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中的社会资本功能分析
——以宁波市为例
2020-12-14周鸣飞
余 翔,周鸣飞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首次提出了“社区”,来形容某种有着共同习性和价值观的居民群体。他观察到,在乡村中,有血缘关系的居民往往生活在同一个社区;而在城市中,社区的居民群体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在一些社区中慢慢会形成共同的感情和道德,居民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帮助,形成情感动机的亲密信任关系的基础。[1]54没有社区的帮助,社会就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1960年由联合国共同起草通过的文章《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指出:社区建设不是人民或者政府单个层面上的任务,也不是一个计划或者命令。它需要居民发自内心的一个心理上的转变,通过大家的意见来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的项目。[2]70上述这些预见和思考在今天越来越成为现实。在我国,社区建设是城乡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支撑,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集中体现。如何建设好、发展好社区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也成为社会、居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要想实现发展成熟和谐社区,无疑需要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这就显示出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的定义,广义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指政府和市民社会为了一个组织的利益采取相互的集体行动。它在社会主体(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之间发生紧密联系后依照主体之间的变化和发展在社会网络中呈现出来。从其基本的原理进行思考,社会资本与经济和人力资源建设有不谋而合之处。社会资本一般面向社区供给,它给社区的个人提供各种物质的支持以及为人们提供所需的精神或情感支持,提高人们的道德感和价值观,规范居民的行为,创造和拥有社会资本的人能够在组织中与他人更好地交流,也为他本人带来更多的好处,包括信誉、口碑等。社会资本还通过集体完成的事件来起作用,能够在人与人的合作中提高彼此的效率和与社会更好地接触,为社区及个人开发出新的资源,新的空间和社会活动。现在不少社区还缺乏社会资本,没有公民责任,无法使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建设,无法使居民成为社会信任和集体行为意识的行动者,难以达到真正的居民间和谐相处,因此,积累社会资本对社区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资本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考察
(一)促进社区集体行动
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社会矛盾大量出现,解决这些矛盾显然不是仅靠传统的“单位”或“社区领导”所能做到的,需要潜在的社区资本发挥功能。
宁波市近期在老旧居民小区加装电梯就反映了这一点。宁波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三鼎坊始建于上世纪 90年代,有单元楼道 47 个,居民1500 余人,其中60 岁以上的居民占比超过一半。在这个老龄化现象突出的小区,老年居民的上下楼难题成了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有些家庭中老人已经80 岁,患有眼疾,十几年没出过几次家门。但老旧小区楼房加装电梯,关涉各方利益,实际推动起来困难重重。有些居民提出,装上电梯以后,不同楼层价格应该怎么算?有些居民担心“噪音大不大,影响采光吗?”,有些居民问“电费、维修费高不高?”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经验。根据记者的探访,刚开始该小区有35 位比较热心的小区居民聚集在社区门口的河岸边,开起了商议会。居民们提出心里的疑问、担心,请负责项目的相关部门人员来解答。针对居民最关心的出资分配问题,社区居委会联合住户先后召开二十余次动员大会,诚心邀请愿意来参加会议的每一户居民到会并发言,把诉求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参会者还通过争论,把心中的怨气和不满发泄出来。经过反复协商,拟定了一个各住户出资占比方案,由三楼居民承担 25%,五楼居民承担 75%。在安装方案上,最终居民们赞同采取“搭积木”的方式,通过钢结构通道使电梯井与楼梯休息平台相连接。如果以后这栋楼不再需要加装电梯了,使用寿命内它还可以被移至其他有需要的居民楼。然后开始起草申报方案、签订合同、进行公示、破土动工,由于居民的理解,最后这项工程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就建好了。[3]电梯开通后,家住5 楼的一家住户非常满意,购买了轮椅,准备经常带着家里的老人到楼下活动。
