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的老年人公共服务体系设计策略*
2020-12-13姚奇志康红娜
姚奇志 康红娜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随着社会和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这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严重的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据调查,截至2019年底65岁以上老人增幅达945万人,而19至59岁人口达负增长89万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且由下图可以得出:由于16—59岁人口呈明显负增长趋势,因此未来10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会呈现急剧上升趋势。[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养老体系和适老设计面临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急剧增长的老龄人口,如何化解中国式养老危机,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域性养老服务体系设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实现适老型健康生活,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老龄化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挑战
国外的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更多地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更多地为用户情感考虑,而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养老机构(如养老院、福利院等),服务设施(如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咨询室、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等)均显单薄,而相关服务系统使用的产品设计又大多存在操作困难、实用性差、需要连续操作性较高、外观造型古旧等不足。因此,现阶段国内的设计理念无法较好的指导相关的产品设计,这样就导致了设计与服务在关注点上的不平衡[2],对于产品的功能、人机工程等方面的适应性和科学性投入了绝大多数的关注度,而更深层次的方面例如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文化心理层面的关注度却还远远不够。
因此当前对老年人的服务体系设计主要还是以老人日常活动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为主,是从传统的人机工程学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的,基于老人的人体工学提出老年人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但是通过我们调研了当前以及未来10年60岁以上老人的特点,这一批老年人是处于知识经济和智能时代推进下的老龄化人口,他们对现代知识和智能产品的需求热情是高涨的,对社会资源及社会服务体系的需求以及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会有不一样的定位。知识经济和智能时代的适老设计使得“银发经济”渐渐升温,除了康养型设计、保健型设计,智能型、文化型设计也成了“银发经济”追逐的亮点。
二、目前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类型
目前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娱乐型、教育型、旅游型三大类型(见表1),但是无论哪种活动类型,都各自有优缺点,娱乐型由于所需条件场所基本设在广场、公园、任意空旷的空间,这就受到了场所限制,甚至会由于扰民遇到投诉,近些年物业所接到的广场舞扰民的投诉是最多的。教育型主要是以老年大学为主,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老年人比较喜欢选择这一类型,但是由于学费问题和上课时间的固定化,并不适合大部分老年人。旅游型主要是以组织户外老年旅游团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受到身体状况的限制,而且容易出现突发状况。
表1 目前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类型
三、老龄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计策略
随着老龄化需求的激增,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与爱好不同,要建立一套充分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的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公共文化服务设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创新设计方法,整合人体工学、交互设计、新媒体信息等多种传统与数字化技术,探寻贴合老年细分群体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让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
1.安全性设计策略
老年公共服务体系设计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用户为核心,利用适应老年人的用户参与式设计和交互式体验,提高老人的生理与心理安全指数,建立产品设计系统和服务体系。因为缺乏“老的经验”的设计行为让部分供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缺乏适老化的用户体验。北京服装学院丁肇辰教授在“设计赋能:与长者联手创新交互科技”发布会上提出:适老化产品可以由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设计,让老年人参与到中青年设计师的适老化设计项目中对解决设计问题既能让老年人提升安全感,同时能够让老人感受到其老年价值的发挥。[3]
2.地域性设计策略
老年人对不熟悉的空间和产品会让他们在消费和活动过程中产生“不安、不满、不便”的感觉。这便说明了适老化设计不能脱离地域文化,不能脱离老人熟悉的元素进行设计,除了要带给老年人生理上的安全感,还需要给老人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安全感。例如在长期的某地区生活中,老人对周边环境和事物具有极强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对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都非常熟知,这些地区有哪些元素很容易被他们挖掘出来。适老设计应该从老人熟悉的元素和设计出发,不会造成在认知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让老年人更快捷的享受产品与服务。因此在老年人公共服务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4]
3.智能性设计策略
今天的老年人是智能时代产物下的老年群体。目前的很多新型智能产品与服务模式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并不是老年人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是新型产品与服务在设计之初就没有真正考虑和关怀老年人的特殊性。智能交互服务系统是老年科技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老年人的设计,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模式不能过于复杂,同时在老年人的操作界面与系统设计中还需有一定的容错率,尽可能减少老年人在认知和操作中的消耗。
4.文化性设计策略
老年人与社会其他人群在身体素质上是社会的弱者,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但是这一批老年人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群体,也是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播者,他们具有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目前社会及政府对老龄化设计的关注主要存在于物质基础层面的帮扶型和生活型关怀,对老年人的文化服务体系设计还不健全。
随着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多元化,信息时代的老年人早已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物质层面,而是已经发展成为学习、休闲、养生、社交、娱乐等文化需求层面,“文化养老”将会是今后的养老趋势,以文化养老,让“文化”有所依附,就需要建设健全的适老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计。[5]提供低成本的文化交流与供给空间,例如24小时自助式图书服务站,设立小型书屋、老年公共教室、老人小剧场等,既能够提供灵活方便的即时性服务,丰富了老人的多元化生活,减少日益加剧的疏离感,加强老人之间的交流,还能以低成本获益。
5.感知性设计策略
现在很多老人智能产品和界面是基于年轻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和界面简化,但这种设计仍过于复杂,不适合老人的使用,在适老化服务体系设计应该最小化交互步骤、最直接的交互反馈、大声音的提示、高对比度的色彩处理,同时要在设计的展示方式上要考虑老年人听力不佳或者视觉损伤等问题,让老人能够感受到最直接的感知与体验,使老年用户快速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
6.参与性与交流性设计策略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和社会工作的退出,与社会其他人群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大多数老人会对突然地社交减少产生不适应,容易陷入孤独。因此构建适宜于老人参与性的人际交往服务模式,即是老人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要。通过建立定期、定向的地域式交流、不同团体交流、跨年龄段交流、专业兴趣交流等交互式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扩大老年人的交流范围,同时通过定期参加不同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让老年人能够及时把握社会的变化。
另外,可以设立让老年人参与创造的“创客”体验空间,让老年人也能创造出各种产品,并利用社交媒体通过分享、销售的形式将老人创造的产品送给家人、朋友、社会其他群体,从而制造更多的参与和交流机会,甚至可以通过创建老年交流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为老年生活找到新的亮点。[6]
7.容错性设计策略
容错性是产品对错误操作的承载性能,即一个产品操作时出现错误的概率和错误出现后得到解决的概率和效率。在老年使用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较多的错误操作,容错性的存在能保证系统在错误操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快速识别并得到正确的解决,仍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容错性设计能使产品与人的交流或人与人借助产品的交流更加流畅。
四、结语
完善老年人公共服务体系设计,结合现代设计和科技,探究契合老年人特质的产品与服务。目前在我国对老年群体设计专项的研究与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作为老龄化人口数量激增的人口大国,只有解决好老年问题,满足老龄化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让老年问题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认知与关怀,提升老年生活质量,营造老年康泰生活,才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