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期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情绪面孔的前注意偏向研究*

2020-12-12王菲菲张晶轩杨国愉杨春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正性偏向戒毒

王菲菲,张晶轩,杨国愉,杨春丽

(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军人发展心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毒品成瘾(drug addiction)对个人、家庭、社会具有巨大的危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中,对毒品依赖、维持与复吸的内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戒毒工作中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戒毒所中已经完成生理脱毒,但回归社会以后复吸率却高达90%[1]。这表明,高复吸率是当前戒毒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20 世纪90 年代,Robinson 和Berridge 提出的诱因——易感化模型(the incentive-sensitization model)认为长期药物滥用导致药物依赖者对相关刺激非常敏感,并引起对药物的异常渴求,从而导致复吸行为的产 生[2]。大量研究发现,药物依赖者对药物以及相关线索存在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3-4]。国内外研究者也发现,药物成瘾者普遍存在抑郁[5]、焦虑[6]、孤独感[7]等负性情绪[8]。Baker 等人认为,诱因—易感化模型忽略了药物成瘾中的情绪因素,提出了药物成瘾的负强化情绪加工模型(an aあective processing model of negative reinforcement)[9],依赖者一旦中断用药或处于戒断期,便会产生对药物相关线索的高度敏感,同时伴随着负性情绪。为了避免伴随戒除症状产生的负性情绪,药物依赖者会启动药物使用行为,而这一过程是无意识的。药物依赖者体内药物水平降低伴随着负性情绪产生,使得个体对负性情绪线索高度敏感,所以成瘾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的无意识状态下的注意偏向,即前注意偏向。加深对毒品依赖者情绪认知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戒毒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也有利于探索更为有效的戒毒 方法。

近年来,关于毒品成瘾者的认知因素研究较多,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意识状态下的注意偏向,对于前注意偏向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者张锋等人采用分离的stroop 范式探讨了海洛因戒除者的前注意选择特性[10];赵辉等人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存在对毒品线索的前注意偏向[3]。在这些研究中,主要关注物质成瘾者对药物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没有研究成瘾个体对负性情绪的前注意偏向。前人研究的被试也多采用传统毒品依赖者,根据《2018 年中国禁毒报告》,我国滥用合成毒品人员达到135 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56.1%[11]。康复期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2],女性相比男性对情绪更加敏感[13]。本研究拟采用效度较高的情绪面孔图片库,探讨康复期女性合成毒品成瘾者对不同情绪的前注意偏向。假设女性合成毒品成瘾者对情绪面孔有前注意偏向,通过对这种认知偏向进行干预,将有利于探究解决毒品复吸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实验组来自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下属的2 个女性强制教育矫治所的合成毒品依赖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 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精神症状,无严重疾病及残疾,排除重度抑郁和特质焦虑被试;④处于生理脱瘾后康复阶段(1-24个月)的强制戒毒人员。实验组从强制戒毒矫治所中选择43名女性合成戒毒依赖者,剔除重度抑郁戒毒者7名,特质焦虑被试3 名,没有完成实验者1 名,最后得到有效被试32 名,平均年龄35.88 岁,平均吸毒年限12.28 年。对照组为33 名无毒品依赖行为的女性,剔除重度抑郁被试1 名,最后得到有效被试32 名,平均年龄36.28 岁,两组被试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7,P = 0.865)。两组被试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心理量表和实验测试,并同意将测试结果用于研究。

对于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吕创等人的研究表明,特质焦虑得分在45 分及以上个体对负性面孔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14]。戴琴等人的研究表明,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15]。本研究关注使用合成毒品对女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正式行为实验之前,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特质焦虑问卷(T-AI)进行筛选,排除BDI-13 得分16 分以上的重度抑郁被试和T-AI量表中特质焦虑得分在45 分及以上的被试[14]。

1.2 工具

1.2.1 贝克抑郁量表

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是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BDI 早年的版本为21 项,Beck 于1974 年 推 出 了13 项 版 本(BDI-13),品质良好[16]。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克隆巴赫α系数0.79,BDI-13 可以有效检出药瘾患者中的抑郁症 状[17]。BDI-13 总共有13 个条目,每个条目为0~3 分,总分范围为0~39 分,其中,≤4 分为正常,5~7 分为轻度抑郁,8~15 分为中度抑郁,>15 分为重度抑郁。剔除得分16 分及以上的重度抑郁被试[18]。

1.2.2 特质焦虑量表

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由Charles D Spielberger 等人编制,共20 个条目,其中有11 项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9 项描述正性情绪。评定无时间限制,一般在10~20 分钟可完成所有条目的回答。可用于个人或集体测验,受试者一般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T-AI 采用四点评分法,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有10 项为反向计分[19],得分范围为20~80 分。剔除特质焦虑得分在45 分及以上的被试。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组别:实验组,控制组)×3(面孔线索:负性面孔、中性面孔、正性面孔)×2(靶子类型:有效提示,无效提示)的3 因素混合设计。共有200 个trail,共包含练习40 个trail,正式实验2 个block,每个block 80 个trail。有效提示60 个trail,无效提示60 个trail,不同面孔线索与靶子类型匹配,面孔线索呈现的时间为17 毫秒,为了防止被试产生反应定势,有效提示与无效提示随机呈现。并且,其中20个trail 只有面孔线索出现而没有靶子出现,而另外20个trail 只有靶子出现而没有面孔线索出现。

