物自身的空气净化与沙土固化功能,改善气候条件;可以改善生物生存环境,保护生物种类,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拓展生物链的延展与丰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技术
2.1 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对于自然退化的生态系统,目前的修复方式为改善土壤结构,尽可能恢复土壤肥力。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自然退化的原因来采取对应的修复措施。注重土地休养,防止自然退化加剧,通过退耕还林种植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植物,尽可能缓解土地退化问题,恢复土地生产力[1]。
2.2 不科学采伐与开垦修复生态技术
对于各地盲目开垦、采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目前的修复方式是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梯田维护,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落实退耕还林,根据实际状况做好水土保持耕作[2]。在修复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农业、生物方式进行退化耕地的生态修复管理[3]。例如,通过立体化种植、土地轮作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4]。
3 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制度不完善
我国关于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因为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约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5]。而且我国缺少科学统一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规范及引导作用。
3.2 生态修复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大部分生态修复技术还不够成熟,仅仅在个别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没有实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而且在生态修复研究方面,相关学者注重对植物多样性、小气候的研究,忽视对动物、土壤生物的研究;注重对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缺乏对生态功能和结构的综合评价等。
4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让其认识到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同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积极参与防护林、自然植被保护,保障生态修复顺利进行,统筹规划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能产生长效。
4.2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管理体系
相关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测及响应机制,全面掌握辖区水土流失状况,对区域内的相关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实时监测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关的水利主管部门不仅要做好保护、治理工作,而且要根据区域内水土流失情况,制订应对措施,并监督具体的实施过程。通过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生态修复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确保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生态修复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但考验着人们统筹规划综合管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设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专项资金。目前实施的试点工程投资中央给予适当补助,各地从中央下达的年度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投资计划中,按照流域机构审批的实施方案优先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程建设。同时,要通过政府协调,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依靠社会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4.4 加强技术研究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不同自然条件所需的修复技术和措施有所不同。通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以自然修复为主、以人为干预为辅,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以实现水土保持和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各地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现有的技术有过度开垦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等。相关研究人员应深入实地考察,通过对不同性质的土壤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创新修复技术与生态建设模式,优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5 结语
加强开展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是,目前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效果。为提升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效果,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需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管理体系,确保杜绝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确立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现代理念,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