在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孔雀小区188 弄14号墙门装电梯时,居民们之间的社会资本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楼道自发成立了加装电梯管理小组,在电梯建设阶段做各个楼层的沟通工作,电梯使用后则做电梯管理工作。这个楼道的居民平时关系就比较好,住在楼里第一层、第二层都是退休人员,他们虽然不是很需要电梯,但他们从大局出发,为楼上居民着想,愿意支持加装电梯。围绕25 万元电梯安装费的分摊,居民们找来了各种方案,最开始是借鉴了其他城市的分摊比例,1 层楼不出费用,2 楼承担6.6%费用,3 楼承担13.3%费用,4 楼承担20%费用,5 楼承担26.6%费用,6 楼承担33.3%费用。针对楼层高的住户反映负担费用比较多的情况,居民们都表示理解,后来又提出第二种方案,给高层居民降费。2 楼承担8%费用;3 楼承担14%费用;4 楼承担20%费用;5 楼承担26%费用;6 楼承担32%费用,这个方案的依据是按照每层住户今后可以减少的爬楼梯格数来计算。但有些居民认为,这种方案,低层住户负担的费用增加了,但他们使用电梯并不多。居民们没有相互埋怨,而是很快“凑出”了第三套方案。方案中,低层住户承担比例降低,高层住户承担比例升高,2 层承担4%费用,3 层承担10%费用,4 层承担18%费用,5 层承担28%费用,6层承担 40%费用,但高层居民不是很愿意。最终的方案是 2 楼分摊比例进一步压缩,从 4%降为3%,3 层居民从10%降为8%,4 层不论根据何种方案,它都位于居中的 20%,所以从 18%略微提升至19%,5 楼居民从28%涨至30%,这个方案得到了居民们的同意。[4]在这场博弈中,居民既表现出争取权利的一面,也表现出愿意承担的一面。在电梯启用的那一天,楼道居民非常高兴,还组织了一场歌舞表演。
在宁波市其他一些社区,也按照这种形式开展了老小区停车位改造、楼道爱心扶手安装、楼道亮灯改造工作,通过这些集体行动,居民的参与能力不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不断走向成熟与壮大,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从而形成社区建设所需的多元主体及其规范与网络,增加了社会资本,促进了社区建设。
(二)帮助社区弱势群体
在社区中往往会有一些因为疾病、年龄、残疾、技能等问题而生活不方便,甚至陷入贫困的人群,这些属于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援助的,首先是自己的亲属,其次是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以及一些慈善性的社会组织。但是这些帮助往往是物质性的,有的存在时间限制,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候,来自社区内的帮助就非常重要。宁波市媒体报道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的退休教师石吉峰老人,今年70 多岁。多年前,他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孩子被开水严重烫伤无钱医治的新闻后,很是心痛,便与妻子商量决定每月向儿童意外伤害救助基金捐款1 000 元。从2010年4 月起,他每个月都到银行汇款,坚持了104 个月,累计捐款10.4 万元。他被评为市“十大慈善之星”“最美鄞州人”入围奖等称号。又如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有一名居民孙慧珍,2004年,她的邻居王亚佩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孙惠珍主动帮忙,承担起繁重的照顾工作,承诺会一直照顾她。从此,她每天按时帮王亚佩烧饭、洗衣、擦身、喂药,如同亲姐妹一样照顾她,这一干就是十四年。因此,她被评为“浙江好人”“宁波好人”“最美鄞州人”等荣誉称号。[5]这些居民不仅仅道德高尚,他们的行为还引起了人们的敬佩和效仿,通过他们传递了很多正能量,使人们主动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这些人结成了社会资本纽带。
(三)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能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培养社区的社会组织,培训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和社会工作人员,加强政府与公民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协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很多人还对社区教育融入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观点总结了我国当前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社区教育要勃兴,必须与社区建设相融合,社区教育融入社区建设是当代社区教育的新使命,提出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建设的策略。[6]65-67有些观点认为,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服务关系,对社区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7]62-65我国各地区的社区都组织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如终身学习活动周、文化艺术节、竞赛与论坛、生活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8]57这充分说明了社区教育在重建社会秩序、促进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余姚市阳明街道联系中国移动余姚分公司城西支局,为社区内退休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开展了培训,为50 多名老人家讲解智能手机基础知识,各种APP 的使用,来自移动公司的年轻志愿者负责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各项功能,让老人们有机会享受到网络智能时代的便利。[9]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府社区动员到社区定居探亲的外地文艺工作者、当地知名文化人士等资源,为社区居民办起了古筝工作坊、少年儿童油画培训班,由社区提供场地,开展宣传,社区居民就地学习,互相交流。在这些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区教育开展得好的地区,社会资本的理念和影响力发挥也比较充分。
