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转型与战略构想

2020-12-13王历荣

关键词:外在美内在美美丽

王历荣,王 艺

(1.浙江音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24;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10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为此,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1]24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对于万事万物的认识,也必然随之不断变化深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党的十六大对于小康社会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在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前面冠以“全面”二字。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目标的提出,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式方法的改变,而且使建设小康社会本身的含义、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它把小康社会提高到了和谐社会的高度。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使小康社会出现两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或者说低级阶段,即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发达阶段或者说高级阶段,即全面的小康社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以及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方略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低级的、不全面的美丽中国向高级的、全面的美丽中国转化。

一、内在转型的理论逻辑:“文明发展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2]党的十九大全面总结国内与国际新的经验,立足当前实际,提出了要坚定走“文明发展道路”,并把它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战略。这是因为文明发展道路是美丽之路、幸福之路,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幸福学认定:经济发展、财富增加、收入水平提高,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我们国家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财富并不多,因此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文明发展道路,不仅有利于我们国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使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拥有“后劲”。走文明发展道路既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它是一条物的增长、人的发展、环境保护三者兼顾、有机统一的发展道路。与它对立的是不文明、野蛮的发展道路。那是一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占有,肆意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导致生态严重失衡,引发生态灾难,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也有害于经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错误道路。

文明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美丽经济。按照古希腊经济学家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一书的分析和规定,美丽经济具有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产品和美丽的生产者这三个基本因素。[3]16-17因此,美丽经济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给人们带来物质性幸福,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性需要,给人们带来精神性幸福。如美丽的生产环境,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并且使人心神静宁,甚至净化人的灵魂。而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具有天然美、艺术美的劳动产品,也能满足人们心灵、精神上的需要,它们的美感也能使人愉悦快乐。因此,它们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此外,美丽的生产环境、美好的劳动产品在给人以健康体魄的同时,还有助于人们培养美好的心灵与性格。

文明发展道路的成果除了美丽经济之外,还有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这是由于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丽经济作为文明发展道路的直接成果,它对于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的形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在美丽经济基础上培育成长起来的有着美好心灵、习惯的人,他们才是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合格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保卫者。在幸福学看来,与黑暗腐败的政治、丑恶堕落的文化、污染严重的环境相对立的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对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内在转型的生成逻辑:“一美”到“四美”

文明发展,建成小康,是中国人民的福气。唯有文明发展道路,才是建设美丽中国之路。而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建设的重中之重,美丽乡村建设是坚定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典型实践。没有美丽乡村建设,就不可能实现美丽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4]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计划10年左右实现建成美丽乡村的目标。2010年浙江省又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此后全国其它省市也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2011年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县市也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开始美丽乡村建设。2013 年2 月,农业部在总结浙江等省创建美丽乡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13 年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5]自此,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代名词,或者如理论界所说,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升级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推向全国。2014 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确定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规划布局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且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6]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它的目标、要求、内容与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2015年前后,“四美”,即“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理论界还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乡村建设要力求做到“科学布局规划美、设施完善生活美、致富增收产业美、贴近地气人文美、政通人和管理美、环境优化生态美。”[7]这就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大转型,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也就是由局部的、片面的美丽乡村建设向整体的、全面的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三生”和谐。

毫无疑义,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前后出现的内在转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建设美丽中国的规律、它将要发生的变化,是有助益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正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拉开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序幕,而建设美丽中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继续和拓展。站在我们整个国家的角度、从整个国家的层面来说,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大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所发生的内在转型的事实,无疑有助于我们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之后,建设美丽中国也将发生转型。之所以在2020年之后,美丽中国建设要发生转型,由此前注重外在美、环境美,转变为内外兼顾,进行全面美、整体美建设,是有其内在生成逻辑的。

首先,从理论上看,外在美与内在美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美丽中国之“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发生内在转型这个事实来看,建设美丽中国之所以要冠以“全面”两字,进入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美丽中国的外在美与内在美有着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美丽中国的外在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与人文景观美,内在美则是指经济基础美、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美。它们包括美丽经济、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等。这些自然的、社会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里面,又有若干子系统。系统中的诸要素共存共荣,相互影响。关于这个道理,中国的先哲们早就洞察到,为此提出并倡导“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先人们不仅从“天人合一”之道中谋求人类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方式方法,而且把不同事物和谐状态视为美,即和谐之美。古人认定:“和羹之美,在于合异”。[8]这是把不同事物和谐共存视为美丽的源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从2008年开始到2015年发生了内在转型,由外在环境美转变为内外皆美的“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而从当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态势来看,也只有自觉地推动这个转型,才能继续深入下去。换言之,如果不当机立断,及时地进行内在转型,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就会降温,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其次,从实践上看,美丽中国建设内在转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启示和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预演。回顾历史,从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村建设基础到美丽乡村建设,进而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美丽浙江建设,尔后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前后相续,一脉相承,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我们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认识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在2015年前后出现内在转型,由外在美转向内在美、由片面的环境美转向包括环境美在内的“四美”,即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这个根本性转型预示着我们国家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也将发生内在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同样由外在美,就是生态环境美转向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等内在美,从而由片面建设美丽中国转向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从实际情况来看,美丽中国建设内在转型已见端倪。这首先表现为无论理论界,还是地方政府部门,都开始自觉地倡导和发展美丽经济。这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使农业及一些工业生产成为美丽经济。其次表现为在经济开始美丽转型的同时建设美丽政治。政通人和、廉洁奉公的“美政”,从古至今是中国人民追求的政治目标。十八大以后,各级党和政府以抓铁有痕的决心,锲而不舍地反腐倡廉,惩治歪风邪气,“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政治生态有了显著的改善。再次表现为美丽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美丽文化的代表,是整个人类美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表现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1]4正是由于在美丽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国家各个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最美中国人。总之,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都表明:建设美丽中国已经发生内在转型,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这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三、内在转型的实践逻辑:战略举措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内在转型,在全国范围开展美丽中国的全面建设,最终建成发达的美丽中国,需要长期的努力奋斗,更要有有效的战略举措。

