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

2020-12-13于宁宁

关键词:俄美阿拉斯加俄国

于宁宁

(齐齐哈尔大学历史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一、俄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直言,俄国历史是一部收集领土的历史,在帝国时期俄国不仅横跨欧亚大陆,还在北美大陆拥有广袤的殖民地——俄属美洲。俄国对北美大陆的窥伺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17世纪中叶,俄国人来到太平洋西北岸,17世纪末,俄国人越过楚科奇半岛开始了对北美大陆的探索。

彼得一世时期,1719年沙皇颁给鲁辛探险敕令,指出:“兹令你们前往堪察加及其以远地区,测定亚、美两洲是否相连。你们不仅要向南北、而且要向东西前进,并在航海图上标明所观察到的一切。”[1]1724年,为了勘察远东地区的海岸线,探察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航道和岛屿,彼得一世派遣白令率领船队出行考察。1725年,白令率探险队从彼得堡出发,并于1727年来到堪察加半岛东部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728年,白令率领船队绕行了堪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穿越了白令海峡,行至西伯利亚北冰洋沿岸等地。1730年,白令结束此次考察回到彼得堡。此次探险航行意义重大,不但确定了亚洲东北端的经纬度,同时还刻画出精确的海岸线地图,为后来俄国以堪察加半岛为根据地继续向东扩张指明了方向。虽然此次航行考察并未发现北美大陆,但却为白令的第二次航行考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41年,白令及其助手奇利科夫率船队再次出行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与1728年不同,白令此行的目的是要跨海考察,即穿越白令海考察对岸的陆地状况。一路向东的白令船队途中遭遇风暴的侵袭,船队无奈行至阿拉斯加南侧的科迪亚克岛做休整。然而,科迪亚克岛荒无人烟,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船队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补给和休整。迫于恶劣的条件,白令不得不率船队沿阿留申群岛返回堪察加半岛。由于病重,白令客死阿留申群岛,但水手们却给俄国带回了有关北美大陆的见闻和资料:虽然北美大陆土地贫瘠,不适合居住,但沿海附近有很多水獭、海狸和海豹。由于对北美大陆的认识过多地局限在土地贫瘠这一点上,宜居程度差,使得俄国企图大规模向北美扩张的热度有所降低,但俄国国内做毛皮生意的商人们却从水手带回的信息中觅得了重要商机,水獭、海狸、海豹是重要的毛皮生意的来源,因此,北美大陆的阿拉斯加成了这些毛皮生意商人的目的地,堪察加半岛至北美大陆的航线逐渐成熟起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女皇不但策划组建了秘密考察队,继续探察通往北美大陆的航道,同时还鼓励商人前往北美大陆。1784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支持下,俄国毛皮生意商人谢利科夫在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上建立了俄国在北美大陆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三圣湾殖民地,俄国计划以此为基地加大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力度。然而,此时的英国和美国在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活动十分频繁,尤其是英国的殖民触角已经伸向夏威夷和阿留申群岛,这逐渐引起了女皇的注意。由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俄国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欧洲争夺上,俄土战争、俄瑞战争、法国局势的改变几乎牵扯住了俄国全部的精力,因此俄国暂时无法在北美大陆争夺中与英国发生正面冲突。可是,俄国不会停下在北美大陆扩张的脚步,“它的方法、它的策略、它的手段可能改变,但是这一个政策的主旨——世界霸权是不会改变的。”[2]

