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延庆区生姜害虫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控建议

2020-12-14祁俊锋谢爱婷李雪丽方治慧

蔬菜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粘虫棉铃虫甜菜

祁俊锋,胡 彬,张 智,谢爱婷,李雪丽,方治慧,杨 茜

(1.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100;2.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3.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oe)隶属于姜 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现在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姜新鲜根茎味辛辣,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醇等物质,可入药或调味[1-2]。在我国,生姜主要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等区域种植,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的多样化,北京地区也开始种植生姜[3]。在生姜主要产区,生姜的主要害虫有亚洲玉米螟、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蚜虫等[2-3],随着种植区域的北移,生姜田害虫种类可能会发生变化。本文在北京市延庆区对塑料大棚栽培的生姜进行全生育期调查,记录危害种类和特点,并参考其他作物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北京今后生姜种植提供一定的防治参考依据。

1 调查方案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位于北京绿富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内有露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春秋棚)3种生产方式,品种有叶菜、果菜、根茎类等多个品种。

1.2 种植情况

生姜种植于春秋大棚内,种植时参考张雷等[2]方法进行催芽、浸种、播种,品种为娃娃姜,行距60 cm,株距20 cm。2017—2019年每年种植1棚,面积约400 m2。为防止重茬,每年都更换不同棚室,但空间位置变化不大,中心位置相距100 m。

1.3 调查方法

生姜于5月初定植,生姜出芽后至10月中旬收获,每周三调查1次,每次调查5点,每点调查10丛,记录害虫发生种类、时间、危害部位等。

2 调查结果

2017—2019年,共发现害虫4种,其中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钻蛀性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为食叶害虫,地下害虫只发现轻微危害,未查到具体种类。地下害虫发生相对较早,食叶害虫和钻蛀性害虫主要发生于生产后期。不同年份间,害虫发生种类差异较大,2017年以钻蛀性害虫为主,食叶害虫有棉铃虫和甜菜夜蛾,2018—2019年,以食叶害虫为主,主要是棉铃虫,还有少量粘虫。

2.1 识别特征

2.1.1 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姜农称之为姜螟),隶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为害,在我国已经明确的寄主有69种,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等[4]。亚洲玉米螟雌蛾大于雄蛾。雄蛾翅展20~26 mm,雄蛾前翅浅黄色,斑纹暗褐色。前缘脉在中部以前平直,然后稍折向顶角。内横线明显,环形纹和肾形纹深褐色,之间有1个黄色小斑。外横线锯齿状,内折角在脉上,外折角在脉间,外有1个黄色Z形暗斑。缘毛黄褐色。后翅浅黄色,斑纹暗褐色,在中区有暗褐色亚缘带和后中带,其间有1个大黄斑。雌蛾翅展26~30 mm,较雄蛾色淡,线斑类似,但多数个体不明显。卵呈鱼鳞块状,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淡灰色或略带淡红褐色,有纵线3条,以暗褐色背中线最为明显,中、后胸背面各有1排圆形毛片,腹部1~8节背面有2排圆形毛片,前排稍大,后排稍小。

2.1.2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菜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杂食性害虫,已经记录寄主170种。成虫体长10~12 mm, 翅展19~25 mm。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线,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肾形纹与环形纹均为粉黄色,剑纹为黑条,中横线波浪线,外横线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白色,锯齿形,外缘线由1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组成,各黑斑内侧白色。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甜菜夜蛾在叶面或叶背产卵块,卵圆馒头形,有1~3层,覆盖白绒毛。幼虫体色多变,一般为绿色或暗绿色,气门下线黄白色,两侧有黄白色纵带纹,有时带粉红色,各气门后上方有1个白色斑[4]。

2.1.3 棉铃虫

棉铃虫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杂食性害虫,在我国寄主多达20多科200余种。成虫体长15~20 mm,翅展27~38 mm。前翅体色变化较多,雌蛾前翅黄褐色,雄蛾灰绿色。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很斜,末端达后缘,位于环形纹的正下方,亚外缘线波形幅度较小,与外横线之间呈褐色宽带,带内有8个白点,外缘有7个红褐色小点,排于翅脉间。环形纹具有褐色边,肾形纹褐色。后翅灰白色,翅脉褐色,中室末端有1条茶褐色斜纹,外缘有1条茶褐色宽带纹,带纹中有2个月牙白斑。复眼球形,绿色。棉铃虫散产卵,近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为黄色。幼虫颜色多变,大致分为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4种,老熟幼虫体表布满褐色和灰色小刺,头部黄色,有褐色网状斑纹,各体节有毛片12个[4]。

2.1.4 粘虫

粘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五色虫,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7~20 mm,翅展36~45 mm。前翅淡黄褐色至灰褐色,有少量为红色。前翅环形纹、肾形纹黄色,中室下角处有1个小白点,其2侧各有1个小黑点,亚端线从顶角向内斜伸,在翅尖后方和外缘附近形成1个灰褐色三角形暗影,端线有1列黑色小点。粘虫喜在枯萎的植株缝隙中产卵块,初产时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初孵幼虫体色呈灰褐色,1~3龄幼虫腹足发育不全,爬行时成弓形,老熟幼虫身体有5条明显纵线,中央背线白色,较细,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老熟幼虫体色变化大,低密度时呈淡绿色,高密度时呈浓黑色[4]。

2.2 危害特点

亚洲玉米螟为钻蛀性害虫,鱼鳞状卵块产于生姜叶背,呈卵块,孵化后,幼虫先啃食叶片,形成不规则白斑,钻蛀后,叶片会出现排孔,严重时,芯叶和顶部茎叶枯萎死亡。

甜菜夜蛾低龄幼虫喜群集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天窗。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危害,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虫量较高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存在主叶脉上。

棉铃虫幼虫为害生姜主要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只留下叶脉,危害时产生的粪便明显多于甜菜夜蛾。粘虫为害生姜造成缺刻,幼虫常常顺着纵脉方向取食,与玉米田的粘虫个体相比,生姜田粘虫不活跃,发育缓慢。

3 防治方法

3.1 生态调控

玉米螟在北京地区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和谷子,粘虫也主要为害玉米和谷子,甜菜夜蛾可以取食白菜、甘蓝等多种蔬菜,棉铃虫可以取食多种作物。为了避免上述害虫在喜食作物田繁殖后迁入生姜田,生姜田要远离上述害虫的喜食作物田,同时要加强喜食作物田内害虫的控制,减少害虫迁入。

3.2 理化诱控

保护地种植时,要注意加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露地种植时,可使用性诱捕器或黑光杀虫灯,针对上述害虫开展监测和诱杀。当幼虫老熟时,如果虫量不高,可以采用物理捕捉的办法减少虫口基数。

3.3 生物防控

针对玉米螟可以利用赤眼蜂进行防治,悬挂蜂卡时,要确保蜂卵相遇。

3.4 药剂防治

监测发现蛾量较大时,要及时在生姜田开展调查,根据田间虫量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有机标准可以在早期选用昆虫病毒、Bt、印楝素、藜芦碱等药剂,无公害标准可以选择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等。喷洒农药时,要参考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猜你喜欢

粘虫棉铃虫甜菜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甜菜种植与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甜菜丰收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