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温室蓝莓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

2020-12-13王兴东杨玉春刘有春

北方果树 2020年2期
关键词:蛴螬蓟马虫害

王兴东,孙 斌,魏 鑫,杨玉春,刘有春,张 舵,刘 成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 115009)

蓝莓是国际公认的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第三代水果之王。近年来,蓝莓以营养、保健、安全、“阳光产业” 等特点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市场前景看好,推动着中国蓝莓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到2018年底,全国栽培面积55 344 hm2,辽宁省栽培面积6 134 hm2,位列第二位 (李亚东 《 2018年度中国蓝莓产业分析报告》)。辽宁省处于温带果树和寒带果树的过渡区域,有丰富的冷量资源,发展温室栽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秋季进入低温的时间较早,可以较早满足蓝莓的低温要求,因此可以提早升温;同时冬季又不太冷,使果实提早成熟、抢占市场,适宜发展温室蓝莓生产[2,3]。从2012年开始,辽宁省温室蓝莓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近3年,辽宁省温室蓝莓井喷式暴增,至2018年温室蓝莓面积达1 067 hm2(李亚东《 2018年度中国蓝莓产业分析报告》)。笔者从2007年至今,一直从事温室蓝莓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和推广工作,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将辽宁省温室蓝莓病虫害发生现状和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供广大蓝莓生产者参考。

1 辽宁省温室蓝莓病虫害发生现状

随着辽宁省温室蓝莓商业化种植面积和年限的增加,温室蓝莓病虫害逐步凸显并加重,成为影响蓝莓生产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1)病害逐年加重,种类增多,呈多元化发生;虫害基本维持原水平。据生产调查,2012年以前,温室栽培面积小、年限短,且因蓝莓抗病虫害能力强,主要有灰霉病、茎基腐病[4],其他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2012年开始,温室栽培迅猛发展,枯枝病、炭疽病、溃疡病等病害逐年加重,且多种病害复合发生,对植株危害加大。据生产调查,2018、2019年大连、丹东、葫芦岛等市种植基地,因雨后枯枝病防治不当,致使植株死亡率达10%~20%,受病株达到30%~50%,严重影响产量和产业发展。虫害增加蓟马、果蝇等。近些年来,蓟马危害加大,影响新梢生长和花芽形成。(2)间作不当,造成交叉侵染,引发新的病害。一些种植户或企业,间作农作物时疏于管理,未及时进行病害防治,严重时病害侵染到蓝莓。2019年绥中某基地发生花生炭疽病,且传染到蓝莓叶片,其症状和花生病症极其相似。(3)不同品种病害发生差异性较大,如‘北陆’‘伯克利’‘密斯梯’等对枯枝病敏感,易感染;而‘蓝丰’‘都克’等不易感染。(4)种植基地对病害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较科学的防控技术体系,极易造成病害突发;小的农户,对病虫害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病虫害防治意识。尤其是采后修剪、新梢萌发后、雨季生长阶段,极易造成枯枝病、灰霉病、炭疽病流行。(5)种植模式与生产技术管理不兼容,易导致病害发生。近2年,很多种植南高丛品种,都采用小苗密植栽培模式,增加前期产量,但因修剪等管理不科学,易导致病害发生。

2 温室蓝莓病虫害的种类、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辽宁省危害蓝莓的病害以枯枝病、灰霉病、炭疽病、茎基腐病为主,虫害有蓟马、蛴螬、蚜虫、介壳虫、蛀干性害虫等,其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现阶段调查表明,温室蓝莓生长阶段易发生枯枝病、灰霉病,蛴螬、蓟马。采后修剪的,新梢萌芽、生长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易发生枯枝病、炭疽病、灰霉病、蓟马为主的新梢病虫害,并混合发生,易造成新梢停长或死亡,影响来年的产量。生产中必须综合防治,重点防治期为7—8月。9月以后基本没有病虫害发生。

2.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1.1 病害

2.1.1.1 枯枝病

为温室蓝莓生产中头号病害,流行性和破坏性较强,严重影响蓝莓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有扩大趋势。据研究表明,蓝莓枯枝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可由单一的病原菌引起,也可由多种病原菌综合引起。目前国内已发现的主要有葡萄座腔菌[5]、乌饭树拟茎点霉[6]、棒状拟盘多毛孢[7]、可可毛色二孢及假可可毛色二孢[8]等。枝条溃疡病也列为枯枝病的一种。

症状 病菌危害蓝莓叶面、嫩枝、枝条和主干。病菌通过花芽、皮孔、气孔和伤口侵染寄主维管束组织[9]。病菌先从叶片边缘或中间部位侵染,形成病斑,数量不等,呈不规则扩散,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病菌扩展嫩枝上,引起嫩枝枯死,感病枝条的木质部组织变褐色或黑色,在病斑处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从整株来看,病原菌表现为从枝条上部向下沿维管束组织侵染至主干,若不及时防治,叶片、枝条快速侵染,若控制不住则整株死亡。

