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早熟晚粳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2020-12-12陆宏伟张莎莎丁大伟
陆宏伟 张莎莎 丁大伟 韩 瑞
(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江苏省苏州市 215616)
为了解不同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种植的产量水平、品质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并筛选出适宜张家港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结合2019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区域试验,张家港市作为承试点,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以期为推荐相关水稻新品种继续参加下一年区域试验提供科学数据,为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鹿北试验基地进行,参试早熟晚粳新品种共有15个,见表1,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
表1 试验早熟晚粳水稻品种信息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 m2,区组间走道宽50 cm,小区之间间隔33.33 cm,保护行长1 m,保护行采用小区相同品种延伸种植。
1.2 田间种植管理
1.2.1 播 种
各品种均于5月13日用17%杀螟丹·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浸种48 h,捞出后催短芽,于5月16日播种,播后用3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兑水小机均匀喷雾,并覆盖无纺布。
1.2.2 移 栽
各品种于6月14日统一移栽,秧龄均为29 d,移栽行株距为25 cm×13.33 cm,每穴栽2~3株,采用人工拉线定点移栽。
1.2.3 肥水管理
试验田每667 m2施纯氮20 kg,在氮肥运筹中,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3∶3。试验田浅水移栽,返青后勤灌促早发,足苗后轻搁、重搁结合以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做到干干湿湿。
1.2.4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进行药剂浸种,并做好全生育期虫害、草害防治,病害除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外,其余病害不防治。
1.3 试验数据调查
做好各品种的茎蘖动态调查、田间病害记载、杂株率调查、生育期记载、产量记载、主要特征特性记载等,其中实际产量按照14.5%标准水分含量进行折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15个参试品种的每667 m2高峰苗数在20.6万~37.6万苗,平均为26.4万苗;每667 m2有效穗数在15.2万~23.0万穗,平均为19.1万穗;分蘖率最高的是“中江粳8136”,为673.3%,分蘖率最低的是“南粳83077”,为379.2%;成穗率最高的是“瑞华8911”“焦粳1400”,均为79.7%,成穗率最低的是“常粳18-13”,为61.2%。
表2 各水稻品种的茎蘖动态
2.2 生育期
由表3可知,15个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51~157 d,平均为153 d,其中,全生育期最短的是“镇稻5855”“中江粳8136”,均为151 d,全生育期最长的是“常粳18-13”,为157 d。
2.3 穗粒结构
由表4可知, 15个参试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平均为141.8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33.7粒,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最高的品种均为“镇稻5855”,该品种表现为穗大粒多。15个参试品种的平均结实率为94.5%,千粒重在25.8~32.3 g,品种间差异较大。
表3 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
表4 各水稻品种的穗粒结构
表5 各水稻品种和产量及差异显著性比较
2.4 产 量
由表5可知, 15个参试品种的每667 m2产量在683.59~753.68 kg,平均为717.49 kg,除“通粳18-8”“中江粳8136”比对照“武运粳23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较对照“武运粳23号”产量有所增加,其中,“焦粳1400”“宁7909”“镇稻6726”“常粳18-13”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达显著水平,在张家港市种植的产量表现较好。
2.5 长势长相
15个参试品种的株高在89.9~103.2 cm,平均为97.2 cm;株型以半紧凑型为主;各品种植株生长整齐,长势较旺;叶色以深绿色和中绿色为主,叶姿较挺,熟期转色好;生长后期田间没有出现倒伏,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均发生轻。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15个参试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的每667 m2产量在683.59~753.68 kg,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17.49 kg,其中“焦粳1400”“宁7909”“镇稻6726”“常粳18-13” 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显著,在张家港市的种植表现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