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海瑞:为乡村振兴尽心尽力

2020-12-13文|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海瑞第一书记集体经济

文| 祁 雯

2018 年,赛罕区选派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时任赛罕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的李海瑞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市区30 公里的榆林镇红吉讨号村担任第一书记。

李海瑞的“三深”工作法

红吉讨号村位于榆林镇南端,因地处碱性较大的山湾地带,故取名“红吉讨号”,意为“碱滩湾”。由于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知识结构不优,后备力量不足,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李海瑞到任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确立了“三深”工作法,从建强村党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素质等方面入手,分步实施“大美红吉”建设规划,把红吉讨号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采用“深度融入法”,做村民的贴心人。李海瑞有多年的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熟练掌握做农村群众工作的方法。他深知,村民对机关下派的第一书记有许多偏见和不信任,如果不能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实施。李海瑞从驻村第一天起就开始走访群众,摸清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劳动能力等基本情况,到村民家里唠家常、干农活,帮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他把自己和驻村工作队员的联系方式、贫困户可享受政策做成明白卡,张贴在每一户贫困户家中。贫困户云虎虎对医疗报销程序不了解,李海瑞详细解释报销程序,并亲自到医保中心帮他办理;村里缺乏青壮劳动力,李海瑞就在机械化种植上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村“两委”和村民们越来越信任和认可李海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念更加坚定,建设家乡的劲头更足。

红吉讨号村马铃薯长势喜人

采用“深入挖掘法”,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增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动性、积极性。红吉讨号村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区,不适宜发展工业、养殖业等产业,村里近一半的人口为老年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劳动力十分有限,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李海瑞深入挖掘该村的农业优势,探索打造集旅游休闲、科普养生、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有产业、有风景、有乡情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2018 年,李海瑞带领村党支部从土地入手,发挥该村山泉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先行先试种植比普通高粱多20%产酒量的糯高粱,打造了有名的“红吉白”品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李海瑞发现,充分挖掘本村优势,打造自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2019 年,红吉讨号村依托土壤、气温优势,实施马铃薯标准化试验示范田项目,与“中国薯网·金豆农科”签订合作协议,在种植技术指导、产品品牌打造、网络销售渠道等方面开展合作,当年亩产达到2315 公斤,加上开展马铃薯领养、薯花观光等活动的收益,净收益达16 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提振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2020 年,红吉讨号村实施“南果北移”项目,种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的朱桔等特色水果,打造集热带特色水果观光采摘、户外拓展、研学等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开辟了产业振兴的新市场。

采用“深化提升法”,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李海瑞开始琢磨实施村民素质提升计划。这样的想法源于他在一次活动中认识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的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看到她坚守弯柳树村7 年,使村容村貌、民心民风都有了极大转变,李海瑞内心深受触动。他深刻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提升村民素质、转变村民观念才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点。李海瑞从村党组织抓起,规范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选取通俗易懂、形式活泼的课程展开学习,让全体党员能够理解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同时,面向群众开展“孝老爱亲饺子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在李海瑞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不少志愿者到村里提供志愿服务,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贫困户李金香激动地表示:“政策这么好,李书记是最好的书记,我个人要坚强些,不给国家添负担。”

大家眼中的李海瑞

李海瑞(左)在爱心田园察看庄稼长势

在村“两委”干部眼中,李海瑞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从马铃薯到葡萄再到“南果北移”,从大田种植到庭院经济再到观光农业,新奇的点子层出不穷。2020 年,为了给已经脱贫的村民提供兜底保障,李海瑞组织村“两委”开辟了5 亩爱心田园,种植无籽西瓜、葫芦等瓜果蔬菜,联系区教育局建立研学基地,组织小学生开展农事体验、瓜果采摘等活动,所得收益全部用来帮助困难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在村民们眼中,他是一个“阔气”的干部。每次到村民家中吃饭,都要带上点水果、烟酒,给孩子们带点儿小玩具;驻村期间为了不给村里添麻烦,自掏腰包在村里租了一间房子;疫情防控期间,他带动家人共同捐款3100 元……只要是为了村民,李海瑞从不含糊。

在领导眼中,他是一个对任务从来不拒绝的干部。组织选派他当第一书记,他一口答应,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扎根农村;为了便于工作运转,局里和他商量免去他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他毫无怨言,一心为公……他常说,“为人民服务不能挂在嘴上,要见在事上,我来村里就是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2020 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李海瑞在述职会议上郑重承诺:“如果组织和村民需要我,我可以一直留下来,履行好第一书记职责,为乡村振兴尽心尽力!”

猜你喜欢

海瑞第一书记集体经济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海瑞定理Ⅰ”的历史性反思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论海瑞的“廉名”传播及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