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农机化多样性原因探讨

2020-12-14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艺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 崔惠琴 周建东

宁夏同心县农机化推广服务中心

□ 马廷新

在大数据时代不妨先让数据说话。目前宁夏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5%,其中,小麦91%,水稻97%,玉米87%,均高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玉米机收只有60%左右。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7%,但种植、收获只有50%左右。至于特优产业,如枸杞、葡萄、瓜菜、中药材、草畜、渔业等,现阶段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解读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宁夏区域面积不大,但农机化表现出鲜明的多样化特色。耕地面积约1938.13万亩,但山地、灌区、草原、沙漠等农业生态齐全;引黄灌区有塞上江南之称,所产“宁夏大米”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天下枸杞出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不少于一百多种;盐池滩羊是农业部认定的禽畜保护品种之一。因此,宁夏农机化一路走来,有共性问题,但差异化非常突出。

一、共性问题

1.三个“不平衡”的矛盾

“三个不平衡”是指农机化协调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区域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如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0%以上,基本步入高级发展阶段,而南部山区只有50%左右尚处于初级阶段,两个区域相差悬殊尚看不到缩小的迹象。二是作物间发展不平衡,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高,基本达到全程全面机械化标准,而林果、经济作物以及枸杞等特色农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很低。三是作业环节发展不平衡,表现在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收获环节有待突破,如玉米就是如此。

形成“三个不平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农业产业的差异也不可忽视。如南部山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对农机化的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农机市场规模有限,大企业对适宜山区坡台地的小型机械研发缺乏兴趣,小农机产品适用性差,推广力度也不大。

2.示范基地引领作用不明显

近年来,宁夏农业围绕“1+4”特色优势产业(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推动建设了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园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带动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统一生产管理,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园区发挥了示范推广平台的作用。但是,园区在高质量、高标准“样本田”方面的作用不突出,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也不够,辐射带动效果不十分明显,尤其在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方面,缺乏研究成果和成熟技术体系的支撑。其主要原因是,除枸杞、菊花等产业外,其他特优产业的知名度还不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原意流转土地从事种植,因而也就谈不上机械化的问题。

3.农机农艺融合“两张皮”的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农机农艺融合已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一方面,农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定型推广,一定要适用于农艺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农艺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也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实际上,农机农艺“两张皮”的现象一直存在,从顶层到一线习惯于各干各的,如在作物育种栽培环节,就很少考虑适应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的要求,多数是机械化为满足农艺调整设计。其根本原因是,农机农艺融合还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两者在产业规划上融合不够,统一协调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推广中,以致于出现技术思路不协调、技术目标不一致、技术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各自业务独立进行所在难免。

二、差异化问题

1.具有宁夏特点的“宜机化”问题

这里的“宜机化”问题,不同于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改造。宁夏农业兼有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气候特点,加上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农民对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根深蒂固,实现规模化现代农业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宁夏农机化发展道路与众不同。一方面,条件较好的地区对机械化意识还不够。如引黄灌区,人均耕地面积小不足3亩,小农意识很强,虽然目前有部分土地流转案例,采取大户流入或代耕代种形式探索规模化作业,但是所占比例很低,总体集约化程度不高,这对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十分不利。

另一方面,同一作物不仅在不同区域甚至是同区域种植,行距株距、轮作套种、平作垄作等农艺也不同。如宁夏的玉米种植就存在着多种模式,有均行、宽窄行、覆膜和不覆膜等,构成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根本因素。又如,南部山区玉米和马铃薯都输覆膜种植,存在着机械化播种难度大、秸秆收获夹杂残膜、回收残膜不易解决、土地白色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宁夏农机化道路中面临的特殊矛盾。

其实,这种带有宁夏特点的“宜机化”问题与一线反馈情况一致。据宁夏农机推广站调研,很多农户和农机从业人员认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下,现阶段农民买不起农机的问题已退居到次要位置,即使有了高性能的大型机械,小块地也用不上,生产作业成本还高。这是宁夏农机化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化。

2.特色农机装备供给不足的“尴尬”

这又是一个宁夏特色的“无机可用”问题。近年来,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宁夏农机部门瞄准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需求,指导一些农机企业开发了葡萄枸杞株行间除草、粮食烘干、空气热泵杀青、温棚式太阳能枸杞干燥装置、马铃薯膜上种植、水稻穴播、山地牧草捡拾收割(打捆)及玉米马铃薯覆膜种植机等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没有市场规模,大企业不愿意投入,宁夏本地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制造能力有限,其产品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难以达到要求。

由此可见,宁夏特色产业农机装备需求相当迫切,特别是在蔬菜种植与收获、枸杞株行间除草与采摘、葡萄碎枝与清沟起苗、林果业等机械化方面必须全力突破。从当前现状看,设备“卡脖子”问题还一时无解,“无机可用”和“无好机可用”的现状短期内恐得不到根本改善。

三、措施建议

1.聚焦薄弱环节和短板发力。一是优化主要农作物农机化装备结构,主要是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问题,形成区域特色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二是着手解决经济作物机械化问题,尽快突破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瓶颈。三是补齐山川农机化短板。建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山地“宜机化”要求,推动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同时,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维修、农作物育秧育苗以及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作业配套设施。

2.发挥示范基地引领作用。一是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带动主要粮食作物向全程机械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二是围绕十大主推农机化技术加大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包括: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畜禽舍温控设备、自动投料设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三是注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各类项目配套装备技术优势,总结形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菜谱式”解决方案,成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3.协同构建农机化装备技术体系。一是突破高端装备供给瓶颈。支持引进一批地区适用性强、性能可靠、作业质量稳定的高端智能机械装备,解决特色优势产业“无好机用”问题;组织研发一批产业急需的替代装备,从根本上解决装备供给短板;总结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解决方案。二是推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应用。以园区为纽带,搭建研发单位、制造企业与新型农业主体对接平台,推动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支持灵武市智能农机信息平台、原种场智能农机园区和贺兰县水产园区升级改造,推进精准耕作、智慧养殖、云农场和“互联网+农机”融合发展,加快推广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三是构建农机化协同机制。从品种培育到农产品加工各环节,将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作为必备要求,实现良种、良法、良地和良机配套发展。

4.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引导鼓励农机企业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产品研发;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农机质量监管要加强同市场质监等部门沟通,开展农机产品质量抽检,形成社会重视农机产品质量良好氛围;加强行业标准制修订,规范产品生产、作业质量和技术要点,完善现代农机装备作业标准体系;开展诚信自律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打击惩处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也非常必要。Θ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艺宁夏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宁夏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