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建设工程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12-13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资产部门管理工作

秦 龙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0 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资产,目前电力建设工程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普遍比较松散,大量逾龄资产在账、账物不符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结构松散、账实不符、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增加电力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

1 电力建设工程类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1 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弱化,对于资产的管理不够精细化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开展中,相关的审批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随意购买、重复购买等情况;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管理比较松散,没有严格的依照相关的程序、规范开展;缺乏对实际工程项目建设充分的认知,导致过量采购等情况;在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相关设备等的及时报废管理存在问题,导致施工建设中的资产闲置、设备闲置等,造成浪费和损失。当前许多企业员工的心态表现为“公司财产,随便使用”,为此在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很难细致、认真地管理固定资产,甚至会导致一些固定资产、设备出现严重的损毁情况,由此会极大地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员工不重视机械设备操作的精细化,特别是在区分资产权责时,不能精细化地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如构建、使用、管理、报废资产,由此会极大地损失固定资产甚至会超出流动资产的损失,造成的后果难以估量。再加上,使用者在使用各种固定资产时,如机械设备等,不能严格根据各项要求进行,也会极大缩短设备的生命周期,甚至会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2 决策更新后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细致性

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决策,而这时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如不能认真有效地调查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情况,也不能收集相关的调查数据,因对于各类固定资产的各种信息寿命缺乏足够的了解,如实际使用寿命、运行性能、计算税率、报废回收价值等,因此很难对企业今后的资产收益数值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更新与购置。当前,一些企业对于投入固定资产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视,而忽视其他,如固定资产设备、保养期、大修期所涉及到的支出费用与设备保养、折旧和技术改造等。对于投资内部收益率的测算,不能在测算范围中中纳入所增加的固定资产 ,也不能准确地对比内部报酬率,即原有和新增加的固定资产等,致使不能站在整体角度和机会成本角度,来考虑是否需要更新相关设备,从而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1.3 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预算方面存在严重的形式化

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面,许多地方都缺乏规范性。第一,固定资产通常会涉及繁多的种类,在入账时如果会计人员在不了解实际生产的情况下就与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则很难弄清楚部分资产应该归属哪个细目当中。第二,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根据账面价值,完成在建工程的转入,并将计提折旧工作停止。但是,实际开展中却在更新改造支出完成后,直接价值调整增加原固定资产的原值。为取得更加理想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就需要积极的构建预算管理制度,而在许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这项管理流于形式,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采购、改造或大修等问题都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关于相关资产需求的编制也不能将所在年度的经营计划结合起来,导致很难有效约束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工作。

1.4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在实际的管理中,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完善。监督和考核工作实施不到位,没有严格的依照制度做好采购、验收、核算工作,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责任制度不完善,且落实不到位,针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准确地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管理中存在入账时间延误;竣工验收手续不齐全、不规范;出售、毁损、报废等报批不及时;针对发生的变动缺乏动态化的监督管控;账实不一致等问题和贪污、腐败现象。

2 提升电力建设工程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2.1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强化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行为就需要以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围绕固定资产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站在多个环节开展有效的监督,即固定资产的购入、日常管理、更新改造到报废、转让、调拨等,防止因人为原因、客观原因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损失。首先,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时需严格按照单位实际情况,保证所制定的管理办法有清晰明确的指令、方便操作,确保各项经济行为能够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对管理人员、使用人员本身所具有的责任与义务逐一明确下来。其次,重视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针对由于管理因素而流失、毁损固定资产的情况,需及时追究直接责任人,并对主管领导进行严格的考核,真正做到双管齐下和奖罚分明,如此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最终致力于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不断提升。再次,做好财务监督管控工作,加大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完善企业的资产审计制度。科学地将现代信息技术等运用到实际管理当中,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增强管控监督的效果。强化权、责、利一体化建设,促使责任有效地落实。

2.2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的制度并积极的进行宣讲与推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财务部门在认真执行和落实相关的职责的同时,需要强化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促使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资产的使用和分配更加合理。其次,在固定资产新增、后续修理、更新改造的基础上,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

2.3 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节省资产占用;各部门加强沟通,避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固定资产,强化节约意识,减少工程建设中的浪费,不断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一确保企业的资产的形成更加规范,科学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人员、设备、材料、资金等,促使资源的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使用的效率,创造更大的收益;二完善和健全调剂机制,盘活闲置资产,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三实现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监督管控,针对实际建设中的资产的使用要进行追踪控制,确保各环节的资金的合理分配与资金的安全性。四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资产使用部门、计划部门、财务部门需要时常保持沟通与联系,针对不存在任何修理价值且其他部门也不具备多于同类资产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上提报增计划;计划部门、财务部门需要随时保持沟通,其中财务部门需要充分掌握项目审批以后的各项工作,如是否批复了预算、如何更加方便地开具发票、工程完工进度情况等,并以此为依据完成账付款的罗列;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需时刻保持沟通,其中管理部门需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了解,针对那些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受生产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不能用的),必须有使用部门主动联系管理部门,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议,如及时调拨或及时转让等,然后上报给主管领导进行批准,且同时上报财务部门对账卡进行科学的调整。

2.4 财务人员需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深入生产一线,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作为中坚力量,不能只坐在办公室中开展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做凭证、建卡片、挂账付款等,这已经很难达现代企业的要求。财务人员在购建资产时必须对工程或设备安装的施工进度进行随时掌握与了解,严格按照完工进度列账并付款。在完成固定资产的购建以后需积极的开展财务验收工作,保管人员必须全面、清晰地认识固定资产的外观、用途、使用地点等,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划分资产,完成固资卡片的建立。另外,固定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随时随地的了解资产具体情况,对资产变更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及时联系管理部门针对逾龄资产进行查看,确认是否满足报废条件,且需要致力于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在现代化方式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2.5 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

良好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基于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固定资产 ,实现对相关财务预算体系的科学构建,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各种原始预算数据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的收集与分析,与此同时科学的编制预算并进行不断地更新与执行,对固定资产的更改与采购环节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为确保所编制的预算管理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就需要将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地开展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高速稳定的发展,由此加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对于电力建设工程类国有企业而言不仅需要高度重视自身产品服务质量与服务的进一步提升、积极的开拓市场,且需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而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要环节,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并认真落实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工作,如采购、更新、转让、调剂、管理以及报废等,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与漏洞,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相关漏洞的有效弥补,促进财务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强化,旨在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产部门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