第一,对居民而言,具有主体性及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公民本身就携带着较深厚的社会资本,能帮助社区从旧的管理模式转向新的治理模式,提升民主理念、多元参与、协商对话水平。第二,社会资本能吸引大量的社工人才来投身社区教育。社工人才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成立、科学运转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他们善于借助社会资本,把社区中零散的力量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能代表相关成员利益的组织,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制度规范和运转方式,并有效地开展活动。比如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培养社区领导人物和骨干力量,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增加社区建设的社会资本。[10]75第三,利用社会资本可以促成政府关心社区教育。政府在与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协调中积累了一些社会资本,使得政府、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明确自身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与地位,实现协调合作。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和社区的整体建设与发展是不可分的,社会资本是评价和决定社区健康社会关系的重要指标,可以说是社区发展和整体建设成功的关键。
二、社区建设中运用社会资本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由于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计量和建设仍然不清楚,对我国社会资本的研究和讨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意识到社会资本是直接解决社区建设与发展问题的主要战略和关键。比如,在消除社区贫困问题上,研究者已经提出穷人不仅面临经济匮乏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缺乏社会资本的影响。有必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社会资本来消除贫困,避免恶性循环,因为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贫困和贫困的状态不断相互作用,但现在政府和社会仍然比较重视给予贫困人口经济方面的援助,而不是帮助他们寻找社会资本。
(二)忽视培育社会资本
一直以来政府都用各种措施大力建设社区和促进社区环境人文发展,但大部分的居民对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认识止于宣传口号,而对社区自治的思想和实践则是不甚关心的态度,甚至觉得建设社区是国家的责任,和个体没有什么关系。有些甚至觉得在政府建设好社区后再开始挑选住房才是正确的流程。政府对社区建设的呼吁也只是停留在有一个好的设想当中,而忽略了社区力量的自下而上的参与。这主要是由于社区内缺乏社区认同和社会互动的培养,社区内部的关注同样不足。[11]33没有一定的社会资本作为基础,社区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处于政府绩效工程阶段,这将使其难以实现深化和持久,真正发挥其在社会融合中应有的作用。
(三)社区自治组织不够强大
一般社区的居民缺乏追求社区的基本民主自治的强大动力,与城市居民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有关。首先,居民和居委会的关系非常弱。这样的削弱使得居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停留在“居民投票权”的抽象阶层。没有直接的利益,民主的权力只不过是一个装饰而已。第二,居民不知道居委会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对居民没有感情,这意味着社区中的社会资本不足。第三,城市的居民虽然住在同一社区,但每个人都集中在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中,对公共生活不怎么感兴趣,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少,这样的状态对于社区社会的资本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四)社区自身的共同价值观和内部合作精神尚未形成
现在,人们往往在社区里生活,在单位里发展。生活和发展两者被分开。因为社区的现实状况很难为社区成员的人力资本提供有效发挥作用的空间,难以让人们获得高收入。所以,人们更多地依赖于单位,而不是社区。在单位里,社会成员主要处在被动的从属关系中,强调行政权威的认识,缺乏对自身权利的认识。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资源占有,都必须通过行政管理相关服务获得,这种对单位的依赖造成了单位意识。比如社会成员的参加意识不是真正的参加意识,而是主要依靠服从和优越性。社区的生活和单位系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社区里面没有这么多的权力和依赖,需要社会成员学习的是社会属性,例如广泛的信赖、社会规则和集体合作等。[12]162-167
三、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的建议
从社会资本的观点来看,我们需要探讨现代社会的总体结构,了解我国社区建设中的发展困境,实现社会的发展。必须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社区建设不能仅仅通过对社区的财政援助、政府赋权和社区管理来实现,培育社会资本是解决社区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
