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增强党员意识研究
2020-12-13胡承波曹志杰
胡承波 曹志杰
(1.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13)(2.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连 116028)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贯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是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对党员意识的一种强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难题和考验,个别党员的党员意识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逐渐淡化、创业开拓精神退化、自身利益观念强化、以权谋私作风腐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不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必须加强全面从严治党,通过思想建党,使每名党员在思想上认清自身党员身份,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建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增强党员意识的重要意义
党员意识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关系着党员能否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中国共产党拥有9191.4 万名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面对数量如此之大的党员,如果不对党员意识加以强化,那么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就会大打折扣,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也会被削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眼于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调政治从严、思想从严、组织从严、纪律从严、作风从严,要求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加强党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的身份认同,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夯实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增强党员意识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2017 年10 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2019 年6 月,到2020 年1 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广大党员干部根据主题教育要求在理想信念、工作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对照自己检视问题。自我反思和问题检视,唤起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意识,而初心和使命意识正是党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增强党员意识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
增强党员意识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政治任务、战略决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增强党员意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实现党的宏图伟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只有增强党员意识,提升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凝聚起全党共同奋斗的合力,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员意识的培育,重塑和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党员意识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夯实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党员是构成党组织有机体的细胞,强烈的党员意识是促进党组织保持强大生命力、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生机活力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党员的先进性要通过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来体现。党员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关联着党的先进性能否得到持续保持,关乎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能否得到巩固,关涉党的执政使命能否顺利实现。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党内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增强党员意识,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员对于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党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增强党员意识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夯实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
二、党员意识的内涵特征
党员意识属于人文意识的一种,是党员在社会生活多种角色中最重要的政治角色意识,是党员对党组织的一种认同感、从属感、责任感,是党员关于党的思想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综合反映,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
(一) 党员意识的内涵
所谓党员意识,是指共产党员对于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使命、任务和规矩的自觉认可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党的意志在每个共产党员身上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强烈的责任担当、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朴素的生活作风等。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内驱动力,无论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党员意识的强弱,是判断、衡量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度的重要标杆,也是判断、衡量党员素质高低和先进性程度的重要因素。党员意识主要包括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 党员意识的结构
1.党员意识的内容结构
根据党员意识从“角色”到“意志”的路径构建,党员意识的内容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党员角色意识结构。党员角色意识结构分为党员的义务意识和党员的权利意识。党员的义务是由党员的角色所规定的,党员的义务意识反映的是党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党的章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每项义务又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党员的权利是党章赋予每名党员的正当权益。党员的权利意识,即为党员根据党章享有的权利,正确履行职责权限的意识[2]。同样,党章里明确规定了党员应有的权利。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员的角色意识结构。第二种是政党文化意识结构。政党文化意识结构主要包括党的性质意识、信仰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等。党的性质意识,是指党员对于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知与理解,包括工人阶级意识、人民意识、党的先进性意识等。信仰意识是指党员的理想与追求,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其信仰,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宗旨意识是指党工作、奋斗的根本目的,它是开展一切活动的核心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执政意识是指具有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和筑牢党长期执政根基的意识。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就是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始终增强为民执政的责任意识。
2.党员意识的心理结构
党员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它由多个心理品质和多种心理要素组成,由此党员意识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品质结构。根据心理品质分析,党员意识分为党员心理和党员理性两个品质。党员心理是自发的、不稳定的党员意识,具体表现为对党的情感、情绪、喜好,例如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领袖的热爱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而党员理性是系统的、稳定的党员意识,是基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而对自身角色和党内文化的理性认识。如果将党员心理和党员理性看作是党员意识的两个层次,那么党员心理是较低层次的,党员理性是较高层次的,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党员意识的强化。另一种是心理要素结构。根据心理要素分析,党员意识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指向等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党员认知,是指党员对于自己党员身份的认同以及对自己所属政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包括对于党员权利与义务的认知、对党肩负的任务和使命的认知与理解等;党员情感,是指党员对于自己隶属政党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如热爱之情、忠诚度等;党员意志,是指党员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面对外来错误思潮的干扰,还能继续保持政治定力,把党的意志贯彻于自己的实际行动的心理过程;党员行为指向,是指为了促成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的实现,党员愿意舍生忘死、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意志、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做出实际行动。在党员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的过程中,党员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指向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三) 党员意识的特征
党员意识作为一种意识,既具有一般意识的普遍特征,又体现出特殊的党性,表现为政治性、先进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1.政治性
政治性是党员意识的首要特征,也是党员意识的首要问题。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坚定共产主义政治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是党员意识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党员意识政治性的突出表现。共产党员具有鲜明的政治身份,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利益和党的形象,所以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守规矩。
2.先进性
先进性是党员意识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具有先进性的社会角色,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的组成部分,也必须具有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组织先进性在党员个体身上的反映,党员这种角色的先进性体现到党员意识层面,就是党员意识的先进性。
3.主导性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党员的个人意识中包含着很多意识,党员意识在党员心中得到确立,在其所有的意识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党员意识越强烈,表现出的主导和支配作用就越强。相反,党员意识越薄弱,其主导和支配作用表现得就越不明显,很有可能为其他意识所影响,从而失去主导和支配地位。
4.时代性
党员意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意识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形成一个时代所特有的烙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意识主要包括创新意识、使命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忧患意识等。
三、党员意识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党员意识研究,是党建理论研究中一个内在的、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党员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或最终落脚点。特别是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党的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个别党员干部存在党员意识模糊、淡化等问题,其党员先进性面临严峻挑战。
(一) 党员意识弱化的表现
一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当前大部分党员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够做到信念坚定、充满信心。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对于马列经典著作等相关理论学习不到位,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极个别的党员领导干部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存在一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都表明了个别党员面临严重的精神滑坡,理想信念逐步动摇,理想信念教育急需加强。
