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
2020-12-13袁贤达
袁贤达
摘 要: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着力点之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 传统文化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9.006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本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一些教师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等系列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们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并且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引入传统文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1.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频率有待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忙着讲课,学生忙着记笔记,看似忙得不亦乐乎,但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却存在着问题。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难以对具体的现象和问题开展深入的思索以及探讨,在保证教学进程的同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但是,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意义并不能进行深入的解析。虽然有的教师引入了传统文化的形式,但是却并没有引入传统文化的灵魂,单纯将内容进行展示,没有赋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为学生真正地讲解和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对于仁孝、忠恕、礼义的内容的讲解显然不够深刻。
二、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可以出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身影相信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解语文知识,这是传统文化的价值之一。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文化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传播价值,如果教师将其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运用和展示,在无形之中会树立自己的自信,面对陌生知识会保持探索的欲望。传统文化价值中的普世观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中仁孝思想、忠恕思想、礼仪内容都会对学生的个人品质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价值。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传统文化教学就兼具了这样的功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对于自己所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不由自主地思索,并且将这些知识积极地运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广价值,让身边的更多人去关注传统文化,去热爱传统文化。
三、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将会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认为教师所讲述的阅读知识和作文知识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当然也就没有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相应教学效率的提高。
2.引用传统文化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语文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之间并无任何隔膜。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活动之时,应该更多地引用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意图得到相应的实践。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落花生》这一节课的知识时,就运用实物实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用“晏子使楚”之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則为栉”的例子说明花生的性状是存在差异的,生长地点是存在不同的,然后用“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保持较大的兴趣,同时和教师之间也进行了相应的交流,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们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积极的探索活动,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具体策略的改进和更新,保障学生的正常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之中,也会感到如痴如醉,从而为个人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石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甘肃教育》201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