1.2.2 实验材料

本研究使用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库(CFAPS)[20],选取80 张面孔图片。正性面孔(20 张)的愉悦度得分(6.95±0.36),中性面孔(40 张)的愉悦度得分(4.43±0.32),负性面孔(20 张)的愉悦度得分(2.51±0.36)。其中10 张中性面孔作为练习材料,10张中性面孔作为正式实验的干扰材料。使用Photoshop软件把面孔图片处理为260×300 像素,三种情绪面孔的愉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73.64,P < 0.001)。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材料基本情况(M±SD)

1.2.3 实验范式

本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21],此范式是注意偏向实验中常用范式。首先,呈现注视点800 毫秒。然后,屏幕左右两侧随机呈现线索刺激(情绪面孔刺激),呈现的时间为17 毫秒。黑屏后,在屏幕的左右两侧随机呈现“*”为靶刺激,被试对靶刺激的位置进行判断。如果靶刺激的位置与线索刺激呈现的位置在同一侧,则为有效提示,若不在同一侧,则为无效提示。如果在负性情绪面孔刺激为线索的情况下,对有效刺激的反应时短,对无效刺激的反应时长,则说明有负性前注意偏向。不同情绪面孔在有效或无效提示条件下反应时差异反映了不同内容,在有效提示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反映了注意警觉,在无效提示条件下反映了注意解脱[22-23]。同时,该范式能较好的观察注意的定向和转移。

1.2.4 实验程序

在强制教育矫治所民警协助下,被试来到实验现场,告知实验程序,遵守自愿原则,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本实验采用E-prime 程序呈现情绪面孔刺激,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呈现屏幕为黑底白字,被试进入实验首先阅读指导语,“欢迎参加本次实验,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请注视屏幕中央的“+”,屏幕左右两侧有两个方框,其中一个方框内会有面孔出现,面孔消失后将有“*”号出现,“*”号可能出现在面孔的同侧或异侧,当你看到“*”号时请立即按键反应,“*”号在左侧按“4”,“*”号在右侧按“6”。请在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做出反应。”然后,进行40 个trail 的练习实验,等完全掌握后,进入正式实验。详情见图1。

1.3 统计方法

图1 实验流程图

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 软件包分析。通过剔除错误反应时和3 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以减少极端数据的影响。采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2(线索类型:有效,无效)×3(情绪面孔类型:负性,正性,中性)三因素混合测量方差分析,组别差异采用组间分析,线索类型和情绪面孔类型差异采用组内分析。线索效应、注意警觉和注意解脱的标准分按以下公式计算:线索效应=无效线索反应时-有效线索反应时,得分为正表明维持注意;注意警觉=中性有效线索反应时-正性/负性有效线索反应时,得分为正表明注意被正性/负性情绪面孔吸引;注意解脱=正性/负性无效线索-中性无效线索反应时,得分为正表明注意难于从正性/负性情绪面孔解脱出来[24]。在两组间,采用t 检验对这些标准得分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被试对不同情绪面孔、不同线索类型反应时的比较

对数据进行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2(线索类型:有效,无效)×3(情绪面孔类型:负性,正性,中性)三因素混合测量方差分析,其中,组别为组间变量,线索类型和情绪面孔类型为组内变量。结果表明:线索类型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F(1,62)=14.20,P<0.001,无效线索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442.04 毫秒)显著长于有效线索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432.23 毫秒)。情绪类型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F(2,124)=2.70,P>0.05。情绪类型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2,124)=4.73,P<0.05。进一步采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实验组中,不同情绪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4)=6.11,P<0.05,两两比较发现,正性情绪面孔反应时(439.73 毫秒)与中性情绪面孔反应时(434.81 毫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情绪面孔反应时(442.73 毫秒)显著高于中性情绪面孔反应时(434.81毫秒),正性情绪面孔反应时(439.73 毫秒)与负性 面孔反应时(442.73 毫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不同情绪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24)=1.54,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被试在不同线索和情绪面孔类型的 条件下的反应时(毫秒)和标准差

2.2 两组被试线索效应得分比较

对数据进行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3(线索效应:正性面孔线索效应,中性面孔线索效应、负性面孔线索效应)两因素混合测量方差分析,其中,组别为组间分析,线索效应为组内分析。在组别主效应,线索效应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被试线索效应得分/毫秒