应当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变迁以及社区的改革,社区面对着时代的许多挑战,社区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单元,也不能成为纯粹的行政权力空间。在社区建设中,要传播基础的伦理道德,要对居民进行集中的培训与研究学习,加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培养现代公民道德。在居民价值观教育中突出信任、互惠和合作元素,由理论研究者、实践者或者让有经验的人指导学习,让社会资本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国家、社区和公民之间的共同努力
社区社会资本的主要支柱是社区内的各个层面和层次,以及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因此,社区居民无私奉献、社会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信任关系是建设社会资本的关键。社区民众通过照顾周围的家人、同学、老师和邻居,加强人际关系和信任,关注和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这些都能增进社会资本。社区成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对社区的共同价值有充分认识,在社区事务中能够有协调意识和协调的精神,克服集体行为的困境,也是营造社会资本。社区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积极参加社区的事务,观察和总结社区成员发挥社会资本的效果,提倡某种社区价值、营造合作环境和内部的信任,有助于社会资本成长。社区要同外部社会建立网络关系,把社区之外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和社区连接起来,促进社区外部单位和外部组织回归到社区共同体之中,积极参加社区建设。使社区的成员无论是在社区内工作生活,还是在单位中工作,都能接受到社会资本,也都能对社区建设有兴趣,并且能够接受与单位不同的社区合作方式,培养对社区的价值认识和信赖,努力促进在单位的那些社区成员的社会关系回归到社区之中。[13]17-21
(三)避免走入社会资本的认识误区
有些人认为,社区内的公民道德水准较高、文明程度高、社区秩序良好就代表着社区的社会资本良好。这里面可能存在着一些误区,将个人道德水平所能发挥的集约作用、协同作用和社区层面的相互信赖、互惠、合作的网络混淆在一起,因此要避免对单一、不充分的关系的理解。不同的社区,建设社会资本的道路也不同。比如在一些社区中,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和领头人,帮助社区居民建立自助服务和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正规和非正规支持网络。[14]64有的社区没有强有力的带头人,要发动作为社区的居民个体,充分发展自己的经验,积极参加一些解决社区贫困、帮助社区发展的事情。有的社区里,存在着一些单位,单位内部环境及单位的人力资源对社区资本的建设也有影响,要促进社区居民和单位之间的社会信任,为更多社区成员提供更多的生存、活动和表现空间,促进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合作。[15]32
(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创新
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培养社区的价值认识和合作精神,帮助社区成员克服漠不关心、怀疑等障碍,提升到彼此信赖和合作的理性层面。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在社区中集聚各种人力资源,来担任适当的角色,使社区建设由少数人的事情改变为多数人的事情,乃至大家的事情。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吸收社区的成员网络和网络内的活动和资源,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社区的资源和利益,帮助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
结语
社会资本是外部引入的概念,在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现出极大的普遍性。以这种概念为基础来解释居民在建设社区时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把握社会建设的潮流。现在,城市居民通过社区居委会实行社区自我规划,发挥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定、民主监督效能,但社区建设还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社区的建设也有明显的行政倾向,从而使社区居民对现有社区的建设持消极态度,只有被动和消极的参与,这样的社区建设仍处于表面阶段,不是实现民主自治和社会资本培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资本建设不足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社区社会资本的增长将最大程度地为实施社区建设,并最终为实现社区自治提供帮助。政府、社区、社会组织、民众都应该作为社区建设的推进人,努力改变旧的做法,更加明确培育现代社会资本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和建立社区内部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加强社区居民身份和社区归属,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建设现代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