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防治上海地区草莓白粉病的药效试验初报

2020-12-12姚振宇杨悦音张锦沅李小弟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海地区白粉病草莓

张 虓 姚振宇 杨悦音 张锦沅 徐 霖 李小弟 魏 巍

(上海昊元农药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区 200070)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草莓苗期染病会造成秧苗长势偏弱,移植后不易成活;草莓果实染病则会严重影响草莓品质,降低成品率。特别是草莓采用保护地栽培时,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病叶率可达45%以上,病果率可达50%以上,同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草莓白粉病可迅速发展、蔓延成灾,这会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1],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上海地区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青浦赵屯和浦东川沙一带,其中赵屯镇素有“草莓之乡”的美誉。上海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适宜的气候条件导致近年来草莓白粉病在上海地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且该病现已成为影响上海地区草莓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上海地区草莓生产上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主要防治药剂以氟菌·肟菌酯、乙嘧酚磺酸酯、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为主[3-4],但由于这些药剂的长期、连续使用,导致白粉病病原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这些药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逐渐减弱。

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是一种新型复配型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且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杀菌谱广,并对作物和环境安全。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且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效,但未见该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相关报道。因此,为验证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具体效果,笔者于2018年12月在浦东新区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浦东新区合庆镇小陈草莓园进行。试验地为设施大棚,棚内拥有滴管、喷头、管架等灌溉设备,地面有黑膜覆盖,肥水条件良好且基本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pH为7.9,地势平缓。试验大棚面积为426.7 m2,1个设施大棚内栽植5 000棵草莓苗,草莓生产中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属于当地中等水平。

供试草莓品种为“章姬”。

供试药剂为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25%乙嘧酚磺酸酯ME(西安近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防治对象为草莓白粉病,该病的发生情况除与田间温度、湿度相关外,还与田间管理措施有关,历年来试验田块草莓白粉病发生均偏重。上海地区草莓种植是当年8月下旬开始移栽,至翌年5月采收结束。由于草莓种植田常年多施复合肥,导致土壤盐渍化趋势严重,而种植草莓的土壤修复期仅有3个月,且在这短暂的土壤修复期内,农户为最大化利用土壤,往往在空闲的草莓大棚内种植甜瓜、小番茄等经济作物来增加收入,导致土壤修复时间被严重缩短。同时,甜瓜也是易发生白粉病的作物,且更易将白粉病病菌残留在土壤中。因此,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试验田块草莓白粉病发生偏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1)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1 000倍液,(2)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1 500倍液,(3)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2 000倍液,(4)25%乙嘧酚磺酸酯ME 1 500倍液,(5)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约种植300株草莓,小区随机排列。

每处理小区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2019年1月5日。施药时,各小区草莓长势良好且均匀一致。采用兴化市楚森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WBD-20型电动喷雾器,对草莓叶片正反面及幼果表面进行喷药,喷至药液欲滴为止。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其他栽培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于施药前(2018年12月31日)调查草莓果实发病基数,第1次施药后7 d(第2次施药前、2019年1月5日)、第2次施药后7 d(2019年1月12日)、第2次施药后14 d(2019年1月19日)进行果实防效调查。每小区按照东、南、西、北、中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草莓,定时、定株、定果调查100个幼果的白粉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果率、病情指数和防效。

按病斑占整个幼果表面的百分比进行分级:0级,无病斑;1级,1%~5%;3级,6%~10%;5级,11%~25%;7级,26%~50%;9级,50%以上。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调查总果数×9)]×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病指×处理区施药后病指)÷(对照区施药后病指×处理区施药前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

由试验过程中对草莓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可知,供试田块均有草莓白粉病发生,草莓受白粉病侵染的高峰期一般在苗期和采收期前后。

2.2 药效分析

由表1可知,随着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施用浓度的降低,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呈明显下降的趋势,3次调查结果均是处理(1)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好,第1次用药后7 d、第2次用药后7 d、第2次用药后14 d,处理(1)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65.28%、73.09%、80.14%;其次是处理(2),其防效分别为57.83%、64.57%、72.77%;再次是处理(3),其防效分别为53.13%、61.12%、67.01%;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差的是处理(4),其防效分别为42.43%、48.29%、53.84%。第1次用药后7 d和第2次用药后7 d,处理(1)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2)和处理(3)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4);第2次用药后14 d,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且处理(1)、(2)、(3)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处理(4)。

表1 不同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3 安全性

经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处理区草莓的长势、叶片、幼果均未有异常现象发生,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施用浓度下对草莓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主要与温度、湿度有关。草莓白粉病在温度25 ℃、田间湿度超过70%时易发生。上海地区草莓种植一般是秋冬季节进行设施栽培,且草莓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5 ℃左右(若温度较低会延缓草莓生长,而温度过高会造成草莓早熟,降低草莓品质),这给草莓白粉病的发展和侵染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故上海地区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本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1 000倍液在上海地区“章姬”生产上对草莓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且对草莓生长安全。鉴于上海地区草莓白粉病对常年使用的防治药剂已产生抗药性,施用后药效已明显降低,而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作为一种全新的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故上海地区在进行草莓白粉防治时,可考虑降低常规药剂的使用次数,与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进行轮换使用。推荐在草莓采收初期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1 000倍液进行草莓白粉病防治,一个草莓生长周期内连续喷施 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上海地区草莓白粉病发生在冬季12月以后,除采用化学防治外,加强田间管理也能降低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例如,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及时排除草莓棚内积水,降低草莓棚内湿度,使用灌溉设备定时、定点、定株补充水分和肥料,以保持草莓正常生长,冬季采收期要做好大棚加温、保温工作,防止草莓冻害发生等。同时,在上海地区草莓白粉病防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当年的植保信息,及时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合理安排施药时间,若气候条件已适宜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或已发现田间有草莓白粉病发生,应及时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由于本试验地块偏施复合肥且连续重茬,土壤趋向碱性(pH 7.9),且存在板结、盐渍化现象,试验地草莓白粉病发生偏重。因此,本试验结果并不能反映酸碱度对草莓白粉病发生的影响,且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上海地区白粉病草莓
上海地区居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及参与行为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上海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与分析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5月上海天然橡胶行情
草莓
大叶冬青在上海地区的养护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