二是宗旨观念逐渐淡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作风,是党能够发展壮大、执政地位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个别党员不相信群众,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不能够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党员的宗旨观念逐渐淡化,服务意识逐渐淡薄。特别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不尊重群众,行动上不深入群众,没有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没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损害了党的形象,党群关系面临挑战。
三是创业开拓精神退化。创业开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精神力量,是帮助我们党渡过难关、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障。每一名党员都应该积极发扬创业开拓精神,培养自己干事创业敢担当、激情斗志昂扬的精神品质。但是个别党员干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有的党员干部精神消极、不作为,存在懒政、怠政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做事敷衍塞责,工作浮于表面,不能做到脚踏实地。党员创业开拓精神的缺乏,不利于党的事业的开拓,阻碍了党的事业的发展。
四是自身利益观念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但是在现实中,个别党员个人主义抬头,自身利益观念明显强化。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当涉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抉择时,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抛在脑后,过分强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上不对下。当遇到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选择观望,权衡对自己是否有利,不轻易出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五是以权谋私、作风腐化。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但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有个别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市场寻租,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落马,其中很大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就是利用职务便利和滥用公共权力为个人和亲属、朋友谋取私利,贪污腐化现象严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面临逐渐丧失的风险。
(二) 党员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是理论武装松懈。理论武装是行动和实践的先导,理论上坚定,政治上才能不松懈。目前党内存在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没能做到在常学常新中筑牢理论根基,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去思考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参加理论学习只是走个形式,并没有入心入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有的党员干部害怕学习,怕增加负担,怕检视问题,这些都是理论武装松懈在心态上的具体表现,反映出个别党员干部未能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思想境界不够高的问题。
二是宗旨意识不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党内个别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主要原因是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固,群众意识不强,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背离,没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个别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脱离群众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的长期执政的地位面临挑战。
三是党性修养放松。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是共产党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来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的过程。个别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于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要求,自我革命精神弱化,自警、自省意识缺乏,对于自身党员角色逐渐模糊化。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容易丧失党性原则,自我抵抗力不足,底线意识缺乏。
四是纪律观念淡化。政治纪律是党的生命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不遵法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甚至公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顶风违纪,在党内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抬头。这些党员干部相互串通、沆瀣一气,结成了贪污腐化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为了个人和团伙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严重践踏了党纪国法,没有做到心中有戒。
四、增强党员意识的实现路径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当前增强党员意识建设的任务更重了,难度更大了,情况更复杂了,必须增强党员意识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党员意识的有无、强弱,不仅关系到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力。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员意识是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学,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能够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解决现实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行合一。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四自”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四自”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党性修养要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一党的根本性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自我净化,就是要“每日三省吾身”,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作风是否纯洁,是否与党的要求有差距。要经常掸一掸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始终保持干净、纯洁。自我完善,就是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在思想、道德、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自我革新,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立潮头,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始终保持朝气与活力。自我提高,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实践中提升党性修养。
三是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先锋作用。党员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广大党员要讲党性、懂大局、明事理,自觉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职尽责,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坚持从严治党,筑牢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正风肃纪,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筑牢思想防线和廉政根基,增强拒腐防变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
(二) 践行群众路线,强化宗旨意识
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联系服务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去开展工作,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密切联系和精心服务群众。
二是把握群众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要把握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依靠群众,组织、宣传、动员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劳动积极性,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一项制度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始终。对于违反群众路线、脱离群众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党内纪律予以问责追责,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切实密切干群关系。
三是践行“三严三实”,树牢宗旨意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在践行“三严三实”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树牢宗旨意识。
四是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内积极开展,从“两学一做”到“三严三实”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系列思想建党教育举措在全体党员中铺展开来,强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三) 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抓实见效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执行能力。明确责任分工是提升党员干部执行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提升党员责任意识的重要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工作观、价值观,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全心全意干好本职工作,做到不越位、不失位、不缺位,同时也要常思己过、常察民情、常虑民忧,做到高效、廉洁、公正,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履职尽责,守好党员干部的“责任田”,提升执行能力。
二是强化担当意识,狠抓工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应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按照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奋发向上、担当作为,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是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党建创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新举措。各级机关党委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微观指导、继承与创新、改革与稳定、成绩和不足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形成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党建新格局。
四是坚持抓实抓细,确保工作见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和职权范围,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对于工作不实、作风不严、偷奸耍滑、不担当不作为的党员干部要严肃问责,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从严治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员意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 强化制度执行,从严修身律己
一是健全机制,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加强对党员的全程式精细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一是要严把“入口关”。在发展党员时,必须围绕政治标准这一核心,严格规范发展程序,完善发展制度,坚持和执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切忌突击发展,确保发展源头不受污染,保证发展质量。二是要打通“出口关”。对于发展入党的党员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对于入党后不积极参加“三会一课”,对待党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思想上放松自己的党员,要依法依规将其清除出党。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素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党员素质,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4]。
三是严格管理监督,增强党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增强党员意识。
四是加强自我修养,提升党员意识。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自警自省,时刻反省和检查自己,看有没有与党的宗旨、纪律以及党对自身的要求不符合的行为。要开展严格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要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认清自我,强化党员意识,时刻认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主动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履行好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充分考虑到党的利益和形象,一切从维护党的利益和形象出发。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践行群众路线,强化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抓实见效;强化制度执行,从严修身律己,真正在思想和行为上强化身份认同,提升党员意识,以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