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2020-12-13常晓慧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微血管胆红素骨髓

王 澜,常晓慧,杜 欣,向 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 血液科,辽宁 大连 116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2年前因乏力,外周血三系减少,在多家医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017年11月9日因乏力加重1周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入院时患者自觉乏力明显,伴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入院查体:意识清,中度贫血貌,皮肤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叩听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2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68×109/L,Hb 64 g/L,PLT 22×109/L,网织红细胞比率5.50%。肝功:白蛋白38.6 g/L,直接胆红素11.9 μmol/L,间接胆红素11.3 μmol/L,乳酸脱氢酶320 U/L。肾功:尿素氮8.6 mmol/L,肌酐110 μmol/L。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13.2 s,余正常。复查骨髓象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减低,原粒细胞占2.0%,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中幼红细胞可见巨幼样变,晚幼红细胞可见核碎解及脱核障碍,见泪滴祥红细胞;淋巴细胞占10.0%、形态正常;全片见到巨核细胞55个,血小板小堆偶见。见小圆核及多圆核颗粒巨核细胞,细胞内铁38%,其中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3%,MDS-U诊断成立。入院后予输血、止血等对症治疗。入院后第8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精神不振,查体:体温38℃,心率90次/min,血压130/75 mmHg,呼吸18次/min,意识淡漠,呼之可应,言语不清,重度贫血貌,皮肤无瘀点、瘀斑,颈强(++),双目向左斜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压框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出现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症状。复查血常规:WBC 1.97×109/L,Hb 50 g/L,MCV 113.8 fL,PLT 6×109/L,网织红细胞比率5.44%,外周血破碎红细胞11%。肝功:白蛋白33.6 g/L,直接胆红素24.7 μmol/L,间接胆红素58.6 μmol/L。肾功:尿素氮14.6 mmol/L,肌酐113 μmol/L。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15 s,D-二聚体1.99 mg/L。溶血象正常。ADAMTS-13活性检测<5%。患者家属拒绝头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我院无法实施血浆置换,所以迅速予2 000 mL/d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及部分抗体,同时予地塞米松10 mg/d静滴,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 g/d,长春新碱2 mg 1次/周。经积极治疗后,患者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好转,意识正常,可正确回答问题,皮肤无出血点,无鼻衄、齿衄。复查血常规:WBC 1.27×109/L,Hb 49 g/L,PLT 15×109/L,网织红细胞比率0.39%。肝功:白蛋白32.5 g/L,直接胆红素26 μmol/L,间接胆红素26.7 μmol/L。肾功:尿素氮13.5mmol/L,肌酐101 μmol/L。鉴于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到外院治疗,该患者于2017年11月28日出院。3天后到外院住院,行血浆置换及其他对症治疗,病情进一步改善,意识清,皮肤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叩听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停止。本次外院出院后患者失访。

2 讨 论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属于血液系统少见病[1],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一种亚型,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常累及多个系统与器官,预后极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病态造血,表现为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好发于60~75岁的人群。虽然MDS是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但MDS同时合并TTP的病例在临床中罕见。

体内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的金属蛋白酶ADAMTS13的缺陷是TTP的病因。当ADAMTS-13存在缺陷时UL-vWF不能被正常裂解 ,血液循环中出现大量UL-vWF,导致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 ,继发消耗性血小板减少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2]。查阅文献后发现有3个病例报告了两者之间的关联[3-5],为3例20多岁的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难治性贫血或RCMD,其中2例对血浆置换,血浆输注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另1例在血浆输注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了环孢菌素A,最后症状得到缓解,并停止了血浆输注及糖皮质激素。本文病例报告表明好发于老年人的MDS也可联合特发性TTP,对于此类患者尽早识别TTP的诊断,以及探讨两者病因学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主要的挑战。根据病因TTP可分为遗传性及获得性TTP两大类,根据有无继发因素,又可将获得性TTP进一步分为特发性时TTP和继发性TTP[6],约95%的TTP患者ADAMTS-13活性减低是继发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是患者体内产生针对ADAMTS-13的抗体所致,且大多数抗体为IgG4型。白血病并发TTP[7-8],淋巴瘤并发TTP[9-11],多发性骨髓瘤并发TTP[12-13]都曾有报道。

TTP因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不及时和误诊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尽快启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尤其重要。TTP的诊断一直遵循临床性诊断,其典型临床表现“五联征”包括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而只有前3项者为“三联征”。近年来Bendapudi等[14]提出TTP诊断的PLASMIC评分系统。本例患者因MDS-U入院,入院后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血小板极度减少,伴有消化道、泌尿系出血。Hb较入院下降明显,网织红细胞、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急查溶血象未见异常,但外周血破碎红细胞高达11%,提示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查ADAMTS-13活性检测,结果<5%,ADAMTS-13自身抗体阳性,结合患者同时存在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和发热的临床特征,特发性TTP诊断成立。进一步参考PLASMIC评分系统,患者PLASMIC评分为6分,支持TTP诊断。

TTP的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浆输注、基因重组ADAMTS-13(rh ADAMTS-13)替代、Caplacizumab[15]及免疫抑制治疗。血浆置换是TTP的一线治疗,但因条件限制,本例患者未行血浆置换治疗,我们采用了2 000 mL/d血浆输注联合糖皮质激素及长春新碱、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进行综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因此,在某些不能进行血浆置换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血浆输注、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保证患者治疗最佳时机,提高缓解率。

猜你喜欢

微血管胆红素骨髓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