1.大力建设美丽文化,培养千百万美丽新人

美丽事业无疑需要美丽新人来倡导和创造。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时强调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42这里所说的时代新人,也可以说是美丽新人。因为当今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努力创造美丽中国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满足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是美丽经济、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从而也就是美丽中国。因此,建设美丽中国,目的是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是美丽时代。由此进而说,这个时代的新人,就是美丽新人。近些年,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和领域评选出一批又一批最美人物、最美中国人,他们就是美丽新人的代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们具有高尚的美丽文化,即正确的美丽观念与美丽人生观、美丽幸福观。

正确的美丽观念是指把美与好、美与真、美与善融合为一体,有机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正确的美丽观念是把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起来,它认定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所以,正确的美丽观念认定:真、善、美相统一,只有真的、善的事物才是美的,从而外在美不能离开内在美而单独存在,外在美是以内在美为根据、为源泉,是内在美的外化。

有了正确的美丽观念,一方面就能正确地分辨真假美丑,不致于以丑为美;另一方面避免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少走弯路。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尖锐地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这实际是批评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形式主义,误入片面追求外在美歧途的不良行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良行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缺乏正确的美丽观念,不懂得真正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融合统一。我国十八大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绿色生产、发展美丽经济,完全符合正确的美丽观念的要求,使美丽中国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爱美是人的本性。但人类的这种爱美本性需要提升和完善。这就要依靠正确的美丽观念和以它为基础形成的美丽人生观、美丽幸福观的指导,使人们能够识别美丑,从而热爱、追求真正的、高雅的美,并且自觉地按照美丽生成增长规律的要求去追求美、创造美。这就是说,需要以正确的美丽观念与美丽人生观、美丽幸福观为核心的美丽文化的引导和熏陶,才能使具有爱美本性的人提升为合格的美丽新人。人们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美丽文化告诉我们,只有热爱、追求、创造、享受符合正确的美丽观念要求的美丽人生才真正有价值,才能享受真正的幸福。由此可见,美丽文化属于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它将使个人乃至民族、国家在追求生存价值、幸福快乐的进程中,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极大地减少人们追求、实现人生价值与幸福的失误,减小其代价。

2.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美丽经济是美丽中国的经济基础。从唯物史观来看,美丽经济也是美丽政治、美丽文化、美丽环境的基础、生成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因此,在新时代,美丽经济不能再局限于选美、美容、美饰、美食产业,而是要让美丽经济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让全部经济关系、经济行为美丽化,符合美丽的本质要求,从而能够真正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美丽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壮大美丽经济必须实行三个方略:一是坚持人本发展,二是推进绿色发展,三是依靠创新发展。坚持人本发展,就是经济活动要以人为中心,以生产者的需要为目的。而人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就为美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目标与动力。绿色发展是经济与自然有机结合、融合一体,人类的经济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样,就使经济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从而成为优良的美丽经济。至于创新发展,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于美丽经济的发展繁荣,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创新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低耗费、少“三废”,从而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使生态平衡。

根据上述三个方略,从现在开始,发展壮大美丽经济的重点是农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古希腊农学家、经济学家色诺芬的有关论述来看,农业是天然的美丽产业。《经济学·雅典的收入》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部农学和经济学著作。在该著作中,色诺芬精辟地指出:农业可谓是“三美”产业。首先,农业生产能够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着美丽的生产、生活环境;其次,农业生产劳动有利于培养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美好心灵与品德;第三,农业生产的成果色香味俱全,是典型的美丽产品。[3]16-17关于一美、三美不难理解。关于二美,色诺芬解释说:“因为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乐,也是一个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财产和锻炼身体的手段。”[3]16但是,农业生产“虽然它所提供的美好的东西十分丰富,它却不让人们不劳动就能得到他们,而是使人们习惯于忍受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火热。”[3]16为此,色诺芬把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看作是培养劳动者美好心灵和优秀品德的“老师”。在色诺芬看来,“土地诚心诚意教育那些能够学习的人,使他们公平正直;因为你们服侍得越好,他报偿你的东西就越多。”[3]17这样,土地这位人类的“老师”,就将它的“学生”农业劳动者培养成为“心身俱健的人”。[3]17由于农业是“三美”产业,因此色诺芬极力倡导发展农业。恩格斯也持与色诺芬同样的观点。在恩格斯看来,在传统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中,英国的农民、手工业者,亦工亦农,耕织结合,过着不愁温饱、不乏天伦之乐,犹如中国古代士大夫所颂扬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恩格斯指出:这是由于亦工亦农,英国的纺织业都在家庭作坊进行。“这些织工家庭大部分都住在靠近城市的农村里,靠自己的钱也能生活得不错。”[9]281他们“诚实而安静地,和和气气而又受人尊敬地生活着。”[9]282“他们在自己平静、庸碌的生活中感到很舒服,假若没有产业革命,他们永远不会丢开这种生活方式的。”[9]283我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无疑应当大力发展农业,并且在现代化条件下,要努力保持农业的“三美”品质。

