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实现途径

2020-12-13李婷婷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视域

李婷婷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从党的建设总体出发,在“大思政”视域下,自觉运用系统性与整体性思维推进党建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大思政”视域下开展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

“大思政”既是一种全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就高校而言,“大思政”主要指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作用的关键

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将党的理论知识传递给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党性修养,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

(二)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内涵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势利导、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在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这需要我们在“大思政”视域下,开展更加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新的内涵,并通过崭新的教育模式来开展教育。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的保障

“大思政”视域下开展党建育人工作,能通过调动高校各部门、各组织机构的力量,形成联合育人机制。从横向看,“大思政”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机制涵盖了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从纵向看,“大思政”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机制育人分时期、分阶段、分步骤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党建工作育人体系。

二、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亲和力有待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存在的高校党建工作内容时代性不强,工作方式不够新颖,工作模式陈旧等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温度与亲和力。

(二)党建育人体系不完善,全方位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在现有的党建育人体系中,党建工作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制度、工作队伍与工作模式,与高校的其他教育、教学等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各自独立的,这使得开展党建工作的队伍只育人而不关心教学,开展教学的队伍只教书不育人等工作局面,这不仅无法建成有团队合作的、有战斗力的联合育人体系,更无法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三)各育人主体缺少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主体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社会、学校、家庭、朋辈及其个人。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家庭希望能够放手于学校;学生朋辈群体的榜样性、示范性作用发挥不够;学生个人挣脱了十年寒窗,从心理上期待放纵自我。各教育主体没有形成育人合力。

(四)媒体建设缺少统筹设计,网络育人缺乏吸引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资讯内容鱼龙混杂。高校也在不断尝试建立各种“红色网站”“红色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然而由于其媒体运作能力有限,内容与社会、时代脱节,没有从顶层实现各媒体的有效衔接设计等,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削弱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实现途径

“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可以通过全面育人、体系育人、联合育人和阵地育人多方向、多维度地来实现。高校的党建育人工作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布局并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

(一)全面育人: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全面融入育人过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设置人才培养能力体系指标,将党建育人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按照CDIO 工程教育的理念,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分为八大能力培养指标:分别是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思维与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和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能力。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培养过程会始终围绕八大能力展开。

1.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运用“大思政”的理念开展党建育人工作

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启发学生开放思维与创新能力和达成学生走向社会的个人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三大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4]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比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党建育人贯穿其中。培养学生德才兼备,首先就要立德树人。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中,运用“大思政”的理念强化党建育人工作

除了专业课程,大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竞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强身健体的文体活动,到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职业技能大赛到培养学生开拓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挑战杯”创新创意大赛;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这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对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必须在“大思政”的理念下积极开展,更加强化把党建育人工作贯穿始终。

(二)体系育人:完善党建育人体系,构建从制度到保障的育人格局

在“大思政”视域下,党建育人工作不再是简单片面和孤立单薄的工作,应该从制度建设开始,包括了党建育人工作开展的实施方案与细则,党建育人工作开展的保障体系,以及检验党建育人工作开展成效的考核体系等。

1.建立党建育人工作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协同融合、互联互通的党建引领育人工作机制,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构建。

建立“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牵头,学工部、团委组织实施,宣传、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协同支持,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分团委具体负责,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

建立“一个核心、层层扩散”的工作机制,以基层学生党支部为核心,强化与大学生生活园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会、社团服务中心,以及其他学生组织之间的协同融合,强化与辅导员、组织员、舍务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以及学生会干部和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之间的联动协同,形成多元主体育人的工作合力。

2.建立党建育人工作的保障体系

建立“强化考评、注重激励”的支持保障机制,可以在学工部设立党建育人服务中心,在团委成立学生会、学生社团党建育人服务中心,并将服务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党内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将学生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党小组组长工作纳入学生年度综合测评,作为学生党员日常考核、评优评奖的参考依据,保障基层党建育人工作良好运行。

(三)联合育人:明确各育人主体职责,形成“五位一体”育人合力

“五位”是指社会、学校、家庭、榜样学生朋辈群体及学生自我;“一体”是指这五个教育主体充分融合互动,发挥其各自的教育优势,并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五位一体”形成联合育人合力,进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

1.社会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

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蔓延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以“大思政”的视域,发挥党建育人在社会舆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群体,用提供参观、实践、实习等方式锻炼学生思想上的职业性,促使学生对走向社会就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深度思考。

2.高校培养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养成的主战场

高校要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作用,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大思政”的理念,从课堂上的专业化教学,到课堂外的各项活动开展;从思政基础课、党课、团课的专项教育,到各类活动宣传的主流引领,将党建育人工作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重要帮手

学生升入大学,中学期间的青春懵懂期已经逐步走向思想上的成熟期,此时,社会氛围和高校教育是学生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态培养的主力军。但学生一旦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家庭,这就需要家庭成员要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

4.朋辈教育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力军

朋辈教育就是学校基于学生之间的朋辈关系,发挥学生互相依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育方式。朋辈教育是“大思政”视域下有独特优势的教育方法,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和时效性往往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朋辈教育既突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给予当代学生希望进行自我管理的意愿,又能通过朋辈之间的榜样教育,更容易接受党建育人的实质和理念,从而达到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效果。

5.学生主体是实现有效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原动力

大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培养的主体意识主要包括爱国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而这些意识的培养,除了外部的影响因素,自我意识的因素更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原动力。

(四)阵地育人:传统方式与融媒体相结合,构建全覆盖育人平台

1.传统育人阵地持续发挥优势

为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往往会采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展示基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展览,交流座谈等形式开展体验式教育,还经常采取设计主题海报、悬挂条幅、设立宣传展板等方式进行宣传氛围营造,这些传统的育人阵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融媒体成为“大思政”视域下党建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运用多种形式的融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常态。高校重点利用“两微一网一站”,打造立体化的实践育人网络。根据各媒体平台的特色定位开展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发挥各媒体平台的优势,突出在“大思政”视域下,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育人工作的时效性。

(1)“两微”指的是微博和微信。这是当代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中拥有最大应用度社交平台,它们都有着传播范围广、传播受众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育人工作应该运用的主流媒体。尤其是微博,一些知名博主和网络大V,其发表的言论和观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很大。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则更是熟人之间的互相信息传递,通过这样在网络上的“口口相传”,学生更愿意相信其内容的真实性,也就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思想变化。

(2)“一网”泛指公共媒体的各类网站、学校的官方网站以及学校下属的各二级网站。学生更愿意从权威性强公众接受度高的网站上获取新闻资讯、政策解读、国内外政治事件与形势分析等。学校的官方网站则是用于报道与学校相关的新闻事件、通知通告、就业信息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典型事迹,这是学生集中获取与学校相关信息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渠道。

(3)“一站”则是泛指B 站、抖音、快手、微视等视频平台,他们的特点是靠视频影像进行传播的新媒体,由于更加形象生动,迅速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批量社会群体。

(4)APP 和小程序也越来越广地被应用到高校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中信息化程度,积极投入,研发了诸如“智慧思政”“智慧党建”等APP 或小程序,作为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强学校党建育人效果。

高校要将传统媒体和融媒体相结合,打造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育人阵地,尤其是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媒体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有积极意义的、正能量的宣传教育,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传递主流社会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发挥网络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建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