保罗一世时期,不断有商人建议成立类似东印度公司模式的大型垄断公司,以推进俄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为了抵抗英美商人的竞争,扩大俄国在北美大陆的利益,保罗一世“力图建立这样一种组织,它既能坚决执行排挤英国设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中国的贸易公司的路线,同时又能进一步实现扩张。”[3]321799年,保罗一世批准成立了俄美公司。俄美公司是半官方性质的殖民贸易公司,负责俄属北美的行政事务,俄美公司的经理主管事实上充当总督的角色。俄美公司在美洲有专营权,可在“美洲西北岸,从北纬55度到白令海峡,以及在它之外的,在东北洋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及其他岛屿上的一切狩猎业和矿产,均交付俄美公司专营专用”,公司还被授权“发现新土地,不限于北纬55度以北,而且可以继续向南拓展,这些新发现的土地将作为俄国领地而加以占领”[4],以扩大俄国在北美大陆的领地。“俄美公司面临着实现一项宏伟扩张计划的重任”,“实施这项计划,可使俄国在包括加利福尼亚的北美洲西部沿岸地区,以及在夏威夷群岛、萨哈林岛南部和阿穆尔河河口等地进一步巩固下来。这些移民区,连同已经属于俄国的堪察加、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一起将使俄国成为整个太平洋北部流域的拥有无限权力的主人。”[3]44因此,俄美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俄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进入了全新的时期,而一旦这一计划实现,“太平洋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内海”[5]。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俄美公司成为俄国在北美大陆扩张的工具。凭借俄国政府的支持,俄美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垄断了阿拉斯加的毛皮生意,阿拉斯加也逐渐成为贸易中转站。然而,阿拉斯加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不适宜耕种,粮食少、居住条件差。因此,亚历山大一世责令俄美公司派遣远征队,沿北美大陆海岸建立能为阿拉斯加提供补给的据点。至19世纪20年代初,俄美公司陆续在北美大陆和沿岸岛屿上建立了15个移民区和众多临时的据点,其中,1812年建立的罗斯堡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俄罗斯河附近,是地理位置最靠南的据点。这些据点与阿拉斯加形成了有效的配合,既为阿拉斯加提供粮食和补给,缓解阿拉斯加地理和环境因素困局,同时又成为俄国继续向南扩张的根据地。1821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授权俄美公司新的20年专营权,声称:“从白令海峡到北纬51度的整个美洲西北海岸,以及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沿岸,只准俄国臣民有权在此经商、捕鲸和鱼”,“禁止外国船只在前述条款内指出的俄国管辖的沿岸和岛屿靠岸,而且也不准它们驶入距海岸100海里以内的海域”,违反者“连同其货物,概予没收”。[3]73—7410月,亚历山大一世派出舰队到俄国在北美大陆占领区域沿海巡航以示占领权。至19世纪中叶,俄美公司已经建成一个包括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阿留申群岛、科迪亚克岛和阿拉斯加在内的俄属美洲。俄属美洲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北起白令海峡南至北纬51度,成为俄国在北美大陆扩张的根据地。

俄国在北美大陆的不断南进扩张,引起了美国的担心,并逐渐与美国西进扩张遭遇。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后,《根特条约》确定了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扩张的合法性,俄美双方在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毛皮生意竞争一度使得两国关系渐趋紧张。针对俄国在北美大陆的南进扩张,1821年美国国会提出要警惕俄国在北美大陆西北沿岸的扩张。1822年,美国国务卿在给俄国驻美公使的信中坚决反对亚历山大一世于1821年9月做出的声明,并坚持主张美国人有在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与印第安人进行毛皮生意的权利,同时表示“也许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来坦率而明确地通知俄国政府:世界将来的和平以及俄国本身的利益不能借在美洲大陆的任何部分建立俄国殖民地而得到改善。除去在美国以北不列颠的领地之外,南北美洲其余的地方今后必须归美洲人管理。……新兴的美洲诸共和国和美国一样不容许有一个俄国的邻邦。俄国企图扩张领地至北纬51度的要求是……不能存在的。”[6]1823年,美国政府发表门罗宣言,这既是美国反对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声明,同时又是美国对俄国在北美大陆南进扩张的反应。1824年4月,俄美两国签署了调整两国在北美大陆关系的条约,将俄国移民区的边界定在北纬54度40分,俄国放弃了对北美西北海岸北纬54度以南的土地要求。这之后,俄美两国很少有直接的冲突,亚历山大二世曾在1866年表示“俄美两国人民没有可记起的伤疤”[7]。

1866年12月12日,俄国外交大臣哥尔查科夫上奏亚历山大二世,建议沙皇将俄属美洲领地转让给美国,以便把对外政策的重心放在黑龙江流域侵占的土地。哥尔查科夫认为俄国在黑龙江流域侵占的土地可以为帝国提供更多的资源,已经构成帝国整体的一部分,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亚历山大二世同意了哥尔查科夫的提议,俄美两国于1867年3月30日签署条约,俄国以720万美元的低价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成为其领土扩张史上罕见的“赔本买卖”。

