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责任及培训策略
2020-12-14顾新颖
顾新颖
(河北省阜平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河北 阜平 073299)
随着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农村地区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不断锐减。如何更好的解决农民荒,保障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流动的最有效措施。通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够提高农民群众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率投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形态,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所以新型职业农民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职业人,是从身份转变成职业的凸显,同时也是社会分工、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人力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产业农民,这是与传统农民的本质区别。新型职业农民是将发展农业产业作为经营目标,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者,也不是将农业作为副业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即可,而是以发家致富为出发点。它是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时代产物。
新型职业农民是专业化的农民。现代农业强调以高科技设备、高新技术、科学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强调的是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服务。现代农业还要求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参与者,新型职业农民既要懂得经营,具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科技素养,具有经营管理能力。新型职业农民本身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工作,要做到术业有专攻,才是真正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责任
当前村地区劳动力大量外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民荒问题凸显。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解决农村人口脱贫问题,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样的情形之下,农村地区的大多青壮年劳动力甚至是中年人都开始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越来越少,大量农村土地被撂荒闲置,使得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产能力。
为有效解决农村农民荒问题,地方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农民辛苦劳作一年,获得不了多少经济收入,甚至还会出现亏本的问题,这就使很多农民丧失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需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变农民群众的传统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科技素质,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经济收入。只有从经济方面实现转变,才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农民荒的问题。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1、强化政策创设
积极推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探索与职业农民制度配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创设落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奖励激励、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2]。各培训机构要在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新、职业农民保障制度建立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加快出台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的政策性文件,不断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成长环境。
2、科学确定培育机构
要明确标准和程序,科学确定培育机构。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完善优化“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主体多元、适度竞争”的教育培训体系。探索政企合作模式,聚焦绿色、生态、种养加产业融合方向,遴选综合类培育基地承担培育任务,并择优向农业农村部推荐。
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广“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创业训练”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育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相应补助,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严把师资、教程和教材质量关[3]。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3、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
根据学员反响和产业需要调整课程,对于反响好的课程予以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式和产业发展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丰富;对于学员反应不好的课程予以更换。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
4、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通过电商学习,把自家的农产品、制作的小饰品等农产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展示出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