2.3 两组被试注意警觉和注意解脱得分比较

对数据进行t 检验分析发现,在对负性面孔注意警觉上,实验组(-6.52 毫秒)显著小于对照组(3.38 毫秒),t = -2.14,P<0.05;对正性面孔注意警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负性面孔注意解脱上,实验组(9.32 毫秒)显著大于对照组(-0.66 毫秒),t = 2.22,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被试注意警觉和注意解脱得分/毫秒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线索-靶子范式,以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聚焦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情绪面孔前注意偏向的特点展开研究。

在情绪注意偏向研究中,个体情绪控制能力下降会造成情绪注意偏向。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的典型症状就是情绪控制能力下降[25]。在对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的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都发现高特质焦虑被试对负性刺激加工存在注意偏向[26-28]。在对抑郁个体的情绪注意偏向的研究中,临床抑郁症患者一般都会产生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乐洪波等人发现重度抑郁患者对呈现1 000 毫秒的负性情绪面孔加工存在注意偏向[24],Zhong 等人发现抑郁患者在500 毫秒和100 毫秒两种刺激条件下都对负性刺激产生注意偏向[29]。而对采用非临床抑郁者的研究中,得到的结果却并不一致。有研究者对把大学生分为正常组、抑郁低分组、抑郁高分组,发现抑郁得分低分组对负性情绪加工没有注意偏向[30-31],Yovel 等对抑郁情绪的大学生研究中没有发现负性注意偏向[32]。在对前注意偏向的研究中,Joormann 在点探测任务中发现抑郁患者对呈现1 000 毫秒的负性面孔有注意偏向,而当刺激呈现时间缩短至14 毫秒时,则没有出现注意偏向[33]。研究认为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加工的抑制控制能力受损,而轻中度抑郁情绪个体的认知损伤有限,更不会产生情绪面孔的前注意偏向。所以,本研究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和特质焦虑问卷对被试进行筛选,排除重度抑郁和高特质焦虑被试,本研究发现被试产生的情绪前注意偏向是由合成毒品的使用造成的。

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发现,情绪类型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而言,正性面孔和负性面孔相比于中性面孔更具有吸引力,导致被试产生前注意偏向,而对照组则没有产生前注意偏向。这一结论基本与前人的研究一致,Childress 等人发现负性情绪会诱发药物解脱者的药物渴求感[34],Zhou 等人研究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负性情绪的表情图有前注意偏向[35]。但本研究还发现,女性强制戒毒人员对负性和正性情绪信息都会优先注意。

两组被试在线索效应、注意警觉和注意解脱的得分比较中可以看出,在负性面孔注意警觉上,对照组更容易受到负性信息的吸引,对负性情绪面孔更加的警觉。在戒断的过程中,毒品依赖者表现出更频繁的负性情绪体验[8],从而导致她们对于负性情绪面孔不够警觉。这与Gerra 等人的研究[36]相反,他们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负性情绪的反应更加敏感,这可能与采用的实验范式的不同有关。线索-靶子任务可以比较有效线索下,不同类型情绪刺激的反应时,以及无效线索下,不同情绪类型刺激反应时,可以区分前注意偏向是因为情绪信息的警觉还是情绪信息的解脱困难。在注意解脱上,强制戒毒人员难于从负性情绪面孔中解脱出来,会更长时间的注视情绪面孔。这与Arcos 等人研究一致,他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对正性情绪刺激反应更为强烈[37]。所以,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负性情绪面孔的警觉不够,但是,难以从负性情绪面孔中解脱出来,也说明了对负性情绪面孔有前注意偏向。

综上所述,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情绪面孔前注意偏向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她们对负性和正性情绪面孔都会优先注意,但她们对负性情绪面孔的警觉性不够,解脱负性情绪面孔的能力不足,这些戒毒人员返回社会后,仍会采用吸毒的方式降低负性情绪,导致复吸率上升。这也说明了负性情绪是导致个体使用毒品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4 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年我国强制戒毒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出现的情绪问题也变得多样化,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负性情绪特点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问题都没有相关系统的研究,致使强制教育矫治所心理教育干预和服务落后于当前的需要。因此,关注戒毒人员负性情绪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及对他们的吸毒行为的影响,可以填补已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心理教育干预提供更为具体的理论指导。

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被试的选择上,只选取了女性被试,不能探讨情绪面孔前注意偏向的性别差异。前人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戒毒人员的吸毒原因[38]、情绪特点[39]都不相同,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差异。其次,本研究只考察了情绪面孔的前注意偏向,只是被试的注意定向阶段,不能够考察被试注意偏向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后续研究应该呈现不同时间的刺激,比如常用的500 毫秒和 1 000 毫秒间隔,考察被试的注意偏向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不能考察戒毒人员产生注意偏向的脑机制。随着眼动仪、ERP、fmri 等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够提高实验效度,探究毒品成瘾的生理机制。

未来可以继续拓展相关研究。通过个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训练等方式对戒毒人员的负性情绪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构建从个体到团体,从教育训练到咨询等多维心理干预系统,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可以为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康复和降低复吸率提供帮助,这对基层民警开展强制戒毒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正性偏向戒毒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