二、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

阿拉斯加原是俄国在北美的最大一块领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价值,俄国究竟为何会以每英亩不到2美分的价格将其出售给美国,这需要从多方面因素予以考量。

第一,俄美公司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是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主要原因。俄美公司成立之初,其经营状况就问题频出。俄美公司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对毛皮的加工方法较为粗糙,导致原本贵重的毛皮被制成质量低劣的皮货。在市场上毛皮供过于求时,俄美公司甚至用焚毁毛皮的手段维持价格。“在1810年和1813年均烧毁过海狗皮。在伊尔库茨克烧毁了79600 张海狗皮。在鄂霍次克烧掉了32199 张兽皮。不负责任的官商作风很快就使公司开业时的资本消耗干净”[3]53—55。

此外,阿拉斯加靠近北极圈,人烟稀少,冰封时期长,除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外,开发价值并不大。受限于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要想保障俄属美洲殖民地的正常运转,俄美公司不得不从俄国的欧洲地区用船只将货物运到美洲,船运开支大大超出了货物本身的价值。在公司的运营中,彼得堡的总管理处需要大量的维持费用,金额甚至超过供应和维持殖民地的开销。经理们高额的薪金、养老金和奖金,营私舞弊的情况,资金周转问题严重困扰着俄美公司的前景,俄美公司对俄国的意义也在悄然改变着。1839年3月,俄美公司向俄国财政部申请撤销罗斯堡。1841年,俄国将罗斯堡出售给了美国,这标志着俄国开始逐渐退出俄属美洲。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毛皮贸易的衰落,沙皇政府为了改善俄美公司的窘境便把经销中国茶叶的优先权给了俄美公司,还批准公司有将茶叶从上海直接运至彼得堡的特权。此后,俄美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转变为茶叶贸易,公司的存活不得不依靠沙皇政府的补贴度日。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美公司的商业作用几近崩溃,沙皇政府无条件的专营特权取消了竞争,无法激发俄美公司的活力,公司逐渐变成了半寄生机构。逐渐加重的经济负担最终促使俄国将阿拉斯加出售给了美国,这也标志着俄国在北美大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勘察、殖民扩张活动结束了。

第二,从安全角度考虑,阿拉斯加距离俄国本土太远,俄国很难对其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曾非常担心英国乘机夺取阿拉斯加,这不但会影响俄国与中国的贸易,英国还有可能顺势攻入俄国本土,危及俄国在远东的安全与利益。如果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不但可以强化俄美友好关系,还可以在英属加拿大和俄国领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因此,安全因素也是俄国出售阿拉斯加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第三,俄美反英的共同需求。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开辟了对华贸易,毛皮生意让美国商人获益。之后,美国商人开始到北美西北海岸寻找毛皮。“仅在1800年这一年中,美国就从俄属美洲运走了18000张海獭皮。美商多运走一张海獭皮,就意味着俄国人少一张海獭皮。”[3]10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加紧在加拿大的扩张,至1794年,英国哈得逊海湾公司的活动范围已接近俄属美洲,英俄两国针对毛皮收购专营权和在中国市场销售毛皮展开竞争。俄美公司为了对抗美英的竞争,将活动范围扩大至北纬45度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从地区主要矛盾的角度看,俄美矛盾是从18世纪末到俄国出售阿拉斯加为止北太平洋和美洲西北沿海地区的主要矛盾,俄国想方设法把美国人赶走,而美国政府则支持商人拒不退让。然而,从国际关系的全局角度看,俄英矛盾是俄国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俄英两国在欧洲、近东和亚洲全面对抗着。19世纪中叶,俄美出于反对共同敌人的需要才开始接近。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恶化了英俄关系,俄国非常希望美国成为对抗英国的力量,同时希望在未来俄英战争爆发时俄国可以将美国的港口用作海军基地。因此,19世纪中叶以来,俄国一直奉行亲美的政策。1863年9月,俄国舰队对美国进行友好访问。此时,正值美国内战,俄国舰队驶入旧金山港和纽约港,但却遭到美国南方同盟两艘私掠船的进攻威胁。俄国舰队司令波波夫公开发表声明说,“如果南方私掠船对旧金山发动攻击,俄国舰队纯粹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将保护旧金山的和平居民”[8]。俄国此举在军事上意义不大,《解放宣言》、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战役的胜利,使得林肯政府已经掌控大局了,英法干涉美国内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但俄国的做法却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赞赏。因此,在反对英国一事上,俄美找到了共同点,这对俄美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俄美关系的友好也成为俄国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的原因之一。

