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根管再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0-12-14魏媛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患牙遗漏管内

孙 健,魏媛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临床上,常常在塑化诊治失败后采取根管再治疗,该诊治技术已成为根尖周病变及牙髓病变的关键诊治措施[1]。随着近年来患者对牙齿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加之材料技术日益成熟,使根管显微技术于根尖周疾病、牙髓诊治中应用率大幅度提升[2]。为深入研究根管显微技术于根管再治疗患者中的具体运用效果,本研究抽取2018.02~2019.02期间接治的根管再治疗患者(108例)实施研究(118颗患牙,160个根管),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为2018.02~2019.02,探究对象为此时间段收诊的根管再治疗患者,统计统计108例(118颗患牙,160个根管)。纳入标准:经常规诊治无效者;X线片可见根管影像不清,存有异物;伴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知晓并同意研究。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精神罹患;遵医行为较差。入选者男性人数达58:50;年龄上限、下限80岁、14岁,均龄(45.23±10.15)岁。

1.2 方法

向患者讲述显微技术操作要点及具体流程,获得患者同意后进行诊治:实施X线检查,确立牙齿病变程度,进行患者牙齿解剖特征及根管状况的及时掌握,取橡皮障予以患牙隔离,在显微镜指引下开髓,修复髓腔,开通直线通路,依据不同患者不同状况行针对性处理[3]。

根管钙化清除:对钙化位置处于髓腔亦或是根管冠上中上患牙应结合牙齿颜色进行根管口位置的确定,通过超声工作尖将钙化组织清除,并沾取润滑剂疏通根管,待工作长度满意度实施根管预备,热压胶加压、填塞。对中下患牙可插入诊断丝进行钙化状况的勘察,利用超声工作尖清除根管口及中上部位钙化组织。

塑化后根管再治疗:通常情况下,若根管内塑化物较少,无需凭借显微镜进行勘察,采取C型挫即可完成;若根管内塑化物相对较多,基于显微镜指导下,手动器械勘察效果不佳,需在诊治中确立根管口部位及数量,而后再将C型挫探入,明晰堵塞状况,最后行塑化物清除。

找寻遗漏根管:限于X射线勘察角度及手法具一定约束性,很有可能出现遗漏根管的现象,故预先要备好髓腔,确定根管遗漏区域,经显微镜进行根管口实际位置的确定,利用超声工作尖清除根管口阻碍物及相应的钙化组织,充分显露根管口,实施C型挫深入。

根管桩清除:通过超声工作尖松解根管桩邻近位置粘固剂,并使超声工作尖与根管桩上方紧紧贴合并不间断向下方震动,松解至效果满意后拔出。

1.3 观察指标

根管再治疗效果。依据相关疗效评定表进行临床效果的评价:患牙无不适感,经检查无异常,且患牙咀嚼功能达正常水平,根管内填物紧密为成功;患牙不适感较强,经检查存有连续叩痛等症状,且咀嚼功能无修复迹象,半年后CBCT可见根尖病变区域疑似有扩大迹象,同时伴新型病变为失败[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借助SPSS 18.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计量资料用t验证、平方差说明,计数资料选则以卡方检验,%表示,统计数据选用SPSS 18.0分析,研究结果以P值说明。

2 结 果

根管再治疗效果

根管再治疗后,118颗患牙顺利完成治疗100例,成功率达84.75%;依据根管数量计算,160个根管再治疗并取得成功,成功率达82.50%(132/160),以根管数为计算标准,根管钙化物、取根内塑化物清除率达85.63%(137/160)、83.75%(134/160);根管桩去除率为99.38%(159/160)、找寻遗漏根管率87.50%(140/160)。

3 讨 论

随社会不断发展、口腔医学逐渐进步,牙髓病学诊治手段愈加成熟、完善,利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功能(放大及照明)可将既往无法清除的根管内封闭材料予以清除,能够找寻过去几年遗漏根管且对其实施根管再治疗,显著增加根管诊治成功率。现阶段,牙科手术显微镜已被运用于牙髓病学多领域,如诊断、普通根管诊治、根管再治疗等。实际上,这种技术旨在使外科显微镜融进牙髓病的诊治中,多由照明及放大系统构成,据调查,该设备放大效率可达6.5~40倍,能够进行髓腔、根管口与根管内具体状况的有效勘察,弥补既往裸眼观察的缺陷。伴随显微技术应用率提升,相继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显微超声器械。超声仪器的到来使临床诊治效率及质量均出现较大提升,可见在牙髓病诊治中显微镜及相关仪器不可或缺。基于显微镜下,超声工作尖可进行工作区的准确定位,清除钙化组织,并顺利将根管内旧填塞物清除,清除既有修复体,防止了深度切割牙体,降低根管穿孔率[5]。

本次研究中,118颗患牙顺利完成治疗100例,成功率达84.75%;依据根管数量计算,160个根管再治疗并取得成功,成功率达82.50%(132/160),以根管数为计算标准,根管钙化物、取根内塑化物清除率达85.63%(137/160)、83.75%(134/160);根管桩去除率为99.38%(159/160)、找寻遗漏根管率87.50%(140/160),提示显微技术效果令人满意。原因分析:显微镜通过其自身放大功能可将牙本质颜色轻微变化予以有效辨识,从而将钙化物与牙本质、塑化物与牙本质实施鉴别,进而在保证正常组织不受损伤的同时进行钙化物、塑化物的清除。未能有效取出塑化物考虑是因塑化物位置偏低,镜下无法清晰辨识;遗漏根管未能成功找寻考虑是因根分叉偏低,为防止医源性侧穿不再寻找[6]。

综上所述,根管再治疗患者采取根管显微技术效果理想,可进行诊治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深度推广。

猜你喜欢

患牙遗漏管内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遗漏的光阴
预成纤维桩修复改善患牙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秋之思
管内单相流强迫对流湍流传热关联式研究
遗漏焦虑
自然对流对吸热管内熔盐对流传热的影响
你会收集数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