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山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3王青钦曾小健

蚕桑茶叶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桑园蚕桑桑叶

王青钦 曾小健

(1.贵州省独山县农业农村局 558200; 2.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发展,蚕桑也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多元化高效发展。当前独山县蚕桑产业仍面临单产低、支出大、效益低的问题。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根据2020年中共独山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笔者于2020年3月12—20日,到玉水镇玉水村、下司镇星朗村、上司镇拉旺村、百泉镇摆罗村以及基长镇的董秧村、狮山村、茶亭村、林盘村的桑园、养蚕基地、小蚕共育基地、蚕桑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各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负责人、种植大户、合作社、技术能手、农户、各种养企业进行访问或座谈。现针对独山县蚕桑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1 发展现状

独山县20世纪70年代就有种桑养蚕的经历,在国家“东桑西移”引导蚕桑产业布局调整的大环境下,我国蚕桑业进入一个重新布局、重新发展的时期。2017年,蚕桑业发展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地要发展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产业。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处于东西部中间地带,自然成了国家“东桑西移”后期工程最佳的承接地。2016年独山县农户自发种养,2017年桑园面积扩大约66.67hm2。在各级政府引导下,2018年发展至1 213hm2,2019年累计面积达2 135hm2。

2018年全县发放小蚕3 285张,产出鲜茧10批;公司收回鲜茧242t(蚕茧均价46元/kg),加工鲜茧885t,生产高档蚕丝113t,实现产值5 400万元。2019年发放小蚕3 300张,共收鲜茧1 525.0t,鲜茧均价42元/kg,产出生丝169t,生丝销售总额6 405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社成员精力有限,顾此失彼

各镇多数桑园均由合作社管理种养,由于合作社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加上合作社成员兼有村委工作任务,种桑养蚕工作只是临时兼职,在缺乏人手、时间、精力和种养经验的情况下管理蚕桑产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2.2 流转面积大,种植面积小

各镇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流转面积虚高。一是已流转的积水地、低洼地、土地贫瘠地不适宜种植,种下去不存活。二是农户要求“好+差”同时流转,差的部分不适宜种植。如恒盛公司流转140hm2,实测106.67hm2,2018—2019年每年多支付33.33hm2土地流转费30万元,面积虚高大大增加土地流转费、管护费开支。

2.3 桑园种植密度不够,桑叶产量低

杂交桑常规种植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m2,各镇密植度均为2 000~3 000株/667m2,桑叶产量低,第三年丰产园产量才在1 500kg/667m2左右。其原因一是在缺窝死苗时没有及时补植,二是没有找准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品种。如水岩村种植大户管护桑园,种植密度适中,精细管理,第三年丰产可达2 000kg/667m2以上。

2.4 种养技术不到位,养殖产出较低

某村2019年请第三方公司种养,由于种养技术不到位,蚕儿易感染脓病,蚕茧质量差,销售额12万元,还不够管护费18万元和600元/667m2土地流转金。

2.5 管理不精细,劳动力成本高

在桑园管护方面,务工农户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采摘桑叶时图方便,就近采摘了事,使桑叶利用不完全。施药施肥没有按计量劳作,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公司分包技术管理者存在乱报务工天数和乱报桑叶收购重量现象。

3 发展对策

3.1 成立蚕桑产业专班

为了给蚕桑产业发展提供领导保证和组织保证,为种、养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建议县职能部门和镇分别成立工作组。县职能部门明确1人负责技术和督促,每个镇明确1人专门负责主抓蚕桑产业合作。同时结合当前工作,由驻村干部、网格员一起同村委搭建架构,指导村社合一运行和管理人员的培养,使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人管、能管理、有实体、有效益、能运行,能长期参与农业产业经营管理。

3.2 推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

以家庭为单元种养,网格化管理。对新增桑园推行“小块并大块”“片区流转”种植。对现有规模桑园推行“返租倒包,种养分离”,采取劳务承包、种养承包、技术承包、运输承包、劳动力精细量化等方式管理,降低采桑、养蚕、管护成本。

蚕桑产业发展方向适宜农户小户种植和养殖。经调查,小户小规模种植0.67hm2/户左右,茧价盈亏点在16~18元/kg,而企业、合作社或大户规模种植3.33hm2以上的盈亏点在40元/kg左右。以每户2个50~65岁劳动力为标准计算,种植规模宜不大于1hm2,并建设配套的蚕房和蚕沙收集设备。

3.3 对桑园瘦身加固、提质增效

清退低洼地、积水地、土地贫瘠区域、交通不便桑园,降低土地流转金、桑园管护费,节约更多资金用在优质桑园的管护上。

3.4 推广良种补植,增加桑叶产量

基长镇茶亭村2020年选种农桑14号,栽种1 200株/667m2,比3 500~4 000株/667m2的杂交

桑桂桑优12较低了成本。基长镇水岩村种植大户管护桑园,种植密度适中,精细管理,第三年丰产园产量可达2 000kg/667m2以上。

3.5 开展多种经营,提高附加值

水岩村有10hm2桑园套种辣椒。此外在冬伐后,还可以种蔬菜、油菜或绿肥,大大提高桑园附加值。冬伐、春伐桑枝可销售到本地食用菌生产企业,种植桑枝木耳、香菇,蚕粪可售卖给茶园、果园做有机肥,蚕蛹还可以制作蚕蛾酒,春季桑叶还可做桑叶茶等,综合利用桑蚕附属品,变废为宝。

3.6 加大桑、蚕疾病防控系统建设

桑园是种桑养蚕的重要场所,重视桑园中的施肥或灌溉工作,才能保证桑树的健康生长,从而提供更为优质的桑叶,保证养蚕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设计和配置蚕棚,建立起相关病虫害的监控系统,为蚕儿的生长提供更为充足的养料,增加蚕桑产业整体效益,防止或减少毁桑现象的发生。

3.7 推广现代化机械作业,节约劳动力成本

如栽种农桑14号,加大行距和株距,根据行距可与农业机械厂家定制翻犁施肥等工具,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蚕棚喂养平台、方格蔟升降自动化,比人工省力,降低易损用具更换成本,缩短上蔟时间。

3.8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

以往的技术人才培养,脱岗一个星期到县城指定地点培训,耽误技术员工作时间,理论与实际脱节,招生困难。可转变培训方式,将每年的技术培训经费划拨到龙头企业,按数量和质量要求企业完成技术人才培养任务。

3.9 出台扶持政策

桑园第一年亏损,主要是土地流转、桑苗采购支出大,第二年保本,主要是土地流转费、务工费支出,第三年可盈利。出台种植面积补助、信贷支持、农业保险补贴、种养技术社会化培训资金支持等扶持政策,给蚕桑产业打强心针,帮助减轻蚕农负担,让蚕农轻装上阵,支持蚕桑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桑园蚕桑桑叶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