第四,美国的战略转变。美国内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对外政策上,美国的战略重点虽仍然在西半球,特别是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但随着西部领土开发的深入和海上扩张时代的到来,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逐渐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国务卿西沃德结合美国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太平洋贸易霸权”的主张,要将美国打造成商业帝国。西沃德对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战略价值兴趣浓厚,曾预言阿拉斯加将是美国向太平洋扩张的重要阵地。对美国而言,购买阿拉斯加是其从领土扩张向海外扩张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这也是1867年俄美交易能够达成的关键因素。

第五,沙皇政府战略转移的考量。从外交战略的选择上看,俄国一直视自己为西方国家,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融入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东方在俄国历史中不被重视。在近代俄国外交战略中,东西方是并存的,是相互支持可协调的,哪一个方向是主要方向完全取决于欧洲和亚洲的形势变化、欧洲和亚洲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欧洲和亚洲在俄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克里米亚战争前后,俄国“外债达到10亿多卢布,金融状况急剧恶化。铁路长度也大大少于西方国家,1855年,俄国的铁路总长只有980公里,只占世界铁路总长的1.5%,而英国为1.35万公里,德国0.83万公里,法国0.55万公里,美国2.96万公里,这对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来说是极为不利的。”[9]战争的落败使得俄国对外政策中的扩张性和攻击性锐减,俄国丢掉了近世以来的国际地位,这是19世纪俄国在欧洲地位的最低点。对亚历山大二世而言,农奴制制约着俄国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丢掉了之前几任沙皇积累下的实力,“东方的危机之后,夹在俄国和海权国家之间的哈布斯堡王朝占据核心的位置。”[10]内忧外困的局面使得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接受外交大臣哥尔查科夫提出的“养精蓄锐”的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俄国将不得不集中主要力量于内部改革和整顿”,“俄罗斯不是退缩,而是养精蓄锐”[11]。亚历山大二世曾向莫斯科的贵族直白地表述:“解放农民必然发生,而且自上而下解决农民问题比自下而上好得多”[12]。1863年,沙皇以训诫口吻致信拿破仑三世:“世界和平的真正保证不在于绝对的稳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不在于种种政治交易,而在于实践的智慧,这是不变的祖训,也是现在和未来的真理。”[13]简言之,俄国正在恢复元气,不应采取过多的冒险行动。为此,亚历山大二世调整战略主攻方向,变东方为主要扩张方向,以东方的获益补充西方的受阻,形成东西方的良性互动,俄国出售阿拉斯加就是在这一战略转移和收缩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在俄国向东扩张中,对华政策占据了重要位置。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觊觎由来已久,“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14]。17世纪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夺取出海口成为俄国重要国策。然而,《中俄尼布楚条约》使俄国扩张受阻,18世纪俄国开始向太平洋北部地区扩张,夺取美洲西北海岸成为其扩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俄美公司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在中国窃取了大量利益,这使俄国深感不安。一旦英国在华力量扩大到中国北方,俄国与中国的贸易就有可能受到侵害。同时,鸦片战争暴露出来的清政府的腐败,也使俄国加快了对中国黑龙江流域进犯的脚步,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中国黑龙江流域。1847年,穆拉维约夫被任命为东西伯利亚总督,他主张把黑龙江地区作为俄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跳板。此时,虽然俄美公司处境十分艰难,但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沙皇政府在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活动必须用公司的名义加以掩盖。俄美公司总管理处声称:“公司是政府在一切不便于以它自己的名义出面的特殊情况下所不可缺少的最忠实、最可靠、最认真的政府代理机构”[3]212。

