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2020-12-13段平
段平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娄底 417500)
0 引言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直接讲授和板演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所以这一课程教学得到了改革和创新[1]。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任务驱动法在《计算应用基础》这一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一课堂强化自身的基本技能和信息素养,从而完成中职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3]。
1 任务驱动法的概述
1.1 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任务驱动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任务为明线,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整体水平为暗线开展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对课堂重点进行探讨,而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此将被动式接受转为主动式探究[4-5]。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人文化和科学化,促使了教学的发展。
1.2 设计任务遵循的原则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设计的任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将这一教学方法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和意义:第一,目标化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对教学任务进行细化,让学生对每一个小任务进行探讨,以此得到自我提升。第二,趣味性原则,每个任务的设计要保证其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并且学生可以在任务中能够得到实践。
2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过程
2.1 以《演示文稿软件基本操作》为例
在教学《演示文稿软件基本操作》这一课时,笔者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掌握演示文稿文本框的插入、删除、调整,并且掌握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之后结合这一教学目标开展了以下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了《班级青春纪念册》这一PPT,让学生们思考制作这一PPT 需要应用哪些知识,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其次引导设疑,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探究,将任务进行分解。创建《班级青春纪念册》这一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子任务,分别为:子任务一,文本框的插入,掌握删除、调整、移动等方法;子任务二,背景的插入与取消;子任务三,图片的插入以及位置的调整等等。在探讨子任务一时,学生们需要在工具栏中选择“新建”按钮来将文本框进行插入,并在“标题与内容”中输入标题“班级青春纪念册”,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字体进行设置,熟悉文本的操作过程。在探讨子任务二时,需要对背景的格式进行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所以笔者对此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6]。最后在探讨子任务三时,学生需要对图片的插入进行探讨,首先准备图片,并将其进行插入,同时将图片的大小进行设计,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设置对象格式”这一工具,于是学生们选中图片右击找到这一工具后将图像的格式进行调整。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们评出哪个小组的作品更加优秀,哪个小组的团结意识更高,之后给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2.2 以《加工处理图形图像》为例
在教学《加工处理图形图像》这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并提出问题“如何将图中人物的头发变色?”之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Photoshop 对图形和图像进行处理和合成,最后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以勤俭节约为主题制作一张宣传画。通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小组将这一任务分成以下三个子任务进行了探讨:子任务一,选取素材,找到符合主题的图片;子任务二,图片的合成,将相关的图片进行合成,合成后进行加工处理;子任务三,将图层进行合并,展示小组作品。学生在探讨子任务一时比较简单,在网络上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找到一大堆图片,从中选取就获得了素材。在探究子任务二时学生就运用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笔者讲述了详细的步骤,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和实践,从而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在探究子任务三时,学生小组结合自身的认知对图层的合并进行了自主探究,最后掌握这一技巧后制作出不同的图案,渲染了其色彩和基调。同样,笔者将每个小组做出的作品进行了比对,让其他小组取长补短,提升自己[7-8]。
2.3 以《制作word 表格》为例
在教学《制作word 表格》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分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便捷及格式设置等功能,之后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利用视频导入打印店的故事,让学生随着视频的引入激发求知欲,随后设计任务,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学生们经过思考发现这个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小任务:子任务一,根据提供的模板插入表格,并模仿模板将表格进行拆分和合并;子任务二,将表格进行设计,如表格边框和底纹这一属性的设计;子任务三,在表格中插入文字,文字的格式要以艺术字的形式展现;子任务四,将表格的位置进行规范,在文档中居中。在探究子任务一时,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步骤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做起来相对较快,而子任务二就相对复杂,需要对线条的宽度以及颜色的选取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就会严重影响表格的美观。子任务三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发现对于文字在表格中的位置就有很多种,如果不能够将其规范,那么文字的格局就相对丑陋,这也是学生在探究这一任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探究子任务四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表格在文档中的布局进行探讨,让整个布局比较合理[9]。经过学生们对这四个子任务的探讨和操作,接下来笔者让每个小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展示每个小组的“个人简历”作品,并进行组与组间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最后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3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成果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在课堂中展现主体性对课堂知识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学生在预习、探究、评价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做为课堂主人的意义,从而对信息技术基础应用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这一内容充满了兴趣和期待。
3.2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实施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中将自己对课堂知识的观点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小组的探讨来延伸学生的思维,加强自我认知,集思广益,并学会取长补短。
3.3 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能
任务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总结和归纳了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以此在丰富自身知识框架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最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了信息技能,为今后的应用做好了铺垫。
3.4 促使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中职生大多来自于农村,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同,致使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发展:第一,平时接触计算机少的学生可以从基本的方法入手,学习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中加以实践。第二,平时接触计算机多的学生可以协助学困生对教学难点进行探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最后,任务驱动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基本学情对未知世界进行了探讨,并以自身的角度出发对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应用,从而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促使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5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基础应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展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能,最后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做出贡献[10]。为了将这一课堂教学发挥其价值,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教学。
4 结论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开展任务驱动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任务时一是注意结合中职教学特点来实施教学,二是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