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工程对山丹县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2020-12-13黄秋凤陈海

防护林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护农户监测

黄秋凤,陈海

(山丹县林业技术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100)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国家长远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一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二是1998年造成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巨大损失的反思[1];三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加大退耕还林的扶持力度[2];四是粮食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3];五是产业结构调整[4];六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4];七是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需求[4]。因此,从上面这几个方面考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是简单的生态建设问题,还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甘肃、四川和陕西率先成为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国的24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4]。

2002年以来,山丹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 306.7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面积13 273.3 hm2、荒山造林面积11 566.7 hm2、封山(滩)育林面积3 466.7 hm2。营造的树种主要以适合我县生长栽植的灌木为主,栽植的树种耐旱耐寒,且成活率高,比如沙棘、柠条、山杏、柽柳、新疆杨、白榆等。截至2017年底,国家已累计投资35 119.799 2万元,其中种苗补助2314.5万元,教育医疗现金补助4 763.656万元,粮食补助折资28 041.643万元;其中原政策补助资金29 393.936万元,完善政策后补助资金7 411.363 2万元。工程范围涉及全县8个乡镇,96个行政村,7个国有林场、站、圃的16 460户、64 478人。退耕农户人均收入5 466.8元,按全县农村人口计算,退耕还林工程使农民群众人均年增加收入167元。山丹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全县生态环境的建设、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 研究地区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山丹县退耕还林及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点属于高寒草原草甸监测区,退耕前农户主要以种植大麦和油菜为主,荒坡自然植被稀少,主要有酸刺、小蓟、芨芨、冰草等小灌木和禾本科杂草,道路和居民点四周有以二白杨为主的少量人工林。耕地土壤主要为栗钙土,荒坡土壤主要为灰钙土。工程区内社会经济条件差,经济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属于靠天吃饭,农民收入得不到保证。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主要营造了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混交林,有部分地段林间套种了苜蓿。形成了山地实施退耕还林,水地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解决了剩余劳力外出打工,开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

1.2 监测数据来源

山丹县夹河监测站位于山丹县马营乡大黄山山麓丘陵地带,东与大黄山相连,西临山马路和马营河,南靠马营乡圈沟村,北接马营乡新泉村退耕还林地,地理位置100°41′ E,37°51′ N。主要监测指标因子包括生态、经济、社会3个部分。

生态效益监测包括林草覆盖率、不同植被恢复林草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贮水量、地被物持水量、监测流域年径流总量、监测流域洪峰流量、年径流系数、监测流域年内洪枯比等水源涵养指标,土壤侵蚀面积百分比、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侵蚀量、该小流域侵蚀模数、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表径流模数、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N、P、K含量、风沙日数、沙化土地保持水土指标,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无霜期、结冰日、≥10 ℃积温、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风向、灾害气候发生情况等小气候指标监测。

经济效益监测包括50户农户的家庭年度各项总收入和净收入,家庭年度退耕还林农户粮食净收入、经济林、木材、退耕还林、牧业、林副产品及其他净收入增减情况。

社会效益监测包括50户退耕农户年度退耕还林农户家庭总消费支出增减情况(年度家庭总消费、生活消费支出、文化消费支出),退耕农户适龄儿童入学增长情况、病人就医情况、住房投入增长情况、居住面积增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增长情况、县(乡)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效益监测分析

2.1.1 林地土壤储水量情况 据调查表明,林地渗透量约占降水量的70%以上,几乎全部保留在1 m层内,绝大部分能供植物吸收利用。根据马营河水管处监测马营河李桥水库2017年全年径流总量为4 766.602万m3。退耕还林地储水量均大于未退耕的耕地和荒山,水源涵养能力有所提高,林地土壤储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在不同植被造林模式下,选取10年的退耕还林数据监测数据对比,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了90%。

2.1.2 土壤流失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表明,在不同植被模式下降水侵蚀土壤流失量荒坡大于退耕地流失量,直接反映出在退耕还林地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明显。根据监测数据表明,水土流失较退耕前降低了50%,土壤侵蚀量每公顷减少了150 kg,地表径流模数每公顷减少了30 m3,同时,各种地类土壤孔隙率与耕地和荒坡有所增加,说明林地土壤得到一定改良。