1853年,穆拉维约夫向沙皇尼古拉一世递交奏折。奏折中,穆拉维约夫将英国看作俄国主要对手,指出“英国对华战争的结果以及他们在中国沿海海军力量的扩大,不仅对我国的对华贸易,而且对我国在那些遥远地区的统治,都将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害,从而永远断送俄国在该地区的整个前途”,“俄国即使不能占据整个东亚,至少也要统治东洋的整个亚洲的海岸”[15]。因此,穆拉维约夫主张俄国应将阿拉斯加让与美国,这既有利于俄国联美反英,又可以使俄国集中精力在亚洲扩张。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政府紧缩开支,海军大臣康斯坦丁于1857年4月向哥尔查科夫提议,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以缓解俄国政府经费困难。同年11月和12月,俄国驻美公使斯托克尔两次写信给哥尔查科夫,建议将阿拉斯加转让给美国。

俄国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侵占了黑龙江左岸地区,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变为两国共管。至1860年6月,俄国完成对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武装占领。此时,俄美公司的掩蔽活动已经失去意义,放弃阿拉斯加向南扩张显然比继续留在北美更为有利。

1859年,美国参议员格温向斯托克尔建议,美国出价500万美元购买阿拉斯加。斯托克尔将此事汇报给了哥尔查科夫,强调俄美公司已经成为俄国政府的累赘,俄国应该全力支持穆拉维约夫在亚洲的扩张。不久之后,美国内战爆发,阿拉斯加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

1866年,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俄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阿拉斯加则成了俄国政府的累赘。1866年10月,斯托克尔回国述职,康斯坦丁等人向其询问美国是否对阿拉斯加有兴趣。斯托克尔明确答复:只要俄国转让,美国就会出价。12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冬宫召集会议,商讨阿拉斯加前途问题。会上,哥尔查科夫从外交政策的角度指出,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不但可以保持俄美友好,还可以给英国树立一个强大敌人——美国,这显然对俄国是有利的。会后,亚历山大二世批准由斯托克尔完成出售阿拉斯加的谈判。1867年3月,斯托克尔与西沃德在华盛顿会谈,美国以720万美元购得阿拉斯加。

三、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影响

俄国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是俄国外交史中的重要事件,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对俄国而言,出售阿拉斯加意味着俄国退出了与美国在太平洋问题上的争夺,完成了战略重点向亚洲的转移,同时也成功甩掉了俄美公司的经济负担。然而,从长远利益看,出售阿拉斯加却是俄国的一大损失。随着19世纪末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出现,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发现,阿拉斯加的经济价值越发显得重要。

对美国而言,由于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是北美洲临太平洋最靠近远东的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占据阿拉斯加,是极易改变太平洋地区贸易格局的,这也是美国能够打破俄英美三方在太平洋地区力量均势的关键因素。成功购买阿拉斯加不但是美国领土扩张的重大收获,更是实现西沃德太平洋霸权设想的关键步骤,为美国继续向远东地区扩张打开方便之门。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未来的太平洋贸易,占有阿拉斯加“就等于向亚洲伸出了一只友谊之手,就可以把中日两国的贸易吸引到美国方面来,在此基础上,美国在太平洋上将获得完整的商业和海上霸权”[16]。这一动机受到大西洋沿岸商人和中西部地主的支持,两股赞同大陆领土扩张的动力合二为一共同支持海外经济扩张,这充分反映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扩张主义思潮。这股潮流后来把美国引向合并夏威夷与美西战争,使美国走向霸权主义。如果说美西战争标志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购买阿拉斯加则是美国朝这个方向迈开的第一步,1898年前后的历史是不能分开的。

综上所述,俄国觊觎北美大陆久矣,而出售阿拉斯加是多方原因的结果,既是俄国的无奈之举,又包含着俄国战略重点的转移。尽管后世有人称俄国出售阿拉斯加悔之莫及,但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俄国正经历着从低谷重新向上攀升的历程,这种惯性的循环往复、大起大落和跌宕沉浮以一种惯性模式呈现在俄国历史中。因此,只有将出售阿拉斯加置于俄国在经历克里米亚战争洗礼之后采取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中思考,才能深刻认识到它的意义。

猜你喜欢

俄美阿拉斯加俄国
2021年6月18日,一架F-16战隼在联合太平洋阿拉斯加靶场上空
七颗钻石
美国阿拉斯加海产陪你一起过新年
探寻阿拉斯加海鲜之国的奇妙美食之旅
俄外交部:应给特朗普机会改善俄美关系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俄美将以空前规模缩减武器
捕鱼能手
俄总统:俄美将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