病发期 温室升温1 周后,枝条萌动至展穗期为病发期,枝条的花芽顶部或新生嫩梢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并向下侵染,致枝条枯死;露地阶段从采后修剪的新梢萌开始到8月末是主要病发期,尤其在雨季后晴天,高温高湿天气极易感病,若防治不科学,会造成毁灭性灾害。生产中以预防为主,建立健全防控机制。

2.1.1.2 灰霉病

蓝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菌[10],为温室蓝莓主要间发性病害,可危害蓝莓的果实、叶片及果柄。

症状 初期多从嫩叶叶缘或叶尖开始,形成“V”形病斑,逐渐向内扩展,形成灰褐色枯斑,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被感染的果实呈水渍状,软化腐烂,并有霉状物。湿度大时病菌快速向周围传播。

病发期 温室阶段集中在展穗期、花期、果实第一速长期;露地阶段从采后修剪新梢萌发开始到8月中旬是主要病发期。一般在湿度大、光照条件差时易发生,如温室低温寡照,露地连续阴天或雨后易发病。只要防治及时,不会造成危害。

2.1.1.3 炭疽病

近年来,该病列入温室主要病害。据研究表明,辽宁省部分地区的蓝莓炭疽病是由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11],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

症状 病菌从叶缘或中间部位侵入蓝莓叶片,并侵染枝条,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呈褐色,后期有的呈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红色晕圈,叶片病斑背面有红褐色霉状物;枝条病斑的中心开裂,偶尔表面着生黑色的小黑点,枝条萎蔫或枯死,但不导致整株植株死亡(与枯枝病的区别)。

病发期 温室阶段主要出现在萌芽期,危害花芽和果枝,如及时预防,危害性不大。该病主要发生在采后修剪新梢萌发后,即7、8月高温、多雨季节,高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该病害流行。

2.1.1.4 茎基腐病

该病害主要危害根颈或近地表枝干部位,主要由土传病害引起。由于温室精细化管理,该病危害不大,只在定植初期偶有发生,喷施恶霉灵即可防治。

2.1.2 主要病害的防治

枯枝病、灰霉病和炭疽病是温室蓝莓3 大病害,危害严重。生产中表现为2 种或3 种病害兼容发生,尤其在雨后晴天表现更为明显。所以采取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同时用药,及时防治,保证新梢正常生长。具体措施如下。

2.1.2.1 建立病害防治技术机制

病害防治一定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在此基础上科学用药,以生物制剂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减少污染,生产安全食品。

(1)建立病害情况巡检制度,专人负责,发病后及时上报。(2)在新梢生长阶段,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逆性是根本。同时,在雨季做好防涝和排涝工作,避免地表湿度过大,控制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3)规范良好的行为操作,修剪时要对剪子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处理病枝。

2.1.2.2 药剂防治

防治枯枝病的药剂如叶枯唑、中生菌素或四霉素、咪鲜胺等,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如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等,防治炭疽病的药剂如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取防治不同病害的药剂交替喷施。

温室阶段,以预防为主,采取烟剂熏蒸方式,即在升温结束后、漏嘴至展穗期和花前1 周,采用腐霉利、百菌清、速克灵等或复合型烟剂熏蒸。尤其是温室高湿寡照环境下,首选烟熏剂防治。在新梢生长季,以药剂防治为主,每两周喷药1 次。

雨后必须喷药防治。一旦发病,立即喷药防治,1 周1 次,连续喷施二三次。药剂按说明书施用。花期和果实采摘期不施药剂。

2.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2.1 蓟马

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蓟马危害逐年上升[12],近5年辽宁温室蓝莓蓟马成为危害新梢的重要害虫,且有扩大趋势。蓝莓蓟马成虫为金黄色,体长1 mm 左右,具有个体小、易隐藏、繁殖快等特点。在温室新梢生长期危害较重,影响果实生长。尤其在采后修剪新梢抽生到新梢“黑尖”生长阶段最为关键,一旦危害,叶片畸形,影响新梢正常生长;花芽分化期将影响花芽形成及膨大。

2.2.1.1 危害状

成虫或若虫锉吸嫩梢、嫩叶。被害部位变硬、缩小,细胞死亡,生长缓慢,节间变短;随着新梢叶片生长,叶片卷曲变硬,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出现铁锈色;枝条顶梢坏死,茎呈铁锈木栓化。同时蓟马传播病毒,导致出现蓝莓病毒病(如鞋带病毒等),给蓝莓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2.2.1.2 危害期

据研究表明,露地蓝莓蓟马发生动态,随着温度升高,蓟马数量开始增长;随着气温下降、雨水增多,蓟马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2]。温室发生动态基本相似。温室危害期在新梢萌发、花芽展穗开始,随生育温度提升,数量增长;果实膨大期数量迅速增加,果实成熟期为高峰期。第二个危害期在采后修剪、新梢萌发开始,7、8月新梢生长期。当新梢木质化、叶片成熟后不造成危害。