2.1.3 气候因子变化情况 退耕还林地在寒冷季节具有增温作用,暑热季节具有降温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局部气象因子,起到改善局部和缓冲伤害性环境因子的作用。2017年年降水量290.6 mm,年蒸发量1 590.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4.8%,年均气温为8.8 ℃,≥10 ℃积温1 759 ℃,年平均风速为2.3 ms-1,风向主要有西北风和东南风,以东南风为主。由于在监测区退耕还林地实施了封山育林,植被的多样性逐渐增多,主要河流来水量提高,大气降雨量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相对湿度增加。

2.2 经济效益分析

2.2.1 退耕还林农户家庭总收入(净收入)增减情况 50户家庭2017年度户均净收入为65 232.86元,其中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主要是因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大部分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主要从事劳务输出,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退耕农户家庭收入。

2.2.2 退耕农户收入得到显著增加 截至2017年底,退耕农户领取从退耕还林政策补助35 119.799 2万元,16 460户农户户均累计收入21 336.5元。同时,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退耕农户在完成补植补造、沙棘林改造、薪炭林营造同时,不但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和林地产出率,而且得到了一定的劳务补助,截至2017年底,通过项目实施,退耕农户通过“一折统”、“惠民卡”等直接领取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造林、补植补造、设施葡萄建设、暖棚建设等补助资金达6 000多万元,领取的化肥、农药等折资500多万元。50户家庭2017年度户均粮食均收入为5 321元,退耕还林户均补助收入为2 782.66元,牧业户均收入均为692元,其他收入平均为55 325.6元。

2.2.3 退耕还林农户家庭总消费支出增减情况 50户退耕农户2017年度户均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为24 054.44元,文化平均消费支出为7 093.6元。退耕农户适龄儿童入学增长情况、病人就医情况、住房投入增长情况、居住面积增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增长情况、县乡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家庭平均生活消费增加较快,除去物价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原因是随着收入的稳定增加,农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但是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有所下降,其原因是随着国家农村医疗补助、大病救助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家庭卫生支出大大减少。根据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的划分标准[5],50户退耕农户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100%

2.3 社会效益监测分析

2.3.1 全民生态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通过大力宣传和工程的实施,干部群众对国家以粮食换生态有了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干部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大大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实施退耕还林的支持率也是热情高涨,同时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3.2 农户口粮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建设基本口粮田498.4 hm2,项目区农户基本口粮田达到0.15 hm2,人均基本口粮增加75 kg以上,使退耕农户口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配套建设沟渠3 300 m,农耕道路3 100 m,衬砌U型渠6 235 m,修建渠系建筑物165座,不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而且使旱地或半水地得到有效灌溉,粮食单产明显提高。

2.3.3 农户生活用能得到逐步解决 通过实施薪炭林、节柴灶、太阳灶项目,农户大大减少了煤、燃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量,农民生活在光明、温暖、清洁的环境中,既减轻了农村妇女的生活压力,又改善了项目区农村卫生状况;既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又改变了村容村貌;既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耕地肥力。同时,通过沼气池、节柴灶和太阳灶项目的建设,每户年增收节支2 800元,这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也对项目户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村种植业结构做出调整,形成了适宜当地资源特色,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2.3.4 退耕林地林木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采取架设管护围栏、修建管护房、组织管护队伍等多种形式,全面落实了管护责任、管护目标和管护人员,并建立了造林管护责任档案。据统计,全县在退耕还林区架设管护围栏244 km,开挖防护沟13.4 km,修建土围墙32 km。通过实行林木管护措施,使全县28 306.7 hm2林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实现了“栽得下、活得了、管得住,初见效”的工作目标,把林木管护提高到与栽植同等重要的位置,避免了因管护工作不到位而挫伤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及时搞好林木的扶正、培土、除草等工作,促进了林木正常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3.1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监测点林草覆盖率和林地储水能力有所增长,土壤流失得到了治理,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由于在监测区退耕还林地实施了封山育林,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主要河流的来水量提高。据2017年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证明,大气降雨量略低于往年平均水平,虽然无法从数据上反映出退耕实施前后小气候的变化,但我们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到风沙明显减小。

3.2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粮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下降,农民群众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解决了一部分劳力,农民群众有精力经营其他事项,劳务输出大,以农、林、牧和其他第三产业为主,使实施退耕还林的村社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山丹县平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

3.3 在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呈持续增长形式,社会总产值有所增加,农村产业化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由原来的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多种经营并举的发展模式。社会经济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产率的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林、牧用地结构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管护农户监测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