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探索

2020-12-12赵奎飞

卷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国产化元器件研制

赵奎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上海 201808)

装备国产化是实现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原总装)制定并发布了“两法一细则”[1],近两年受国际新形势影响,有关部门更是提出了装备百分百国产化要求,装备国产化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国产化发展现状是高端武器和低端设备在前,中间普通装备滞后的局面(简称:两端在前、中间滞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高端武器的重视,视其为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保障,和资本市场在民用设备生产制造中对利润最大化追逐的结果。

中间普通装备具有面广总量大、战略重要性较低和市场垄断等特点,政府的关注程度较低同时资本市场也很难参与,导致了用户国产化要求不明确和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的落后。

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是对装备国产化的重要保障,决定着国产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是装备国产化的前提。基于装备国产化的现状,普通装备研制单位为了实现国产化能力提升对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的需要是更迫切的。本文将从普通装备国产化研制角度出发,论述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其体系相关建设措施。

1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普通装备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国产化难题是国产化与可靠性和成本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普通装备的国产化标准不清,研制单位接到任务时很难落实国产化要求,最终导致国产化发展缓慢,供应链生态体系迟迟不能形成。

1.1 客户分散且国产化要求不明确

普通装备的客户分布于各个军兵种以及装备承制单位当中,应用领域复杂多样,统一的国产化标准制定难度非常大。由于国产化推进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大幅增加的存在限制了客户推动国产化的积极性,国产化标准在供应链源头的缺位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影响是致命的。

1.2 装备承制单位认识不足

装备国产化是走向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在普通装备的国产化研制过程中,有些单位缺少顶层布局,国产化工作没有统一行动和有效积累,在简单完成国产化硬性指标后没有啃硬骨头的勇气,面对可靠性和成本问题往往回避了之。

装备承制单位作为供应链的核心部分,在整个供应链活动中比其他任何环节都具备更成熟的国产化推进条件。装备承制单位的消极行为间接地制约了普通装备国产化的进程。

1.3 供应商保障能力不够

国产化元器件供应商覆盖面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高端元器件供应商资源冗余,例如相似功能、性能的FPGA有多家可批量供货;低端元器件发展较为完善,例如民品上使用的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等,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中端元器件资源严重不足,例如某二极管国内成熟可原位替代的只有某单位的国军标等级产品,其价格是原设计中进口元器件的3000多倍。

普通装备国产化过程中经常碰到核心半导体类元器件找不到可用的国产化替代方案或者找到的是不成熟的产品,只能通过选用进口或高质量等级的国产元器件完成研发。

国产化元器件核心领域供应商能力不足对国产化进程的影响很大,间接地限制了低端元器件国产化的发展,比如以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普通二极管和普通谐振器等类别为代表的国产元器件在质量等级相同,功能性能相似的情况下比进口的价格要低(如表1所示),但实际应用几乎才起步。

表1 不同类别元器件进口国产成本比较

2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装备国产化是国家的重要工程,普通装备的国产化是对高端装备国产化的必要补充。普通装备承制单位在多年的装备研制生产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设计思路和规范,足以承担起国产化的设计工作,设计问题解决后,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供应链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 部分。

2.2 国产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在有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以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某些行业自主水平还是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近几年不仅遭到了外部技术封锁和限制而且还让国家的发展受制于人。只有全力发展国产化,才能形成自主可控优势,扭转被动局面。

2.3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装备承制单位大部分都是传统军工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品型号泛滥,复杂度大增,体制臃肿,流程低效,库存积压,产能过剩,客户满意度低等各种弊端层出不穷。企业已经低增长陷阱,生意做的越多,利润却越少[3]。

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跳过低增长陷阱的契机,国产化让产品体系重新建立,通过供应链管理手段可完全规避企业正在面临的难题。

2.4 提高装备自主可控研制能力

供应链源头发布普通装备的国产化研制标准,承制单位按照标准进行设计选型、可靠性评估和原材料采购,下游的国产化供应商按照采购要求提供元器件和技术服务,多方协同、信息互享,积累经验、逐步提高研制水平。

国产化是自主可控的基础,国产化研制水平的提高势必同步提升装备的自主可控水平。

3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的方案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主要存在三类主体,分别是供应链上游的用户,中游的整机装备承制单位和下游的原材料、元器件研制单位,其中整机装备承制单位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枢纽位置,是天然的供应链生态体系的核心体。普通装备研制单位在没有政策和专项资金强力支持的情况下,只有借助现代供应链的能力才能有效完成装备的国产化。供应链三主体互相协同的分工协作内容见图1。

图1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体系协作分工图

3.1 摸清家底、树立供应链意识

管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企业活力和能力。作为供应链核心体,普通装备承制单位需先把家底摸清,主要包括:1)现阶段用户可接受的国产化要求,包括性能、成本和可靠性;2)整机国产化研制能力分析,围绕核心元器件和操作系统,明确存在的短板和将要改进的方向;3)按照元器件类别梳理国产化供应商,剔除冗余、补充不足。

供应链管理是跨部门、跨企业的管理行为,普通装备承制单位只有全面树立起供应链意识、全局一盘棋,才能够实现供应链管理效益。首先把供应链管理上升到战略位置,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成立供应链管理组织机构(含技术工作组),明确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

3.2 制定标准、培育国产化核心能力

借鉴基于进口元器件研制和管理的经验,普通装备承制单位必须系统地制定并逐步完善国产化研制标准,包括设计标准化和产品规范化,在研制端明确统型原则,树立标准化典型产品并明确主流产品系列,努力成为国产化的优质品牌。

国产化核心能力在于关键国产化元器件与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也是整个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的核心。装备承制单位不仅要找准国产化着力点而且还要具备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并努力成为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中最大的那个发光体。

3.3 互利共赢、建设优质的国产化供应商队伍

互利共赢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理念,是确保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4]。国产化供应商队伍的组建应当围绕装备承制单位的业务现状进行,普通装备承制单位的用户分布广泛,产品的应用领域也较为多样,对元器件供应商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大)建立军民分开的两套供应商队伍,以保障不同用户的差异化要求得以满足。

国产化供应商是装备承制单位实施国产化研制的基础,每一类元器件都应当建立起首选和备选供应商,并积极与重要类别元器件供应商建立起紧密合作的战略关系。建设国产化供应商队伍可以从功能单一,结构简单的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开始,市场上该类国产化元器件的供应商很成熟,可行性高。同时在核心元器件上,应主动接触厂家,通过试用验证并结合市场定位来选定企业的主流设计方案和关键供应商合作伙伴。

3.4 信息化建设、高效国产化的保障

国产化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元器件的供应保障问题,包含每一类元器件的国产化推荐供应商信息、产品资料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等;然后国产化推进过程中所积累的数据和记录还应当可继承和共享等都是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支持和解决的[5]。

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设计选型不仅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控制节点而且具有工作频率高、工作人员范围广的特点,信息化的要求很高。为了解决国产化过程中设计选型难题,建议实施“元器件的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就元器件的基础数据管理和选型控制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元器件基础数据信息化展示图

4 结束语

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的根本是整合供应链内所有技术、产品、服务和成本优势,加强信息互通和协同把优势集中在一起并形成合力,跨越式的实现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竞争力的增长,进而带动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建设和发展普通装备国产化供应链生态体系要以装备承制单位为主体,从供应链管理、国产化研制标准和信息化保障等方面出发,才能筑成一条可靠且高效的国产化之路。

猜你喜欢

国产化元器件研制
特大型桥梁供电系统国产化改造探讨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基于国产化ITCS的卫星导航仿真研究
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炭黑气力输送装置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