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灌溉研究进展探述
2020-12-14潘义祥
潘义祥
(射阳县四明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射阳 224363)
我国对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研究技术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在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中农业灌溉的用水量占比例的80%,而在传统灌溉的模式下,水的利用率仅仅为40%左右,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也使得生产率的低下。在当今需要节约水资源的情况下高效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十分重要,冬小麦实行节水灌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消耗过度、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1 节水灌溉对冬小麦的影响变化
我国现阶段农田节水的灌溉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常用的几项灌溉技术现如今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冬小麦节水灌溉可以增产增收,依据小麦的需水特点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分水效应采取灌溉节水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节约用水量,试验发现节水灌溉后冬小麦的光合速率和产量都有着明显变化,在高原地区已经有许多关于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和产量的研究。冬小麦在土壤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冬小麦的农田耗水情况呈现出两种变化。不同灌溉处理冬小麦的耗水高峰出现的峰值及其时期也不相同,与灌水时期一致时,同时进行灌溉能够显著的降低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的能力。土壤水分直接影响冬小麦的耗水量和产能,实验研究表明,含水量在60%的情况下冬小麦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形成高产量,可以为节水灌溉方案提供依据。
2 冬小麦的需水量研究
节水灌溉是指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能收益,节水灌溉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当前世界各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实行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工程后,减少了种植冬小麦的人力配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冬小麦节水灌溉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节能、节水、节电。我国北方冬小麦的产区水资源比较稀缺,而小麦是需要水分较多的农作物。小麦生长过程所消耗的水大约相当于所积累全部干物质重量的500倍。其中,大部分通过叶片蒸腾进入大气中。小麦的耗水量是指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的麦田耗水量。冬小麦的需水时期分为播种后至拔节前,
拔节到抽穗期,抽穗到成熟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均耗水量为6.0m3/hm2左右。进入第二阶段为耗水量急剧增加,日均耗水量为33.0~51.0m3/hm2。这个时期注意不要使小麦缺水,否则会导致严重减产。最后一阶段的耗水量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略有增加,日均耗水量约60m3/hm2。
3 冬小麦灌溉措施
灌溉小麦主要措施大致分为几点:(1)为了减少渗漏平整土地需要硬化水渠。提高灌水的质量对主要的水渠要加强措施防止渗漏,在保证不会渗漏的情况下平整土地可以有效的提高灌水效率的50%左右,节俭用水50%以上。(2)灌水量是关键,要根据小麦需水特点和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节水灌溉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灌冬水的效果较差,以灌拔节水和孕穗水的效果最好;在冬前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以灌冬水和孕穗水的效果较为明显。(3)灌溉可以与其它农艺办法相融合。民间有句俗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我国小麦种植的时间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小麦想要有一个好的产量,与整地施肥药剂拌种都有着很大关系,整地浇水时需要注意第一茬作物收获以后需要将剩下的秸秆粉碎2~3遍,再均匀的撒入耕地2~3遍,深度在20cm左右即可。接着耙地打碎地上的土块,疏松表面的泥土,平整地面为小麦出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立冬之前应完成浇水。
4 结语
冬小麦节水灌溉可以有效保持土壤中各方面的良好情况,例如:水、气、肥、热。也有着诸多优点与好处,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省时省力,对冬小麦的品质也有很大影响,能够提高冬小麦的增产量。在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灌溉技术已经向着多方面发展,节水节能,优化建设调度。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可以使我国农业技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