2.2.1.3 防治

抓住关键期,提前预防是关键。(1)温室在展穗期、果实膨大期进行异丙威烟剂熏蒸处理二三次,或结合叶面肥药物喷施防治2 次。(2)在采后修剪、夏剪新梢萌发后喷施药剂防治,嫩梢生长期7~10 d 喷施1 次,新梢木质化后2 周1 次,可结合喷施叶面肥同时防治病害。药剂可选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呋虫胺可溶粒剂[12,13]等,稀释1 000~1 500 倍;阿维菌素稀释1 000 倍。果实膨大期可喷施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600~800 倍液,绿僵菌、白僵菌[14]按推荐量喷施。此类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保证食品安全性。以上药剂可交替进行。

2.2.2 蛴螬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统称,是世界上公认的重要地下害虫,可为害多种植物[15]。铜绿丽金龟[9]在辽宁危害蓝莓较重,尤其是温室蓝莓,因种植者施有机肥或因发酵不达标,蛴螬危害日趋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2.2.1 危害状

蛴螬啃食蓝莓根系,严重时蓝莓只剩主根;危害初期植株生长势缓慢,高温时段整株出现萎蔫现象,随着虫害加重,叶片发黄、枯萎,直至整株死亡。判定是否蛴螬危害,一般是个体或某一区域植株出现上述症状时进行根检,即挖出根系检验是否有蛴螬。

2.2.2.2 危害期

由于温室栽培的特殊性,危害有2 个时期。升温后随地温提升,幼虫开始活动,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露地生长阶段在8—9月危害较重,发现叶片发黄时已经晚了,应提前做好预防。

2.2.2.3 防治

抓住关键期实施药剂防治。(1)重点防治时期为花芽膨大期、果实采摘后或采后修剪、8月中下旬。操作方式为灌根和随人工施肥添加颗粒长效药剂防治。药剂有毒死蜱乳油、辛硫磷等防治地下害虫药剂均可。乳油稀释500~800 倍浇施,颗粒可随施肥一起施入,按使用剂量施用;近些年绿僵菌、白僵菌[14,16,17]作为生物制剂在蓝莓生产中开始应用,使用后见效稍慢,效果较好,保障食品安全,且长效,是未来用药的发展方向;生产剂型有粉剂、乳油,悬浮剂、颗粒剂等。(2)做好有机肥的发酵。蛴螬发生主要因素是使用的有机肥如牛粪、羊粪、鸡粪等发酵不科学,未达到高温阶段。建议采用发酵菌剂如EM 菌等,发酵效果好。(3)蛴螬比较喜欢蓝莓根系,防治是长久工作,要坚持二三年才能彻底根除。建议每年在关键期进行根检和虫害监测。

2.2.3 其他虫害

蓝莓对虫害的抗性较强,一般不易引起虫害流行。经调查发现,当树下草上有鳞翅目啮叶害虫时,只有将草拔掉后才到蓝莓树上吃叶。温室蓝莓其他虫害的影响不大,是间发性或阶段性,结合蓟马防治时即可兼治。

2.2.3.1 介壳虫

主要危害树干和叶片,偶有发生。叶片发生若虫在9月。冬眠成虫聚集在主干上,呈灰黑色,随温室升温开始活动。防治方法,在升温前修剪时,将枝干上介壳虫撸掉,并涂抹药剂如毒死蜱、噻嗪酮、螺虫乙酯、杀扑磷等,或在虫害活动期喷施上述药剂。

2.2.3.2 蚜虫

温室内发生较少,露地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嫩梢生长阶段较重。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一般南高丛品种或叶片薄的品种易发生。温室生长季可用异丙威熏蒸即可。露地喷施防治蓟马的药剂均可兼治。

2.2.3.3 鳞翅目啮叶害虫

如菜青虫、小菜蛾等,危害不大,只是间发性。生产中注意防治好树下杂草或周边农作物虫害即可。果实生长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为主。

2.2.3.4 蛀干性虫害

即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一般立秋后到8月中下旬,主要为害新梢嫩叶生长点和嫩茎,造成新梢死亡。防治方法,在立秋前后或发现虫害立即喷施阿维菌素或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一二次即可。

2.2.3.5 果蝇

据生产调查,近3年辽宁省露地蓝莓果蝇危害日趋加重,尤其在果实采摘期、阴雨季危害加重。温室栽培空间相对独立,果蝇发生几率很少。据不完全调查,2018年6月中下旬,某种植户‘伯克利’果实少量发生。早期品种未见发生。防治方法,果实成熟前喷施苏云金杆菌800 倍液。

3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今后方向

随着辽宁蓝莓产业的发展,温室蓝莓栽培面积将继续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提到生产重点。建立科学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是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温室栽培成功及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保证蓝莓的市场认可度和食品安全性,蓝莓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走绿色、有机、安全的防治路线。“以菌防(治)菌、防(治)虫”理念是蓝莓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所以,生物菌剂的应用是产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蛴螬蓟马虫害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蓟马的行为调控作用及其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
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响应比较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土法对阜阳市夏大豆田蛴螬的防效试验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