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春耕生产指导工作
2020-12-14曹玉红
曹玉红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长春 130052)
就温度和湿度调查而言,自2019年12月~2020年2月,省内气温相对于同期高出1-2摄氏度,降水相对较少。就气象估计而言,今年的3~5月份气温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情况,甚至出现倒春寒现象。就降水总量而言,与往期相差不多,但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性特征不明显的情况,通过了解可以发现西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春旱现象。
1 及时整地,确保播种时机
在春耕生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广以秸秆还田的保护性栽培技术,在降低污染的同时,改善土壤的肥力。春耕的整地工作需要确保土壤的墒情合理,及时对田间的秸秆进行处理,确保地温。在土壤化冻之后,及时整地处理,并做好翻耕和施肥等工作,使土壤的耕层上虚下实、平整细碎,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待温度合适后及时播种。对于低洼区域,应该充分考虑积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整地处理,平地松土,积水排出后,根据墒情选择合理实践种植。对于中西部的干旱区,需要根据农时,及时做好灌溉工作,提升该区域抗旱能力。对于东部区域,需要局部深耕工作,集中进行施肥、需要保墒工作,预防苗期的倒伏问题,防范春涝。
2 做好选种和种子预处理工作
作物品种的选择对后期的管理以及产量都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根据地理优势,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科学选择优质高产、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在品种选定之后,需要在春耕之前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晒种、拌种都是必要的工作,还要进行一定的试验工作,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处理之后的种子对于病虫害的预防以及苗期的长势都具有重要作用。
3 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整地工作、种子处理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密切关注土壤中的墒情和气温,一旦条件适宜,需要及时进行播种,尽量做到早播种、抢播种,将作物种植安排在最佳的时间段内。定要适时早播、抢播,把作物种在最佳播种期内。对于中西部的干旱区域,需要在做好灌溉工作的同时,坐墒确保土壤湿度,使用一定数量的抗旱保水剂拌种处理,从而实现抵御阶段性干旱的目标。对于保护性地段的种植,应该减少对土地的人为处理,以免出现墒情下降的问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精细化播种,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控制种植密度,既要保证后期长势,也要控制作物产量。
4 科学施肥
对于土壤的施肥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土壤肥力的测验工作。还应该及时调节作物需要的肥力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从而科学补充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在整地阶段,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改善土壤营养结构,提升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在玉米田的施肥过程中,需要分层次、分次施肥,避免一次性施肥。对于大豆的种植,需要遵循一次性深施肥的原则。不同的作物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施肥方式。
5 全面做好育苗壮秧工作
对于水稻的种植,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可以使用培育壮秧的方式。具体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扣棚工作,及时改善低温,减少苗期的病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当气温连续五天高于5℃后可以进行补种。根据播种的要求,需要严格控制播种数量。通常对于钵盘育苗而言,每孔最佳播种量为3~5粒。平盘育苗,每盘控制在120g以内,而隔离层育苗,可以控制在每平方米350g的范围内。育苗之后,需要做好苗期的管理工作,对温度湿度进行科学控制,同时配合使用一定的药剂,全面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还要预防倒春寒的危害。
6 病虫草害的防治
除草工作也是春耕时期需要重视的重点工作,由于气温回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为杂草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除草可以采用化学方式,但应该注意用量,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多的破坏。对于中西部的干旱区域,在除草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机械、化工和人工结合的方式,降低对土壤的污染。
全面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确保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全省农作物依然面临着病虫鼠害的威胁。其中玉米螟的发病可能集中在西部地区,地下虫害中西部都会出现。而稻瘟病、玉米大斑病也会在大部分区域出现。因此在预防过程中需要结合发病的时期和特征,针对性预防。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结合的措施预防病虫害。重视推广绿色的防治措施,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扩大生态效益。
7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新情况的影响,春耕工作相对严峻。省内的各级部门需要加快气象检测,及时做好预判工作,采用科学的耕种理念,指导快速完成春耕工作,还要加强宣传,及时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机械种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对各个种植环节进行科学控制,确保2020年的粮食产量,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推动我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