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素质拓展与“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转化

2020-12-12梁亚倩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危机学困生素质

梁亚倩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200)

一、高职院校的“学困生”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这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明确了发展方向。我们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但无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类学生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业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日益增多,既阻碍了学生个人生涯发展,也造成这些学校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成本增加。

学业困难,是当前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困生”,一般认为是“指感官和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其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同年级其他学生,而不能达到高校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2]。在高校中,通常把受到延长学习年限警示、无学位警示或退学警示的学生界定为“学困生”。“学困生”是目前国内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学习习惯认知偏差或行为偏颇等学习习惯危机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已有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因学业困难而引发诸如自杀等极端事件发生。“学困生”现象已成为高校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关系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学困生”这一群体的出现,是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而学习习惯危机几乎是“学困生”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表现及成因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①。学习习惯通常比较稳定,它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学习习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后,往往会因观念的异化和行为的泛化,发展成学习习惯危机。

(一)高职院校“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表现

1.学习习惯的认知偏差

一个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态势,通常取决于他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程度。高职院校“学困生”群体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学习习惯认知偏差:一是毫无学习习惯意识,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二是学习习惯方式上存在认知偏差,把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等看作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对知识活学活用,学习效率偏低;三是对学习习惯自身特点的认知偏差,对于学习习惯中偶尔出现的波动不能正确认识,往往一次失败经历就否定学习习惯,中断已有学习习惯。

2.学习习惯行为的泛化

学习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成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困生”们几乎没有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他们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显性逃课、隐性逃课,或迟到、早退,有的甚至终日不是待在宿舍就是泡在网吧,从不制定学习计划。还有的虽有上进之心,却不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利用已有学习资源,也不会与他人进行学习交流等。学习习惯行为的日益泛化,使得“学困生”们离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和教育目标要求渐行渐远。

(二)高职院校“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成因

高职院校“学困生”群体学习习惯危机的出现,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学困生”自身原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

1.“学困生”自身因素

一般来说,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他们出现学习习惯危机的最直接原因。

一是“学困生”基础薄弱,底子差。跟一般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强,很难跟上一些专业性很强课程的教学进度,自信心易受打击。

二是“学困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困生”对自己就读的高职院校认同度低,加上专业兴趣不强,心理落差很大,厌学情绪日益严重。低动机下,“学困生”容易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以致学习日益困难。

三是学习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思想爱开小差,玩手机,课后宅寝室和网吧,睡懒觉或痴迷网络游戏,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习惯自律性,学习习惯危机日益加重。

2.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外部因素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第一,不少“学困生”家庭条件较为优渥,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对教育不甚重视,以致孩子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学困生”因家境贫困,或父母不和,教育背景较弱,学习条件先天不足,学习成绩受到较大影响。这不仅导致他们心理自卑封闭,还进一步阻碍其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受社会价值多元化及各种消极思潮的冲击,“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不良社会价值观一时甚嚣尘上,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学习观造成很大冲击。一些学生迷失自我,学习习惯失范。

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顶层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与理念陈旧,教学效果一般。较多学生缺乏科学学习习惯养成土壤,对学习现状易产生不满情绪。

综上所述,在个人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困生”身上大都存在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行为泛化等问题,最终导致他们学业困难。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困生”群体学习习惯危机转化工作,迫在眉睫。

三、素质拓展②: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推进器

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即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赋予了学生综合素质新的内涵。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因此,“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艺术素质”[4]。

随着国务院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全面发展的理念迅速在国内普及。这客观上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也带动了高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为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002年3月25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3所高校开展试点。同年3月29日,该计划在全国推行。“实施工作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5]。十多年来,国内各大学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学校自身校情,逐步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在国内高等教育中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经过多年努力,高职院校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建设成果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与此同时,随着职业学院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其中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又遭受着很多来自社会的质疑和挑战。高职学生的学习问题日渐凸显,“学困生”群体不断壮大,学习习惯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以素质拓展促进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转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问题。

四、通过素质拓展干预“学困生”学习危机

(一)多样化心理辅导,增强学习动力

心理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学业困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些大学生因心理承受力差或存在自卑心理,影响对自身的评价,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大学生虽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但由于其自我意识障碍,导致学习动机模糊,自身潜能不能正常发挥,其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业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因而,欲进行“学困生”学习危机转化工作,必先做好其心理障碍转化工作,提升其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增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充实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给学业困难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或团体辅导等心理帮助;应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教育的趣味性活动,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徒步拉练或定向越野等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其心理耐受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还缺乏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团队,心理咨询教师师资也不足。学校要尽可能推进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适应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平台,帮助“学困生”优化自身个性品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多途径实践尝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需要在实际的基础过程中实现。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不断拓宽视野,广泛接触各个学科领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并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素质拓展,如利用好图书馆资源,旁听非专业课程,参加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多接触不同领域的新鲜事物。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问题,发现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三)多维度拓展训练,养成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6]这句话揭示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类特殊的教育群体,高职院校的“学困生”几乎都存在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转化工作,就是要通过素质拓展活动,有步骤地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认知与行为的纠偏,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的具体方式与目标如下:

1.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将“学困生”分批分期,集中组建训练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时间的成块堆积,便于提升学习投入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2.实行早训、晚训制。早、晚训主要为队列训练。合理的训练计划,可帮助“学困生”强身健体,形成良好的行进姿态,还能增加自信的心理暗示。此外,还可通过户外拓展、拉练等活动帮助“学困生”快速融入集体,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3.强制自习制度。通过强制自习、手机集中管理和配备学习教员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其投入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进行心理干预。从本校或其他兄弟院校邀请心理辅导教师或优秀辅导员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升自信心。

总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学困生”的形成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掘素质教育中的丰富宝藏,多方位、多层次探索“学困生”学习习惯危机转化途径,帮助他们坚定学习信念,自主学习,摆脱学业困境。同时,“学困生”学习危机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它需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注释】

①定义来自百度百科,见https://bai ke.bai du.com/item/%E5%AD%A6%E4%B9%A0%E4%B9%A0%E6%83%AF/2393050?f r=al addi n。

②本文的“素质拓展”不同于“素质拓展训练”,但在问题解决上,部分借鉴使用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素质拓展训练,又称外展教育(Out ward Bound),是一项创新的教育概念,由颇负盛名的革新主义者兼德国教育家柯汉(Kurt Hahn)提出。它是由以独自自主(Self-reliance)、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技能(Craftsmanship)、服务(Service)四大支柱为根基,体现冒险与挑战、接纳与多元、社会与环境责任、体验式学习、人格养成和同理心与服务等六大核心价值的一系列课程组成。

猜你喜欢

危机学困生素质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