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12-13黄仁树

关键词:人格中华高中语文

黄仁树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创新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既能使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充分结合,使高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进行汲取,进而发展自身,帮助自身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9.014

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不足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需要一个载体来使它发挥作用,来实现在学科中的人文教育功能,语文则成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高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最好时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

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和要求,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有效调整,及时撇除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高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浓厚的爱国之情、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的亲情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健全当代高中生的人格,都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当前教师应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人格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完善,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就精心编排了大量的古文诗词,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语文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优势,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人们常说《论语》和《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比如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三思而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论,都体现着礼治的特点。

2.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虽然去今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历史人物或被岁月湮没,或被记忆至今,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學习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注重站在语文的视角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拉近学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内涵。比如苏轼,学生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至于更多的信息不甚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人物。

3.开展实践性活动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因此,我们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之外,还需要对课外教学阵地的作用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充分体会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是现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入手,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并通过在课堂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多种手段来对高中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兴趣进行调动,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更为和谐,也得以形成较为充沛的文化氛围,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刘永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作文成功之路》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人格中华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