文化产业也是典型的美丽产业。首先,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真、善、美的品质,给人以美感,有助于培养美丽新人;其次,文化产业是“无烟工业”,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第三,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壮大美丽经济,而且促进美丽文化的发展繁荣。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美丽品质,一是它合乎绿色生产的要求,低能耗、少污染,从而有利于环境美的保护和恢复;二是高精尖产品一般是外形美观,尤其是“内秀”,效果好,从而具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商品的内在美,最终有助于人们的生活美。[10]

3.广泛深入地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

全国各地农村要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为模范,深入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这“四美”为目标,发展美丽经济,繁荣美丽文化,并且着力改善政治生态,让乡村政治也逐步美丽化。与此同时,根据浙江的经验,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把美丽乡村建设扩展为美丽城镇建设,在全国各地掀起全面建设美丽城镇的热潮。

近几年,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美丽城镇建设,在浙江的大中小城市群落中,涌现了日益增多的美丽社区、美丽企业、美丽校园。在城镇,以美丽社区、美丽企业建设为重点,每一个城市都评选树立这方面的样板。从浙江的经验来看,这些做法对于美丽城镇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丽社区建设要重点抓生活美、风气美这两个方面的建设。美丽企业建设的重点,一是坚持绿色生产,二是坚持创新发展。

浙江的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取得公认的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浙江省各级政府自觉地、严格地实施了“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于2003年提出并实施的,也是其在浙江主政期间思想理论的集大成。“八八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浙江“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第一个“八”指的是,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区位优势、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生态优势、山海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等八大优势,并“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第二个‘八’指的是,探索和完善相应实施机制,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推动浙江发展再上新台阶。”[11]十七年来,浙江的改革发展,包括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是“八八战略”正确指引的结果。“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基础上是契合的,在基本要求和方略上是一致的。“八八战略”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治国理政各方面的内容。正是有了它的正确指导,才使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发生内向转型,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并且影响带动了浙江城镇的美丽化建设,进而形成了建设美丽浙江的热潮。而目前全国一部分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同2003年时的浙江有相似之处。它们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那时浙江乡村和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相同。因此,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有必要学习浙江十七年来实施“八八战略”所积累的极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像浙江广大干部和群众那样积极实施“八八战略”。经过或长或短的努力奋斗,必将如浙江一样,在经济领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并且实行绿色发展,使美丽经济得以壮大繁荣;在政治领域,则呈现出从严治党、依法行政、反腐倡廉、廉洁奉公、正气上升的清明祥和的政治生态,美丽政治令世人称颂;在文化领域,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较好地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极大地增强文化“软实力”,使富有真、善、美品质的美丽文化成为文化领域的主流。而这表明,我们国家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正在阔步迈进。

四、结 语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50为此,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24由此可见,美丽中国构想是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条件提出来的。的确,建设美丽中国,对人民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好生活有“三要素”:一是美好的生活主体;二是美好的自然环境;三是美好的生活资料。建设美丽中国,对于美好生活“三要素”都有着或大或小、直接间接的积极作用。这又是因为真正的、全面的、发达的美丽中国,有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兽奔鱼翔、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不言而喻,这种美丽的自然环境,对于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的21世纪的人类来说,需要用双手去创造,更要用爱心去呵护。而这就要求人们是“美人”,是美丽的中国人。当人们具有美好的心灵、品德、良好的习惯时,才能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当人们宅心仁厚、厚德载物,才能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一草一木,呵护一山一水。而这就要求实行“美政”,建设美丽政治并发展美丽经济、美丽文化。这是因为只有在美好的政治制度下、美丽的经济基础、美丽文化的熏陶中,才能培养千千万万美丽的中国人,人们得以树立美好的理想,养成美好的心灵、品德和习惯。

由此可见,建设真正的、全面的、发达的美丽中国的过程,就是培育美好生活“三要素”,为美好生活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的过程。所以说,十九大报告确定的“文明发展道路”,本质上是一条美丽之路。中国人民一定要百折不挠地沿着这条路奋勇前进,建设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外在美内在美美丽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内在美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容颜”与“形体”之美
试述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特点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所谓内在美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