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14康婷婷刘碧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呼吸机阻塞性通气

康婷婷,刘碧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疾病,患者有呼吸系统不良症状,并有气道受阻问题,在急性期可能存在呼吸衰竭问题,要做好对疾病的防治工作,而无创机械通气则为主要治疗手段[1]。与此同时,配合有效地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治疗舒适性。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2]。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优质护理实施要点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3]。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49~74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50.6±3.5)岁。在入院后对患者登记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4],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5],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试试分小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掌控,并优化护理流程,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妥善安排,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去照顾到患者的治疗[6]。其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无创呼吸机使用的培训,提升临床护理水平[7],这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此外,对初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心理指导,克服恐惧感,并注意面罩使用的舒适性,逐步适应这一治疗策略[8]。随后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饮食调整[9],辅助药物调整,提升治疗疗效,缩短治疗用时,并防止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产生依赖[10]。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的记录[11]。随后,则是关注其是否有明显的不适感,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 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针对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计量统计,在不良反应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2±2.9)h和(8.1±2.6)d,对照组为(38.5±3.0)h和(10.5±6.6)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为4.3%(2/46),包括腹胀和球结膜水肿各自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4/46),包括2例腹胀,1例球结膜水肿和1例排痰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病,在呼吸科中患者人数占比多,而实施优质的护理策略,首先要了解到患者的治疗需求,并能够针对现阶段的情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随后,才能去调整护理方案,促使患者的治疗更为全面、舒适,并能够加强护患、医患的沟通,发挥护理人员的桥梁作用、病情协助作用,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12]。

此外,慢阻肺患者具有呼吸困难不完全可逆,且病情容易反复,这就会导致住院患者的情绪低落或者焦躁,优质护理则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差异、情绪特点以及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状况开展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特别是在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上,其可以挽救缺氧患者、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生命[3],结合优质护理理念的落实能够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辅助康复治疗,提升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的耐受度,面罩舒适度,并能够做好不良事件的预防准备。患者对这一治疗措施的接受度高,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相应操作,及时解决治疗期的问题[13]。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病情,并结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特点开展护理协助,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用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呼吸机阻塞性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